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宣传环保也要尊重科学—质疑《怒江六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5:39 人民网

  水博

  中国青年报(20040317)刊登了沈孝辉的文章《怒江六问》(原文附后)。看到之后令人十分震惊。一份全国发行的重要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竟然如此轻率。致命的错误,不负责任的评论足以让让稍有科学常识的人惊讶。

  我觉得,作为记者、编辑(专家更不必说)应该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发表评论。如果专业性很强,一时难以理解,起码应该说明资料的来源。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中青报的这篇文章,却让人感觉缺少了对公众负责的态度。

  为了澄清事实,避免误导公众。我针对《怒江六问》分别摘录、答复或者质疑如下:

  一问:怒江不建坝发电就是“白白流入大海”吗?

  文章说:“多少年来,很多人认为未被人类控制的江河是无价值的。而今,人们意识到这种看法很狭隘。因为它忽略了江河的内在价值———水脉循环、景观塑造、生命维持的巨大、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忽略了江河对于人类社会在文化、美学和精神上的意义,更排除了江河除发电之外的其他经济价值。”

  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人类社会使用水力发电不过才100多年,然而,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否认过河流的价值。我们承认,人类在拦河建坝开发水电的初期,对水坝的负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现在,我们决不能再对水坝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采取放任的态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水坝、水电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建坝、发电虽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但这不是绝对的。实事求是的说,大坝、水电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是有利、有弊。建坝并不一定就会影响河流的水脉循环、景观塑造、生命维持,相反,有时候会有利于河流的这些作用。

  如果有人说建坝以后水脉不循环,那么河水都流到哪里去了?难道水电站都是人造黑洞?

  说到景观塑造:知道浙江的千岛湖吗?那就是我国的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产物。那里的景观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

  关于生命维持:一般来说建坝肯定会影响鱼类的游动,所以对回游性鱼类的生长繁殖有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加以补救。但对鱼类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前不久刚刚有报道说,由于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已经绝迹多年的黄河铜鱼类又在小浪底水库成群再现。

  文章所说的“人类社会在文化、美学和精神上的意义”有客观的标准吗?难道价值就在作者自己的嘴上?反之,怒江的水力发电的价值将超过一座年产6000万吨的大型煤矿。

  由于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如果从长远看,其价值完全可以超过现有任何一座大型煤矿的全部储量。

  所以,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怒江不建坝发电确实是“白白流入大海”,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二问:水电开发能使怒江人脱贫致富吗?

  你说:“水电开发创造利润和水电公司赢利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水电开发导致当地脱贫致富的范例在我国还没有?”

  我们承认水库移民工作中确实有对当地移民生活安排不当,导致个别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但是,要说“电开发导致当地脱贫致富的范例在我国还没有”恐怕也太离谱了吧。

  作者所说的脱贫致富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必须人人都是百万富翁?按这种逻辑,北京、上海这样的地区,还仍然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你能不能说改革开放导致的脱贫致富的范例在我国还没有?

  至于建坝对当地农民影响,我这里摘录一段在关于建坝的论坛中,一位来自建坝地区的网友的贴子。他说:“楼上,我的确反对建大坝,但是大坝越大,对当地农民和地方财政好处的确越大。我们这里的补偿金的确按计划到位,十多万的农户很多,原来他们会跑十多里路去看电视,连程控电话都不会用,可是现在他们下地干活时腰上都别着手机。再说就业,建一个大坝会形成一个多么大的劳务市场,你可能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一万多人的极偏远的山区小镇,一下涌入数倍于自己的外来人员,很多老人几个月都回不过神,疑心在做梦。而且这种状况将持续8年!我爱人是个体户,在她的店面开不下去时,电站开工了,远在坝址几十里外的县城的她,开始越来越忙,而且整个县城在两三年内几乎长大了近一倍!”

  我可以客观的告诉作者,与你的论述完全相反,几乎没有一个贫困地区的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不是大幅度的带动、提高地方经济的。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我劝你再去你在文章中列举的漫湾水电站,进行一次全面的社会调查,如果你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你一定会对你自己的幼稚言论感到惭愧的。

  作者说:“而今,主张在怒江建坝者又称:怒江水电开发之日,就是怒江摆脱贫困之时。且不谈工程的复杂性,建坝究竟能使哪些人“摆脱贫困”,少数人还是绝大多数人———是今后水电开发首先要解决的。”

  除了作者之外,我也常听见一些人士发表类似言论。关心群众疾苦,当然是好事,不过,我还是想指出;对于电站的利益分配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水电公司还都是国营的。不管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当地老百姓,谁能挣钱都是好事,这是致富的前提,你们说不对吗?

  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公平和效率决不是完全对立的。如果,你们对社会分配不公不满,应该直接去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不应该以此作为一种指责、限制发展经济的理由。

  三问:怒江修坝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并无影响吗?

