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延勤的“满足”和“不满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9:32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叶理

  王延勤经常对家人及朋友说:“我是党的残联干部,只有勤勤恳恳为残疾人工作,为党工作,才能对得住我的这份工作和拿到的这份工资。”这话朴实无华,却流露出他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足和对事业追求的不满足。

  王延勤三口之家,儿子还是个临时工,论经济状况,实在很一般。为了图便宜,他买的房子是在铁路边的,用完了积蓄,至今还欠着3万元;房子的装修按每月发放的工资来进行,断断续续;一只廉价茶缸用了十几年还舍不得换,一辆自行车骑了10多年,直到破烂不堪才更换。但他对自己的物质生活确实又很满足。

  满足是人们得到某种需求后产生的体验,不同的人对此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许多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很难会产生满足感的今天,王延勤为何就那么容易满足呢?透过王延勤的经历,我们清晰地看到,这源于参照系的不同。王延勤长期与残疾人打交道,困难群众的生活他耳濡目染、感受很深,这也净化了他的心灵。他拿残疾人、拿下岗工人、拿老家的农民与自己相比,这一比,不仅使他增强了个人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感,更增强了作为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增强了工作上高标准要求的自觉性。在他看来,作为残联干部,如果困难群众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就有愧于党,有愧于残疾人,有愧于“这份工资”。因此,他总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为残疾人服务,而且做了那么多工作还是不满足。这“满足”和“不满足”,充分体现出一位共产党员、一位人民公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从王延勤的“满足”和“不满足”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道理,党员干部拿自己的生活与谁比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如果党员干部多想想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多到他们家里去看看,多同他们的生活状况比一比,那么,我们在工资、位子、房子面前就会变得平静许多,而对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则会感到沉重许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