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日观点:贪官集体落马,缘于"内部不团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6:49 人民网

  贪官落马,缘于内部不团结?

  领导干部内部不团结,势必内耗不断、人心涣散,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团结问题往往是考核一个单位的重要指标。然而,一些反腐成果竟然要靠“内部不团结”来取得,这究竟是值得庆幸还是需要反思呢?更需要警惕的是,眼下,一些腐败分子从“贪官内讧导致事发”中吸取了教训,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他们把“勾结”当“团结”,形成依靠权力非法获得利益的“腐败共同体”。全文——《齐鲁晚报》作者: 俞洲

  如此失去理性的奢侈品消费,无疑是某种畸形心态的流露。在我看来,5名中国知名富豪这般“走出国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想,对这些“先富起来”的国人来说,与其参加一个奢侈品展览、与人“斗富”,还不如踏踏实实地为社会做点实事,把在国家好政策、好时代机遇下积累起来的财富“反哺社会”。这总比参加这种奢侈品展、得一个虚名有意义得多。全文——《齐鲁晚报》作者:陈一舟

  我相信我们国家的大多数高中生绝对是智力正常的孩子,一个十六七岁而且智力正常的人应当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好恶感和对事物的基本辨别能力。这样的话,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还要替这些孩子们来思考,按照我们的好恶来为他们搭建防火墙?他们是有思考能力的,不需要反对者来事先代替他们思考好了,告诉他们金庸作品你别看,就是垃圾、毒丸。是什么他们看了自会明白。总有些人是乐于来代替别人思考的,而且当别人自己思考的时候,还会闷闷不乐,甚至大骂出口。全文——《燕赵都市报》作者:李翔

  让代表委员在媒体面前平等起来

  正因为如此,当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请记者们多把目光放在普通代表身上,不要老盯着领导……”,“平等”对待每一位代表委员,是发挥代表委员作用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对代表委员理性认识的表现。媒体有“议题设置”的功能,如果媒体过于强调某个方面就可能影响舆论的发展,甚至会导致片面。全文——千龙网作者:朱四倍

  富豪之所以成为富豪,确实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最终获得成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不管怎么说,假如富豪们仅仅把个人财富的积累全部归结为个人努力的结果,则是片面的、错误的。而事实上,持这种认识的人并不在少数。全文——《工人日报》作者:马国川

  苏丹红事件:监管滞后 立法须行

  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部有综合性、覆盖范围广、操作性强、解决交叉和重叠、避免矛盾并且制裁措施严厉的《食品安全法》,同时要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严格执法。这样,我国公民所担心的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改善,而非昨天出现一个含双氧水至今还闹不明白是不是有害食品,今天又担心一些出现“苏丹红一号”的食品,明天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有害食品。全文

  ——《南方都市报》 作者:社论

  让我们盘点向雷锋同志学习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有一种含混的认识,认为做了好事就是拥有了雷锋精神。其实,学雷锋行动与拥有雷锋精神处于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只有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把雷锋精神演绎在生活、工作的细节之中,那才能升华为精神。那些小学大遗、远学近弃的人,而终究徘徊在雷锋精神之外,无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不能用雷锋精神为人生添彩。全文——千龙网 作者:成彪

  但不能说这个建议完全不好,至少后面说的《见义勇为法》是绝对必要的。这个社会总有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大侠”,社会不能辜负这些能体现人类最勇敢一面的人。用这种方式鼓励人们负起责任是好的,用法律的形式强迫人们都成为“大侠”就实在太荒谬了。全文——《南方都市报》作者:五岳散人

  工农代表不是什么风光人物,却代表着相当大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对基层的情况最了解,能够说出官员、学者、企业家们说不出来,甚至想不到的意见,没有任何理由去忽视。他们不是无话可说,也不是没有独到见解,而是缺少机会,缺少“舞台”,而这恰恰是媒体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是个大工程,需要和谐的关系方方面面。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他们当中处于弱势的群体,能不能够和谐起来,是全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绝不是关照,而是必要。全文——《工人日报》作者:一刀

  中央政府掌握的公共财政是有限的,在一些方面投入多了,就会在其他方面相应减少,这样才能维持平衡。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支持基础教育等问题上财政投入加大了,一些方面的投入肯定会减少———2005年的许多改革,可能正源于公共财政投入的“有所增”和“有所减”上。从总理报告中“公共财政加大对三农、教育等领域的投入”这个显性改革信号,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隐性的改革信息,看到“改革年”一些初显的改革轮廓。全文——《燕赵都市报》作者:曹林

  这种“软收费”比起明收费、硬收费更可怕,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明明是在利用学生向家长施压,还说什么“自愿”行为。不少家长担心,如此做法,一方面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另一方面也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作贡献”的背后是出钱,让一些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全文——《工人日报》作者:张天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