  文章说:““三江并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然而在2003年刚刚加入世界遗产的“三江并流”之中的怒江,却传出要建13级水电站的消息。建坝者称怒江保护区的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也在2000米以上,而13级梯级电站均在海拔2000米以下。似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不包括怒江”。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划定“三江并流”区域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时候,有关部门已考虑在怒江建大坝,为水电大开发“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使这种破坏性开发“合法化”。”如果作者认为世界遗产保护一定是全部地区才行,恐怕太幼稚了吧!北京的天坛、故宫、颐和园很多都已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地,你不会认为没有把北京城整体都作为世界遗产进行保护也是一个大阴谋吧?作者说“要申报世界遗产又要建设系列大坝,这两种做法本身自相矛盾,不可能并存。”的前提不就世界遗产必须要是整体保护吗?按作者的逻辑北京也应该是不可分割的,那修建体育馆召开奥运会是不是也成了对世界遗产的破坏?四问:水电是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吗?文章说:“最新研究表明,建坝之后被淹没的土地也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气温较高地区的水库,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甚至比同级的火力发电厂还高。”能不能请作者指出哪里的最新研究?据我了解,世界上最著名的反对建坝环保组织《世界水坝委员会》在对世界各地125座水坝的全面调查后,提交给联合国调查报告“水坝与发展”文件中,对水坝这一“罪状”的调查结论是“与火力发电相比水库淹没造成的有害气体排放是微乎其微的”。作者如果有新的研究发现,应该立刻通报联合国,以免全世界都被引入歧途。如果作者是道听途说,就拿来作为论据是不是有点对公众太不负责任了?另外文章还说“火电制造的污染气体已有一些技术措施使之减少,可以得到治理,而水电现在还难以做到。”也是完全的颠倒黑白。目前火电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已经可以治理,但是,火电燃烧产生的最大量的废气二氧化碳,目前根本无法克服。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国际上已经对各个发达国家规定了指标,限制二氧化碳排放。这么重要的事情,作者连一点都不知道?如果连这些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就敢在全国发行的重要报纸上大谈环保问题?文章说:“地球物理学家分析说,由于水库而导致地壳重量的重新分布,可能对地球自转速度、地轴的倾斜以及引力场的形状产生影响。”能不能请作者说明地球物理学家是如何分析的?如果是简单的推测,我无话可说。因为,从极限的角度讲,别说你建一座水库,就是建一座房子甚至说你自己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都“会对地球自转速度、地轴的倾斜以及引力场的形状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是经过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我到是真想知道,这位地球物理学家是如何考虑初始条件的。因为地球表面不均匀度的质量差异(如某山脉)恐怕要远远大于任何一座水库的水体重量。如果你初始条件所忽略的,比你要计算的荷载高出几个数量级,那种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吗?作者说“水力发电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是因为水库大坝是有寿命的,一般为几十年至100年不等。”看来你根本就不理解什么叫可再生能源。你以为风力、太阳能、潮汐发电站就没有寿命吗?再说水力发电的形式很多,即使像你说的“水库老化和泥沙瘀满后就要报废拆除”,也不一定就不能发电。如果不明白,请你去葛洲坝水电站看看,那里根本就没有水库。

  五问:怎样应对能源短缺? 文章说:“ 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避免电力供应紧张不一定就要大上电站。

  我国建材、钢铁、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3%。只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才可能解决经济与能源需求的矛盾。如果真能将节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推进符合国情的节约型经济,再加上对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就能够缓解我们面临的能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三大难题。

  现在水电建设一哄而起,不仅造成生态与资源上的破坏,而且大起大落之后,新一轮的电力过剩和浪费局面必将造成极大损失。其实只要全国电厂提高一点发电效率和终端用电产品的能源效率,城镇居民每户每日节约1度电,就可以少建几座大型水电站。”

  作者强调、重视节能没有错,我们国家也一直在这方面积极努力。但是,如果认为节约可以取代发展就太幼稚、可笑了。看到作者的文章,确实给我们的公众构造了一副美丽的前景。相比之下,中国众多的电力专家们竟然如此“愚笨”,怎么还不如一位天才作者,用几句话就能解决困扰中国这么多年的电力的紧张问题?不过,我要提醒作者,你说的也太潇洒了。要知道现在还有不少城镇居民的户日用电量还不到1度电,你轻松的要求他们每天只节约出一度电来。莫非你认为中国的每一个城镇家庭都能自己发电?

  六问:这场大坝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文章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研讨会上,一些“地方户口”的学者主张建坝,有“北京户口”的学者普遍反对。且不论观念是非,显而易见的是北京的学者无压力,能畅所欲言。”作者说这话完全不符合事实。开发怒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会得到地方代表的鼎立支持。说到压力,我到感觉我们现在的环保宣传大有矫枉过正的趋势。怒江生态研讨会后,强调环保反对建坝的宣传到处可见。而一些主张全面考虑,发展水电的文章,却很难媒体上出现。我所知道一位水电专家写的很有说服力的文章,至今就没有一家新闻媒体敢于全文刊登。而像作者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却可以堂而皇之登载在报纸上?作者还说“我们期待有一天所有专家学者都能够摆脱地方、部门利益与门户之见,不再顾忌行政干预和压力,讲出真话,共同成就可持续发展大业。”我也真心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作者和一些不顾现实专爱唱高调的环保人士,应该加强学习,增长知识,因为环保也是科学,自己还不理解就妄加评论是不利于环保宣传的。请注意,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丢掉实事求是。否则,你不仅对不起公众,也会对不起发表你文章的报纸。提供稿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张博庭电话:010-63414395/13671348857电邮:zhangboting@sina.com.cn//zhaongboting@sp.com.cn参考网页www.cyol.net/gb/cydgn/node_603.htm怒江六问:开发建坝无损“三江并流”?沈孝辉

  一问:怒江不建坝发电就是“白白流入大海”吗?

