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人过年精神大餐吃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9:36 人民网

  李伯淳整理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度过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过年之夜人们总是希望,能将一年的烦恼忧愁忘去,尽享一年辛劳带来的欢乐,静候辞旧迎新的钟声,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和睦家庭的温馨。一、“盛世大联欢”之魂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经过二十多年的连续举办已成了中国人三十过年一家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吃年饭、包饺子、看晚会,必不可少的内容了。现在通过卫星面向全世界直播影响巨大,成为了全球华人的过年精神大餐和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主要时机。由于此台晚会的特殊性,因此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方向的标志和新作新成果展示会。春节联欢晚会这桌精神大餐吃什么已成为每一年里人们关心的重要内容。

  策划春节晚会的人经常感叹众口难调,而他们殚精竭虑的结果,还是端出这几盘大菜来献给观众。因此,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许多的歌舞、小品、相声、杂技、戏曲单调和乏味,质量低劣。

  春节是我们的民俗,一切行为都是求吉利和找个乐。看春晚也就是找个乐,所以节目自然不必要搞得太正统和太高雅,可也不能乌七八糟太过俗气。因为民俗不是低俗。节目要达到不分东西南北老少皆喜爱较难,但起码要健康有益。可是看看今年的春晚,不是满台白花花的女人大腿、袒胸露背露脐,就是满嘴脏话。如在小品《装修》短短一两分钟内就有“晚上要给老婆要亲热”、“白天可以把老公当小工使唤,晚上千万不能把我们小工当老公使唤”、“前面是电视后面是厕所,你要一方便,那不成现场直播了吗?”、“甲说:‘如果你坐这里看电视,我的老婆站在那里洗澡……’乙说:‘那我哪有心情看电视啊’”之类,如此多的性骚扰粗话,请问看节目时孩子问父母演员们讲的是些什么,父母该如何回答。甚至有几个节目动不动就演员直冲对方脸面喷吐唾沫、张口乱叫“妈”而做笑料。然而没有笑声的《千手观音》却深感人心。《装修》这样的节目还被评为二等奖。这些都是主题盛世大联欢的2005年春晚内容。观者免强一乐,可是,笑后国人思考“这些就是中华民族盛世的表现”,心里自然有些难受。

  把低级下流的语言当做典范在全国及全世界宣传,这是对国人误导及损害民族形象。请问“盛世大联欢”之魂在是什么?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自己的调查满意率为95%左右,但是民间网站的调查满意率不到5%的比例。到底有多少人满意?哪类人满意?二、“乐”为影响人与社会重要因素

  在当今世界社会、家庭等许多问题,儒家思想被认为是治疗这些问题的良方。儒家的“乐”,实际上说到根本上来讲是人的心声,人心里“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言之不足”,要“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要“咏歌之”,即想唱歌来赞美它;“咏歌之不足”,就不知不觉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这个“乐”,它应该说是表达人类感情的一个东西。不同风格的乐曲给予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这种歌曲能够让你疯狂,你听久了你就要疯狂,也有的音乐听久了能让你消沉,让你颓废。“音”里面我们要选择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来推荐给大家呢?就是要能够给大家身心健康有益的,即能够对社会有益的。

  所以我们古代讲“礼乐教化”,是什么呢?《礼记》上讲一句话,叫做“德辉动于内”,你内心要有一个“德”,这个“德”在发着光辉。

  人性有两面,一面是魔鬼一面是天使。即,性恶与性善,因此人需要通过乐来对人进行抑恶扬善引导。

  在《乐论篇》中荀子对乐的起源分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这是说,乐是起源于对于人的情感的正确引导的需要。通过乐,陶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善心,防止邪淫的腐蚀,这就是乐的社会作用。情感宣发必需有正确的引导,否则将会引起人们间的物欲争夺和情感放纵,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

  乐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性,荀子认为,即在于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还可以使上下“和敬”,家庭“和新”,乡里“和顺”,“善民心”而“移风易俗”。而礼乐互相配合的综合社会效果则是:“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所以,荀子归纳说:“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这是说,礼乐使人志趣纯洁,行为端正,耳聪目明,心平气和,移风易俗,社会安宁,人们以表扬善行为喜乐之事。乐礼体现了性情物理中不可变易的根本原则。乐的作用是使群体和谐,礼的作用是使群体有序。所以,礼乐可以说统摄了天下的人心。

  孔子说:“礼乐不同,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礼乐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当今我国提倡法治、德治,这些都同“乐”的引导密不可分。《乐记》篇中荀子说:“乐者,通伦理者也。”当今社会人心浮躁,青少年犯罪率大升,学校、家庭都痛心孩子难教育,这同社会文化愉乐引导关系太大。

