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随警作战“夜巡”揭开两会防暴警察神秘面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6:51 新华网

  头戴黑色防弹钢盔、身穿防弹背心和特殊防暴服、手持冲锋枪,这就是守卫两会期间安全的防暴警察的飒爽英姿。昨天深夜至凌晨,记者跟随东城公安分局巡警支队防暴大队的巡逻车,在寒冷的北京城里体验了一回“夜巡”,同时揭开了防暴警察的神秘面纱。

  防暴警一身装备10大件

  昨夜9时许,记者在北京站附近等候,4辆闪着警灯的白色警车疾驶而来,从车上敏捷地跳下几位头戴防弹钢盔、风镜,身穿防弹背心的防暴队员。记者看到,防暴队员们腿上都绑着手持电台,有的把手枪也别在腿上,有的手持冲锋枪或霰弹枪。“我们每天要出动数辆警车进行武装巡逻。”身材瘦削的王建春副大队长说,与普通巡逻不同的是,防暴队的主要任务是防暴处突,特别是持刀斗殴、聚众闹事、发现可疑物及暴力骚乱都要由防暴警察到现场处置。

  记者登上一辆白色帕杰罗警车,韩卫新警长驾驶警车开始沿着长安街、二环路向北巡逻。记者注意到警车后面放着几个特殊的小箱子。“这些都是防暴警察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有时要处置可疑物,防暴队员们平时都要带着小型X光机、防爆毯,还有用于探测车底的窥镜、扰乱遥控信号的干扰仪,有的车上还配有一枪就能罩住嫌疑人的网枪。强光手电筒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电筒打出的光可以照到1公里以外的地方。防暴警察们身穿的黑色制服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耐磨性,可以抵抗燃烧物的袭击,还可防刺。加上防弹钢盔和背心,每位队员身上的装备重量最多能达到6公斤左右。还有与普通巡警不同的是,每位防暴警察身上都会佩带枪支,如手枪、冲锋枪或霰弹枪。

  魔鬼训练减重20公斤

  “我们平时面对的主要是特别危险的情况。”防暴队教官许荣辉在车上告诉记者说。前不久一处拆迁居民楼着火,防暴队最先赶到现场,发现楼内还有人。许教官使出自己的攀爬绝技,顺着外墙仅用几秒钟就攀到了6楼的窗户,然后背着伤员从楼上又爬了下来。“按要求我们顺着雨水管爬6层楼只用8秒,绳子往返攀爬只用15秒。”为了练就一身绝技,被队员称做“魔鬼教官”的许荣辉要求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上10遍。队员们练完攀绳爬楼双手脱皮,只能戴着塑料套才能去练游泳。一个月下来有的队员能“掉肉”20公斤。除了每天都要进行3公里以上越野跑等体能训练外,队员们还要学会使用数十种手语以及蒙着眼睛在30秒钟内拆装手枪等技巧。

  “我们打90环以上才算及格,误差只允许在10到20毫米之间,从拔出手枪到开枪射击只能用1秒钟。”许教官说防暴队员是轻易不开枪的,他只在8年前开过一次枪。那次在抓捕嫌犯时,对方一下子出动了十来个人,抄着车锁对4位民警发动袭击。一位民警手中的枪被嫌疑人打落在地上,许教官在危急之际拔出手枪鸣枪示警无效后,开枪打伤嫌疑人后制止住骚乱。

  1分钟擒住抢劫嫌犯

  晚10时许,巡逻车上的电台传出“朝阳门桥路北发现3名形迹可疑的男子”的呼叫,警车立即向朝阳门方向驶去。车子到达朝阳门桥附近,只见路边停着一辆警车,巡警正在看着3个十七八岁的男青年。原来巡警发现这几个男子形迹可疑,在依法盘查时发现他们身上带着一把匕首以及几个撬锁工具。防暴队员下车后依照程序对3个男子进行检查,然后押上警车送往派出所。

  “前天我们刚刚抓获一个正在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韩警长说。3月4日凌晨零时50分左右,韩警长驾车由北往南巡逻至某繁华地段附近,发现马路对面黑暗处一男子从后边抱住一女子将其扑倒在地。韩警长驾驶警车快速调头,一拐弯车子就嘎的一声停在嫌疑人面前。男子一看警察从天而降,撒腿就跑,但被防暴警察迅速摁倒在地。女事主还没从惊恐中缓过劲来,她说自己刚从饭店里出来准备去地下停车场取车,结果被隐藏在暗处的男子盯上,将其扑倒抢走装有6000多元和一部手机的提包。

  从深夜巡逻至凌晨,车上接警并不多,看到记者略显失望,防暴队警官们笑着说,其实我们不希望整天忙着抓歹徒,只要能够震慑犯罪,避免案件发生,我们也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凌晨4时许,疲惫了一天的防暴队员们才开车驶回巡警支队报到。(记者王蔷 通讯员李寅)(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