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归”头衔不能总是“缺斤短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1:38 新华网

  researchfellow相当于“讲师”,但有的“海归”要把这个词翻译成“院士”;permanenteconomist通常指“员工”,但有的“海归”要把这个词翻译成“首席经济学家”……部分“海归”就是巧妙利用这种翻译上的“局部失真”,夸大自己的学术头衔,为自己的简历披上了华丽的外衣(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过去,我们只知道“海归”可以在学历上造假,演绎出一幕幕“克莱登大学”的喜闹剧;现在,我们又发现,“海归”在学术头衔上玩“局部失真”是另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造假方法。之所以是高回报,因为简单的文字游戏就可以使造假者的身价陡然提升,让那些“求贤若渴”的教育、科研机构不吝重金趋之若鹜;之所以是低风险,因为这种“局部失真”的游戏给了造假者一个轻易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翻译差异”,使他们可以安全地揣着明白装糊涂、逃避道德或法纪上的惩罚——即使真相暴露,为了保住“高师资水平、强大人才阵容”的面皮,有关单位往往会“明智”地“集体失语”,不会伤及造假者分毫。

  与伪造学位证书、剽窃学术论文等恶性学术造假行为相比,在学术头衔玩“局部失真”似乎温婉得多。但是,这种违背学术道德的造假行为同样反映出造假者狡黠与虚伪的阴暗心理,其对于学术尊严与社会公信的杀伤力同样不能低估。

  与“土鳖”相比,“海龟”的道德风险普遍更大。因为教育科研机构与“海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为严重,辨别洋头衔的难度远远超过辨别国产头衔价值的难度。面对数目繁多、冠冕堂皇而又鱼龙混杂的洋学术头衔,单个的国内教育科研机构难以掌握充分信息,无法明辨洋学术头衔的含金量,只有“海归”们自己清楚自己头上的头衔分量多重、价值几何。在这样的信息格局下,“海归”们的道德风险往往促成“劣币驱逐良币”局面的形成,成为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信所不能承受之重。

  有效防范“海归”的道德风险,关键在于扭转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存量大且面向全社会的学术头衔认证系统,弥补信息弱势一方的力量不足。这一巨大的公共信息库应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教育科研机构、人才信息管理企业等组织共同出力建成,该信息库中既提供国外各类学术头衔的基本信息、稀缺程度,还提供各国学术头衔的统一中文翻译方法;凡“海归”的学术头衔都需要经过这一数据系统的确认,凡有相关人才需求的单位均可以轻松查询到洋头衔的真实信息与市场价值。如此一来,“海归”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得到缓解,“海归”制造“局部失真”的代价增大,道德风险才会呈现下降趋势。惟有如此,“海归”精英们才可能养成遵守学术道德的习惯。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毛飞)(来源:羊城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