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争创三有一好 争当时代先锋——走近南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7: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撰文:本报记者 赵仲炜 廖怀凌 通讯员 粤先宣

  “我一直在追求着一位医生和一位共产党员的最佳结合点。一位医生如果不能成为医生群体的最好代表,那么他也说不上是一位共产党员。一位白衣天使,必须时刻记住,最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亲人般看待……作为一个党组织,作为一名党员,还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大的政治?”

  这是钟南山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时候,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位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南山风格,令人敬佩;南山故事,精彩感人……

  他让国际改变看法 国际论坛狙击谣言 告诉世界非典真相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抗击非典的一面旗帜,钟南山一生的辉煌由此铸就。在人类的安全与尊严遭到严峻挑衅时,他是一名战士,临危受命,选择战斗到底,没有“退缩”之意;他是一名勇士,面对科学与真理,选择坚持到底,没有“变通”之想;他是一名智者,面对凶猛疫魔,选择携手协作,没有“得失”之虑。

  共产党员永远是中流砥柱。2003年初,当非典突然袭来,谣言四起,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散布错误言论:“中国政府故意隐瞒疫情”、“SARS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身为防治SARS的专家学者,钟南山很清楚疫症的实际情况,知道党和政府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他无法容忍这种扭曲、污蔑。他先后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去作报告,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SARS事件的真相,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

  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钟南山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礼有节的辩论风格,使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及媒体改变了对我国防治SARS工作的看法。大会主席比思尔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我们获得了防治SARS经验的最新报告,亚洲的经验将为全球对SARS的有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启示。”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

  那段时间,他经常是乘二十多个小时飞机到欧美讲学,讲完后第二天就马上赶回,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英伦留学为国争气 六项成果七篇论文 外国同行刮目相看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充满抱负的他刚到英国,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弗兰克教授当时也不了解中国,不信任钟南山,原本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8个月做不出什么工作,就要自找出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医生、为祖国争口气!

  留学期间,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两年的学业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克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他坚定地选择了回国之路。

  他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有在自己国度的人群中做出的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反映中国人的疾病规律。中国有句古语:“儿不嫌母贫。”作为一个中国人民的儿子,一名中国学者,绝不能因为祖国母亲贫穷,就厌弃她,离开她。我的事业在中国!我应该回到祖国,为她的强大尽绵力。

  救死扶伤永远第一 心中“病人最大” 看病“三个一样”

  钟南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

  钟南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在病人面前,却没有一点架子。跟随钟南山多年的医护人员众口一词地说,在钟所长的心目中,“病人最大”。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每周两次亲自查房,即使在他如今的高龄,即使在他现在的地位,即使在那场生与死的抗非搏斗中。只要有危重病人,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在外地出差,也要与病房保持热线联系,随时了解情况;一下飞机,家都没回,就直奔医院看病人。有一个动人细节,在病友中间传颂:天冷时,细心的钟院士总要用双手先把听诊器捂热了,再开始给病人听诊。

  有位叫屈洁琼的病友,是广州市一间小煤店的职工,患罕见的重症肌无力症,全身瘫痪,呼吸衰竭,要靠人工呼吸机维持生命。不少医院都摇头,收治这样的病人医疗价值有限,而且还要冒巨额医疗费没有着落的风险。但面对阿琼那求生的哀怜眼神,钟南山没有犹豫收下了她,与同事、同行一起研究制订了一个个治疗方案,还给她配备了特护小组。时间一年年过去,病人的病情反反复复,多少次抢救,多少次会诊。病人、家属、病人所在的单位都已经失去了信心,而钟南山依然没有放弃努力。他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去争取外国专家的支持,为阿琼筹到了4万多港元的药品。尽管屈洁琼最终还是没能摆脱死神的纠缠,但是,钟南山和医护人员那温暖的爱心使她的生命足足延长了6年!病人无憾地走了,却给医院留下了4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

  当时作为院长的钟南山,何尝不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医院也要“创收”;但他更知道,作为共产党员和人民的医院,救死扶伤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一位潮州病人反复咳血,心理负担很重,非要见钟南山不可。钟南山出差回来,马上到病房看望这位重病患者,并亲自主持了7次会诊,亲自制订手术方案。病人十分感动:“我与钟教授无亲无故,他待我真比亲人还好。”

  突如其来的SARS改变了许多东西,但没有一丝一毫改变钟南山的“医者父母心”。非典一战,钟南山成为医疗救治的主心骨。在谈非色变的时刻,他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里送!”他亲自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细细观察……

  现在,钟南山的“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走近南山(组图)
图:为老人看病是钟院士日常工作之一。郭晴/摄

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走近南山(组图)
图:科研不断创新。侯恕望/摄

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走近南山(组图)
图:签名题词告别SARS。郭晴/摄
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走近南山(组图)
图:获颁广东科技奖“个人特等奖”。宁彪/摄

  关注基层帮扶弱势 科研试验心怀百姓 两种仪器惠及大众

  当看到不少边远地区的患者连最基本的治疗都不能得到的时候,钟南山下定决心努力实现先进技术和设备简单化、大众化,让基层医院买得起,让一般病人用得起。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早期支气管哮喘的可靠手段,但做这种试验使用的仪器很昂贵,国际上常用的每台需要5000多美元。钟南山查资料、做试验,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终于研制成一种与那些进口设备功效相当的简易支气管激发试验仪。这种仪器只要20分钟就可获得可靠结果,还无需电源,每台价格也仅仅198元。现在,在国内许多基层医院以及香港等地都在使用这种仪器。此后,电脑化膈肌功能测定仪问世了,峰速仪问世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要的全营养素“优特力生”也问世了……在钟南山主持下取得的这些成果,不仅大大改善了他们自身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医疗效果;而且,因为其功能先进,物美价廉,适合我国特点,而深受基层医院欢迎。

  一种追求从未改变 勇于奉献追求创新 不断跋涉科学殿堂

  钟南山一直记得一位中学老师的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深地感受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先进性的灵魂。只要有追求,物质的东西就会变得次要了。”

  1971年,钟南山进入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当时,他还从未搞过临床,一接诊就栽了个跟头,将一位有结核病史的胃出血病人诊断为“结核性咳血”,差点误了事。这教训深深地刺激着他:没有高超的医术,当不了一个对病人负责、令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他废寝忘食地钻研,晚上干脆将自己反锁在心电图室,拉上窗帘埋头学习。8个月下来,医疗工作笔记记了4大本,体重却整整下降了10公斤!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被卫生部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钟南山却一直保持着对事业炽热的追求,不停地跋涉在科学的殿堂,不断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

  (金陵/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