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厦门海域水质评估起风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3:02 东南快报
厦门海域水质评估起风波(图)
  今年2月3日,厦门有媒体报道说,厦门市环境监测站2004年监测数据表明:厦门海域水质类别降为劣四类海水水质……按污染等级划分属重度污染海域……引起厦门市民一片愕然。4天后,该媒体又报道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去年监测数据得出结论说,厦门海域海水水质去年比上年略有改善……厦门市民心里又是一宽。

  细心的市民会怀疑,同一海域,同一年度的水质怎么会有两种说法?厦门海域的水质到底怎么了?是变好还是变坏呢?

  厦门海域水质两部门两种说法

  源起:媒体“爆”出两说法

  今年2月3日,厦门有媒体发布消息说,厦门市环境监测站2004年对厦门周边海域水质的监测数据表明:厦门海域水质类别降为劣四类海水水质,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比例达82.4%,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仅为8.6%,按污染等级划分属重度污染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4天后,有媒体又发布消息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去年监测数据得出结论:厦门海域水质比2003年略有改善。东部海域磷酸盐含量符合二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同安湾海域磷酸盐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东部海域无机氮含量符合三类水质标准,同安湾海域总无机氮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同时,该局相关负责人还补充说,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不存在劣四类标准。

  在同一家媒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厦门的市民怀疑了,厦门海域的水质到底怎么了?是变好还是变坏呢?

  内幕:政府工作报告删“水质”

  据了解,同一时间,2005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初稿送人大审议后,在第8页第2行“城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和污染物排放各项控制指标,均优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中,删去“水质”。厦门海域水质究竟怎么样了?

  一时间厦门各方有关厦门海域水质的讨论此起彼伏:刚结束的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霍湘娟说,厦门海域水质连年下降,除了九龙江和海域的水产养殖外,还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有直接关系;市政协委员高诚铁提出了厦门海域环境水质保护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原因:两部门评价有分歧

  厦门市环保局和市海洋与渔业局均称,是按国家制定的《海洋监测规范》和《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以下简称GB3097-1997标准)对海域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价。结果环保部门说,去年厦门海域水质降为四类、劣四类;市海洋与渔业局却说,去年厦门海域水质较2003年略有改善。

  为什么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特别是在厦门同安湾和东部海域水质类别评价上?

  为寻求答案,记者分别采访了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市海洋与渔业局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出示的监测数据均来自海洋三所,是该局委托海洋三所“海洋环境监测与海岸带管理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海环监测中心)代为监测的,全部监测数据和解释都归这个海环监测中心。

  海环监测中心主任暨卫东告诉记者,最近市环境监测站和海环监测中心双方对各自的数据和结果分析后发现,双方都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对所采数样进行分析计算,但在监测站点布设、数据采集和结果评价上存在一系列差异,其中取样、评价等标准的差异最大。

  解决:政府立项解决争端

  昨日,记者从海洋三所获悉,一个名为《厦门海域水质状况评价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近日已获厦门市政府立项,厦门市海洋、环保等领域的专家,将就厦门海域水质统一制定一个监测评价体系,为今后海域水质监测评判提供科学依据。

  据介绍,这项研究将分三步进行,先评价历年来的监测评价体系,研究其中的得失;然后形成意见,请专家讨论,提出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技术规范;最后联系厦门实际经济情况,形成一整套海域水质监测评价科学方案。

  届时,海环监测中心、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和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将联合各自科研力量创建海域水质布控站网,统一监测、分析和评价厦门的海域水质。

  两种评估“存在两个重大差异”

  市环保局和海洋三所双方到底存在哪些分歧?厦门市环保局和海洋三所的专家都表示,分析了监测数据和结果后,双方存在两个重大差异。

  最重要分歧:取样站点布局不一

  据介绍,一个海域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海水水质,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各种指标量值差别是明显存在的,这要求海水取样要有充分代表性,能反映实际情况。

  据了解,海洋水质检测取样要牵涉到监测站点布局、采样时间布局和潮汐差异等等。暨卫东说,按国家《海洋监测规范》,海域监测站点布局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方法要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准确性,即布站要符合空间代表性、取样时间要符合时间代表性,反映实际的情况。这方面正是双方最重要的差异。

  据悉,厦门市环保部门在厦门海域共布设16个监测点位,每年2、5、8、11月份高平潮、低平潮各采样一次。每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和底层海水,根据每个采集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暨卫东介绍,相关单位包括省水产研究所鼓浪屿监测站等共在厦门海域布设了68个监测站点,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各采样一次,进行相应的水质分析评价。

  虽然同样是按照国家《海洋监测规范》规定采样频次要求进行,但暨卫东认为,这两种监测方法都不妥当。暨表示,现在大部分监测机构引用的是站位比,但各个海域面积不一,站点数也不一,就会出现有的站点代表的海域大、有的站点代表的小,得出的数据不具可比性。暨认为,采用面积比的方式更为准确,如一个标准站点只能代表一定面积的海域水质,通过科学方法界定这样一个面积,各个站点的数据就可比了。

  最大的分歧:水桶原则VS.综合评价

  市环保部门表示,每个监测点水样都要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测试,共有28项指标,把这些测试结果与GB3097-1997标准(国标)对照,如有某项指标达到四类,其他多数指标虽为二类,则该测点的水质也只能定为四类。这就像一个水桶,只要其中一块木板折了一半,它就只能装一半水,这就是所谓的“水桶原则”。

