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多数农技人员不会种地说明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22:10 人民网

  网友:李克杰

  “谁来接袁隆平的班?”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许皞委员,为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人员绝大多数不会种地而深感担忧。因为许皞委员发现,像袁隆平那样常年呆在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几乎一个都找不到了,更多的人都习惯于“计算机上种粮食”。

  许皞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农业界委员讨论中的这一发言得到许多委员的回应,说明“大多数农技人员不会种地”并非许皞委员的“一家之言”,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从老乡们不无幽默的抱怨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老乡们对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人员的评价是:“外国话说得越来越好,中国话说得越来越差;他们知道怎么长粮食,但不会种粮食。”

  在国家决心大力发展农业,把“三农”问题列为“重中之重”之际,肩负促进农技水平提高、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升农民技术素质的农技人员却日益“脱离”土地,竟然大多数人不会种地实在是一个既可笑又尴尬的现实,着实堪忧。

  在一个拥有九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极少的泱泱大国,农业和粮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也许这正是中央把“三农”问题列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原因。如何发展农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去年以来的“多予”、“少取”,使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也大幅度地填鼓了农民工的腰包,舒展了农民的笑脸。不可否认这对增强农民信心,增加农业后劲,加速农业自身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但这些强农措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主要是“体外”支持,并未从实质上提高农业自身的“造血”功能,特别是提高土地的增殖能力。

  专家指出,农业要发展,主要靠科技。因为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农业发展,现有体制和生产关系下的农民积极性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调动和发挥,传统耕作模式下的土地潜力也已经得到充分的挖掘,目前科技水平下的土地产量已经是一个农业奇迹。因此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后劲只能寄希望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这就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因为他们是连接技术成果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农民“掌握”高科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农技人员却正在日益脱离农民,脱离土地,与农民没有了“共同语言”,不会用农民的语言说农业。计算机上只能长出科研“成果”,却长不出被誉为“民之天”的粮食。农技人员一旦离开田间地头,一旦与土地划清界限,只热衷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学术成就,那他的科研成果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近来,笔者注意到我国制造业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工业制造水平。“大多数农技人员不会种地”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技工荒”呢,只不过表现在农业领域罢了。

  也应当看到,出现这种现象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别在许多领域存在,不断形成和强化了社会成员的“厌农情绪”。不仅原有的城里人要与农村、农民和土地保持适当距离,就是农村人也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脱离农村脱离土地,造成农村空虚。在去年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后,虽有所好转,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有一点是必然的,农技人员不会种地现象必须尽快得到改变,否则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新闻链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