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近婚礼女司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0:15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走近婚礼女司仪(图)
  女司仪王丽萍声情并茂地主持婚礼热闹隆重的婚礼离不开司仪的一张巧嘴,曾几何时,四五十岁的男司仪以绝对的数量垄断着西安新人的婚礼市场。而随着时代变迁,女司仪却以她们的细心、庄重,让婚礼热闹之余多了一些高雅的格调。我市100多名婚礼司仪中现有近20名女司仪。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前记者采访了两位女司仪,了解她们的职业经历,了解她们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职业里的酸甜苦辣。

  我市第一位女司仪的记忆片断

  “1988年入行的时候我还不到20岁,那时婚礼就在新房里举行,我就是个配解说词的。”王丽萍是我市的第一个女司仪,现在王丽萍一年能接100多场婚礼,是婚庆公司的金牌司仪。她开始当司仪的时候,我市婚庆市场刚诞生,她和婚庆市场共同成长。

  说起1990年之前,她感触良多:“婚礼特别简单,人们需要婚庆服务的初衷是因为想录下婚礼的场面”,摄像是第一需求,而司仪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录像的时候,总得有人说几句词吧。”上世纪80年代末,西安的婚庆需求刚刚出现,没有音乐,没有浪漫,没有酒店,只有新人面对镜头羞涩的笑容。

  后来,婚礼从家里搬到了小饭店,吃饭的人也只是新人双方家属。1991年时,婚礼司仪正式独立出来,逐渐被人们认可,那一年恰好是王丽萍正式当司仪。刚开始她自己都不能接受女司仪这个职业,完全是在父亲的“逼迫”下走入了这个新兴的行业。

  王丽萍的父亲是豫剧团的丑角演员,是我市最早拿起摄像机开始婚庆摄像的那批人,父亲需要一个配合的婚礼司仪,而女儿的大胆和好嗓子成为最佳人选。那时我市还没有女司仪,说词的多是男性,王丽萍挺困惑的,“我自己都觉得婚礼司仪那么庄重应该由男的主持,出头露面的事情怎么能让女的干呢?”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王丽萍开始在家里练嗓子,琢磨说词,但刚开始从事的那几年,因为性别的原因,碰钉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女的?不行!”这种对性别的歧视让王丽萍困惑了好几年,有的顾客在挑选司仪的时候说:“男的哪怕最差也肯定比女的强”。可是她并没有怨言,她说:“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觉得男性能撑得住场面,女性则很难。”一口回绝并不是最伤心的,伤心的是到了顾客家,常常遭到冷遇。王丽萍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一件是1995年在户县,新人选择了她,但她到现场后双方父母坚决要换司仪,“你不能主持,坐下看。”后来协调了半天让她现场教另一个人,上场时两人一起上,男的为主,她补台。还有一次是到了新人家,家里人把男摄像师当成司仪了,又握手又端茶,对她不理不睬。当得知她是司仪时,新人家人的一脸笑容变成了一脸严肃。从1991年到1995年,王丽萍最少的一年里只主持了10余场婚礼。

  越是不被人重视,王丽萍越要证明她的能力,王丽萍购买了很多婚礼民俗方面的书,上网查资料,她觉得一个司仪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也要不断创新司仪词,不能一成不变。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让婚礼气氛热闹而隆重。从1996年开始,“人们逐渐认可了我,其实也就是认可了女司仪。”

  1996年王丽萍开始享受婚礼司仪这个职业的收获,“不只是金钱上的,并且是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因为结婚的新人基本上是一个年龄段,做好了一次婚礼能让新人的亲戚朋友都认可,“就能带来很多潜在的新顾客。”虽然这一年还是有人拒绝女司仪,但已有顾客指名道姓一定要她主持。1998年她在咸阳主持了一场大型婚礼,得到主家称赞:“这是咸阳最好的一次婚礼”。于是,打开了咸阳的市场,随后她在咸阳主持了很多场婚礼。现在,她预约不断,排得满满的。