  如上所述,传统的礼乐教育,都是围绕着伦理道德问题展开的。

  对于个人来讲,培养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因此,儒家思想中,尤其是荀子思想中重视礼乐制度和礼乐教育的精神是很值得今人借鉴的。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建立起适合于现时代的礼乐制度来,仍然很有必要加强全民的礼乐教育。

  在传统的乐教中更是十分注意不同的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思想的深刻的影响。这些论述指出的音乐(包括一切艺术活动)对于人的思想感情的巨大影响,则是我们今天也不容忽视的。所以,从传统的乐教中,我们是可以获得很多启示的。

  我们的艺术家在创作他的作品时,应当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把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奉献给社会。三、传统文化不存国家民族何在

  《乐记》里说,魏文侯跟子夏两个人有一个对话,魏文侯说,哎呀,你很有学问,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说“吾端冕而听古乐”,我把这帽子都弄正了,我坐得端端正正,我来听古乐,我听一会儿就想睡觉。可是我听那些新乐,拿我们今天话叫流行音乐,哎呀,我一个晚上都不想睡觉,请问这是什么道理。那个子夏就笑了说,你说的那些东西,乱七八糟的音,靡靡之音,亡国之音都不是“乐”,“德音之为乐”。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面他也说过,亡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换了一个皇帝,姓张的皇帝换成了姓李的皇帝,这文化没有变,还是汉文化,这叫亡国。什么叫亡天下呢?就是你的整个的文化被人家同化了,或者被人家消灭了,你的人一个个都还在,可是你这个民族没有了。

  中华民族是数千年中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断代的民族,可见其文化的优秀性。节日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节日的灵魂。现在我们很多人为什么喜欢过洋节,什么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不喜欢过中国节,即便是中国节也洋化过。如今年我们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精神大餐主持者们都穿洋服了。文化上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被征服了。我们是什么民族?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思想家曾极为深刻地指出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其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之所在。要消除人们的民族主体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他知道自己的历史。所以,历史是不可忘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失的。

  近代以来,我们由于受到外来侵略,在这种很特殊的情况下,一些人总是想全盘西化。自己的民族文化挺立不起来,没有文化自信自尊,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四、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几点建议

  2005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用“心”演的少,油腔滑调多,表现出没有生活基础。为此,我们对如何办好央视春节晚会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晚会宗旨:

  1、突出好的民俗民风。如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舞龙舞狮等各具特色民俗民风。今年晚会中增添对联一项颇受欢迎。这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遗憾的是2005年春节晚会,各地主持人的对联,都是对所在省、区、市的描述,地域特色是这些对联的主要内容,但是艺术性很差,没有让人拍案叫绝的佳作。

  2、突出时代性。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综合性晚会,在小品、相声、歌舞等艺术表演中,都可以充分展示各行各业一年中杰出的人和事。

  3、突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不屈不挠宽容和合的精神内函。

  4、突出民族特有的人生理念。中华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至今乃未衰的唯一国家,同儒家所倡导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特殊人生理念是有密切关系的。(二)具体办法:

  1、聘请传统文化顾问。职责是:在筹备、排练期间,就节目的文化内涵向主管部门提出建议,严格控制庸俗、无聊的节目或节目片断出现,让观众从整台晚会中享受到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祥和的精神大餐。

  2、大力更新演员。每年的主要演员,至少应该更新50%的硬比例。绝对不应该让一些演员长年累月地霸占春节晚会的舞台,他们拿一些无价值小事自吹自擂毫无生命力与艺术性,而应多出新人。残疾人的舞蹈《千手观音》便是晚会新人新作,就是证明。

  3、创作走出去。以13亿中国人及数千万海外华人之智还愁没好作品。打破小圈子里闭门造车,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素材和作品。

  4、节目请进来。以13亿中国人及数千万海外华人之才华还愁没好节目。心有大中华的好节目不分古今中外都可请进来演出。五、对比思考优与劣

  最后用两副对联结束我们的思考。第一副民族悲哀上联:满面唾沫好笑,袒胸露背露脐露大腿好看,好在庸俗低级。下联:老公小工难分,装痴变傻变瘫变疯癫难辨,难有正常高雅。第二副中华世界

  上联:亲情乡情友情民族情,情暖人心。

  下联:正气勇气和气巨龙气,气满天地。

  注:此文为李伯淳先生根据2005年2月26日,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北京如意人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华文化复兴系列活动”第三部分“社会文化现象系列研讨”,第二十四次专题“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国人过年精神大餐吃什么”研讨会上,陈宽、文尔邻、庞韵、识浅、马文、张以宽、杨雨霖、李韦利、龙雨辰、李伯淳等专家发言整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