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对中国人进行"反日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9:31 东方网

  谁对中国人进行反日教育?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云发 2005年3月7日 9:30

  今年3月4日,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参院发言时,公然提出要中国政府进行所谓的改善“反日教育”,还对北京抗日纪念馆的展示方式指手画脚。此谬论一出,引起中国人民极大的不滿。

  其实,攻击中国政府进行所谓的“反日教育”说法由来已久,它是日本右翼政治家拒绝对二战中的日本政府罪行进行认错、图谋在美国的庇护下军事崛起并威胁亚洲各国安全的一副挡箭牌而已。这种陈词滥调,出于右翼势力之口,并不足怪,他们本来就对中国的崛起不滿,一心想称霸东亚和西太平洋。中国人民在日本政府不肯反省的情况下,时刻不忘过去所受侵略的痛苦,反对日本在东亚和西太平洋扩充军事势力,完全是正当的行为。

  事实上,对中国进行所谓“反日(确切地讲,应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罪行,下同)教育”的人是有的,但不是中国政府,而是以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为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从中日甲午战争以来,到九.一八、.一二八、八.一三、华北事变、南京屠杀、轰炸重庆、围剿抗联和八路军、新四军等等,哪一桩不是中国人民心头永远的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日本侵略者用枪炮和中国人民的鲜血所“书写”的历史,早就逼着中国人民刻骨铭记在心,所以,给中国老百姓进行“反日教育”上课的不是别人,正是日本的法西斯侵略势力。

  其实,中国人民对日本是非常愿意以怨报德的,接受实际上是战犯的裕仁天皇访华、放弃政府间的对日索赔、大力发展两国关系等,就是明证。整个二战中,中国军队没有在日本土地上放过一枪一弹,没有扣留或无故伤害过日本战俘,没有要求参加对日占领,即使近年来在两国贸易中,日本也一直取得较大的顺差。但是,近年来不断上台的日本政府却对华挑衅不断,日本政要频繁去参拜靖国神社,在“教科书事件”上抵赖侵华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这些才是激起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右翼反动势力的唯一因素。现在日本政府却倒打一钯,町村信孝之流为什么不去问问小泉首相:为什么一定要去向东条英机等亡灵参拜?为什么韩国人民、朝鲜人民等亚洲人民都不滿日本对二战罪行未真正反思的态度?所以,日本政府也给中国老百姓在不断地上“反日教育”课。

  在中国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受的苦难无法想象,亲人被杀被奸、家园被烧被毁、被抓丁当炮灰、被拉伕当苦力当劳工,大批中国家庭深受推残,许多中国人即使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但当年亲人被杀被奸被辱被抢财的心头之痛,至今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一分钱赔偿安慰,民间索赔的官司打到日本,可以说基本上是中国人被判输。日本政府的这种冷漠无情,又何尚不是在给中国人进行所谓的“反日教育”?

  更不能让中国人民放心的是,日本近年来不断增加军费,与美国一起阻挠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染指中国领土钓鱼岛,可以说反华动作不断,3月5日,小泉首相更公然声称要“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努力”,干涉中国内政已经到了赤裸裸和无比猖狂的程度。日本政界人士如此作为,中国人民能对他们放心吗?能够不坚决反时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吗?

  3月6日,中国外长李肇星在参加“两会”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日两国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是怀着友好感情的。当然,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坚决反对日本干涉中国内政。对此,日本政府应该给予善意的回应,我以为:日本歧府首先要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在中国领土钓鱼岛上兴风作浪。其次是深刻反省自己在二战中对亚洲各国发动侵略的罪行,真诚地向东亚各国谢罪道歉,就像历届德国政府反思二战时所做的那样。三是要对中国人民的民间索赔正确对待,对确应进行赔偿的家庭要认真赔偿,这其实并不是几个钱的问题,而是为了向中国人民抚平伤痛,也是日本政府对过去那场战争所作深刻反省的具体体现。

  町村信孝作为日本外相,对中日关系发表如此不负责任、不友好而且很无知的讲话,我们不由对他产生怀疑:他究竟想把中日关系引向何方?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