  从偶然入行到赌气到被认可,入行17年的王丽萍已经从当年那个给摄像师打灯的小丫头变成了1个金牌司仪。而西安市的女司仪也从1个发展到现在的近20个,见证了这些变化,让她特别高兴:“前一阵的司仪培训班上,报名的女孩比男的多,我特别欣慰。”

  对王丽萍而言,婚礼司仪已经成为她热爱的职业,她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它。

  把创意带入婚礼的小学老师

  36岁的姚老师始终不愿意让记者写她的全名,“毕竟是兼职,只是好玩。”因为本身就是语文老师,要给学生讲课,所以姚老师说主持婚礼并不费劲,还给单调的职业带来一些乐趣,也增强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接受采访的时候,她的丈夫和孩子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其实司仪也要有天赋,司仪词要有很强的创造性,司仪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还要是个调节气氛的高手,我一直想让丈夫和我一起兼职,但他却是临上场就慌神。”说到这里,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因为姚老师的父亲是搞戏曲的,1996年开始婚礼摄像,所以虽然她没有早早涉及这个行业,但却很了解其中的过程。“最开始主持的都是老头,戴一顶大帽子,一副墨镜,说的都是俗语,一套一套的。”刚开始她觉得特别新鲜,就在后台看,后来看多了才发现词都是一样的。那时她已经当老师6年了,“那时全西安市只有3个女司仪,我也不接受女司仪,觉得女的怎么主持啊,不能也一样说俗语吧,太不雅了。”

  第一次主持是在2000年,完全是为了救场,“实在找不到司仪了,我说我去,说不好就别给钱。”可能是看得多,记性又好,临时再加些词,效果还不错。然后姚老师觉得很有成就感,就慢慢开始了兼职。让她最得意的是“这几年我的词一直在变,别人是学不来的。”

  在姚老师的理解中,婚礼应该是浪漫和温馨的,要让来宾和新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气氛,热闹倒在其次。她兴高采烈地讲述着她最近新编的一套司仪词,“我会现场教来宾一首歌的节奏,让新娘新郎现场随着节奏跳一曲,非常浪漫。”“我不赞成家长老给红包,可以送别的,比如一份保险。新人互换信物也是一样,不要总是戒指,可以是围裙或鲜花,现场不一样的味道一下就出来了。”

  可能是当老师的缘故,姚老师特别反感“一套词走天下”的做法,她觉得每一场婚礼都是不一样的,每对新人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她会提前到新人双方家了解情况,看新人的个性,看来宾的特点,看父母的性格,来判断现场应该调节出什么样的气氛。她的主持宗旨是“带动来宾融入新人幸福的气氛中。”正是因为姚老师的这些特点,所以她有着自己固定的客户群,“我主要主持南郊的婚礼,大学里居多。”

  不过要求严格的姚老师也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从那以后她明白了“婚礼司仪还是一个很严肃的职业。”那是2003年的一场婚礼,她将来宾的姓念错了,偏偏来宾是新娘尊敬的导师。虽然新人双方父母都觉得还满意,但新娘觉得这么重要的贵宾,不应该念错。于是,姚老师决定“不收钱了,就当给自己一个教训。”虽然后来对方一直要给钱,但姚老师说什么都不肯要。

  这个职业也让她享受到了很多快乐,“和当老师不一样,每次都能接触到新的场面,也能认识很多年轻人,感觉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语文老师和司仪主持两个职业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互补的成分比较大,这让她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婚礼司仪也让她周末能跳出学校这个小圈子,生活不再单调,保持开朗性格。现在姚老师一年能接30到50场,对此她有很强的原则“只在周末,绝对不能影响正常上课。”

  从2000年开始,姚老师的出场费一直没有涨过,始终都是300元。她的道理是“我又不用什么投资,准备司仪词说到底也是在锻炼自己”。她认为,婚礼司仪只是个爱好,不是主要职业,不靠这个生活,所以带来了更多回头客。最重要的是,这份兼职使她了解了更多的年轻人,从而使自己青春不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因为如此,姚老师说婚礼司仪给她带来最多的是快乐和惬意。文/图记者陈黎实习生景雯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