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喆:举国家之力帮助贫困大学生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1:02 人民网 |
人民网记者 高兰融 “两会”期间,记者就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采访了无党派界别委员文喆。他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阐述了国家应该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主要力量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把教育看作现代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必须举国家之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一般规律是:人受教育多,收入就高,就能改善个人处境;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多,收入才可能越高。文喆委员认为,更多的人能接受更多的教育,首先是社会受益,国家受益,其次是受教育者自己及其家庭。因此,受教育者个人要投资,但对教育的投入不应只限于个人。 另外,提高人口的教育程度是社会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必须立足社会,从如何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解决。国家和社会尽力帮助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支持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弟接受高等教育,既是对家庭的支持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因此国家应该在这方面扮演主角。 文喆委员针对现有的解决贫困大学生就学的几种办法,一一说明它们不能成为主要方式。 首先,中国的企业实力和社会文化都使赞助不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还没有普遍培养起赞助教育的意识,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还没有形成气候。 其次,助学贷款很难成为主要方式。由于国家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需要,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工作、做基层工作,但是工资又不是很高,使得大学毕业生的还贷能力受到限制。 再次,勤工俭学只能是补充。贫困学生既面临学习压力,又在外语、计算机等方面有先天劣势,加之勤工俭学主要是体力劳动,或者家教之类,收入相当有限。 文喆委员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奖学金、助学金的投入,把钱使在刀刃上,支持贫困家庭子弟完成学业。既能帮家庭脱贫,又为国家发展积蓄力量。具体实施上,他建议建立国家奖学金制度、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可以采取国家划拨专项资金,也可以组织调动社会力量,以基金的形式实现。 中国的事实无数次证明,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中,很多都出身贫寒。为了不丧失潜在的人力财富,国家也应该倾力资助才志双全的贫困大学生。 文喆委员讲,投资教育对社会发展是最重要的,和增强国力紧密相联。“教育是现代化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社会立足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人的创造性劳动,从而制造更多财富,保持和谐社会。 总之,文喆委员希望国家能为贫困生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人才辈出创造社会条件,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喆,无党派人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