  多少年来,很多人认为未被人类控制的江河是无价值的。而今,人们意识到这种看法很狭隘。因为它忽略了江河的内在价值———水脉循环、景观塑造、生命维持的巨大、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忽略了江河对于人类社会在文化、美学和精神上的意义,更排除了江河除发电之外的其他经济价值。

  江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性最大的水资源,它为人类贡献多种服务功能。保障这些服务功能可持续地利用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并非怒江不用来发电就是“白白浪费”,而为了发电牺牲掉怒江的其他所有功能才是最大的浪费。

  怒江与其流域的森林、草地、湿地构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任何一部分的破坏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在怒江干流上进行水电开发首先必须对全流域的生态系统有充分研究。而将在怒江建系列大坝的河段,尚未进行过起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

  二问:水电开发能使怒江人脱贫致富吗?

  水电开发创造利润和水电公司赢利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水电开发导致当地脱贫致富的范例在我国还没有,例如,与怒江毗邻的澜沧江漫湾电站1996年竣工后,使众多农民丧失了河谷坝区最富饶肥沃的土地,他们在陡坡上新开垦的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七八亩的收益也抵不上被淹掉的一亩水田。虽然漫湾电站每年赢利1.2亿元,移民的生活却普遍下降,离坝址最近的田坝村农民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而无法谋生,男人外出打工,妇女儿童生活也极为艰苦。

  而今,主张在怒江建坝者又称:怒江水电开发之日,就是怒江摆脱贫困之时。且不谈工程的复杂性,建坝究竟能使哪些人“摆脱贫困”,少数人还是绝大多数人———是今后水电开发首先要解决的。

  三问:怒江修坝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并无影响吗?

  “三江并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然而在2003年刚刚加入世界遗产的“三江并流”之中的怒江,却传出要建13级水电站的消息。建坝者称怒江保护区的核心区在海拔2500米以上,缓冲区也在2000米以上,而13级梯级电站均在海拔2000米以下。似乎“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不包括怒江”。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划定“三江并流”区域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时候,有关部门已考虑在怒江建大坝,为水电大开发“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使这种破坏性开发“合法化”。

  要申报世界遗产又要建设系列大坝,这两种做法本身自相矛盾,不可能并存。怒江大峡谷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自然景观和统一的生态系统,而水电梯级开发将导致对这一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无可挽回的大破坏。“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核心是“三江”,一旦将三江干流主要江段改造了,其价值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四问:水电是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吗?

  最新研究表明,建坝之后被淹没的土地也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气温较高地区的水库,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甚至比同级的火力发电厂还高。火电制造的污染气体已有一些技术措施使之减少,可以得到治理,而水电现在还难以做到。此外,水电造成的江河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无可挽回,或者需要比发电创造的价值更高的经济代价才能补救和恢复。

  地球物理学家分析说,由于水库而导致地壳重量的重新分布,可能对地球自转速度、地轴的倾斜以及引力场的形状产生影响。水力发电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是因为水库大坝是有寿命的,一般为几十年至100年不等。水库老化和泥沙瘀满后就要报废拆除。而且拆坝及恢复江河生态的费用高于建坝。

  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才是真正清洁、绿色和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应当大力加强对这些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以逐步减少对水电和火电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五问:怎样应对能源短缺?

  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避免电力供应紧张不一定就要大上电站。

  我国建材、钢铁、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3%。只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才可能解决经济与能源需求的矛盾。如果真能将节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推进符合国情的节约型经济,再加上对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就能够缓解我们面临的能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三大难题。

  现在水电建设一哄而起,不仅造成生态与资源上的破坏,而且大起大落之后,新一轮的电力过剩和浪费局面必将造成极大损失。其实只要全国电厂提高一点发电效率和终端用电产品的能源效率,城镇居民每户每日节约1度电,就可以少建几座大型水电站。

  六问:这场大坝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近10年来,国内外反大坝的声音越来越多,国内围绕都江堰、三江并流等重要遗产地建不建大坝的争论日渐深入。这种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是从没有过的。这有助于科学决策,也表明了公众环境意识的成熟。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些研讨会上,一些“地方户口”的学者主张建坝,有“北京户口”的学者普遍反对。且不论观念是非,显而易见的是北京的学者无压力,能畅所欲言。我们期待有一天所有专家学者都能够摆脱地方、部门利益与门户之见,不再顾忌行政干预和压力,讲出真话,共同成就可持续发展大业。

  我国的能源现代化究竟选择何种发展模式,走什么道路,准备付出多大的发展代价,是沿袭资源耗竭式的旧发展观,低水平扩张,还是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这一争论的实质。这一场争论不论结果如何,都将对我国的环境与发展大业,特别是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引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