  海环监测中心则认为,海域水质的评价、判别应是一个“综合评价”。暨卫东说,根据所测的数据比对GB3097-1997标准,如果某海域监测发现多数指标为二类,只有某一项指标达到四类,而且这一四类指标项对原来二类海水用途不造成破坏,则仍视其为二类海水。

  GB3097-1997标准的“主笔”之一的许昆灿教授解释说,现在全国的环境监测部门评价海水水质采用的是“木桶式”判别标准。

  许昆灿说,海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GB3097-1997标准内所制定的每项参数对海域赤潮的污染贡献不是“一一分成”的,还存在着参数之间的“加合”和“基抗”:两种参数互相“加合”影响加倍,即1+1=2;两种参数相互“基抗”影响相消,即1+(-1)=0。说单项参数偏高也不能简单地说明海域水质恶化了。

  许昆灿建议,理想的评价应该是在得到监测数据后,由科研专家、政府官员和“老厦门”(有丰富经验的厦门人)一起来评价这个结果。

  意识的差异:要结合功能区划判定

  同样“蓝本”为何会产生那么大的结果差异呢?

  许昆灿说,GB3097-1997标准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标准、判别标准。1998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在第3部分明确规定了海水水质分类与标准。

  该标准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为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为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为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该标准需要监测的参数有: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等多达几十项。标准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的无机氮(以N计)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20毫克/升、≤0.30毫克/升、≤0.40毫克/升和≤0.50毫克/升。对于无机氮(以N计)浓度年均值≥0.5毫克/升的海水,该标准没有给出类别说明。

  实际上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所测得的2004年九龙江河口无机氮浓度年均值已达2.278毫克/升,是4种海水中利用效能最低的四类海水水质浓度的4倍多,为历年来之最。

  许昆灿说,制定GB3097-1997标准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控制全国海域日益抬头的赤潮现象,希望能通过实验监测的方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为便于管理,相应设定了4类海水水质标准,因此GB3097-1997标准是一部海域“管理标准”。

  各海域按不同功能定位控制各种参数,如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或与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要求就比海洋港口水域水质要求高,要达到二类水质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你要海域有养殖功能的就得让该海域水质达到与养殖功能相配套的该类水质的参数要求,因此当时就没给定无机氮(以N计)浓度年均值≥0.5毫克/升的海水定义类别,仅仅是设定各类海水的上限。

  许教授解释说,从制定初衷来看,将海水水质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并不是判定三类水就比二类差,水质的好坏还要结合海域的功能区划来判定,并不是水质类别越靠前越好。

  许昆灿说,一种控制标准显然不能等同于一种判定标准,控制标准是科学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关键值差异:缺不缺溶解氧

  许昆灿教授介绍说,几个专家经数日研讨,形成了一个思路,认为在海域水质的诸多参数中以溶解氧最为重要。因为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海水生物的生存与否。

  许教授举例说,每年湖都会大量死鱼,如果仔细观察一下的话,就会注意到这种现象多发生在8、9月份。据他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气温变化比较大,如果气温突降,下方的水温比较高,上方的水温低,水体转换,由于湖的水质太过恶劣,水越深,溶解氧含量越少,底层水质的溶解氧含量可能为零,甚至为负值,鱼根本没法存活,一旦水质发生转换,下方的水涌将上来,水体一乱,鱼类无处存身,就会跟人一样,因吸不到氧而死亡。

  许教授说,赤潮的发生有多种影响因素,氮磷元素超标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是形成赤潮的一个条件。氮磷元素含量高,水体营养丰富,浮游植物就会增多,最终会危害到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会一步步变坏,变坏了再变好就不容易了。

  如果海水里的营养元素含量较高,但溶解氧没有减少,那么水质应该说还是可以的。氮、磷浓度并不是表征海域水质恶化的主要标志。谁在污染水质———海域水质管治考验政府智慧

  那么,厦门海域水质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污染厦门海域的污染源到底在哪里呢?昨日,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厦门市海洋、环保等方面专家。市政协委员霍湘娟表示,污水直排问题是海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协委员:污水管网建设滞后

  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霍湘娟等提出了一个《关注我市污水直接排海现象,努力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提案。提案指出,这几年来,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造成了厦门海域水质连年下降的趋势。

  霍湘娟告诉记者,虽然监测数据可能有一定偶然性,但厦门海域水质连年下降是不争事实。厦门有不少人认为厦门海域污染主要来自九龙江,但霍湘娟不赞同这种说法。霍湘娟说,目前西海域的污染最严重处不在九龙江口附近海域,而是在西海域顶部,把西海域污染主要归结于九龙江根据不足。她认为,厦门海域目前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海造成的。

  霍湘娟对记者说,2月27日,她和几位专家实地察访环岛路曾厝垵一带海域,仅在从白城到曾厝垵短短几公里的沙滩上,就发现了五个排水管道,都在不停地把污水排向大海。在管道口附近,能见到大片被污染的海水,闻到刺鼻臭味,有的排放口的沙滩已成片染成黑色。

  霍湘娟介绍说,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从海洋三所到会展中心的东海域,目前都存在着污水直接排海的现象。可以说整个厦门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而且情形还相当严重。以本岛为例,除了东部以外,湖里大道以北地区,包括象屿保税区、寨上、殿前、火炬高科技园、机场等地的生活和工业污水至今都无一例外直接排入大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70多个污水直接排海管道。

  霍湘娟委员认为,造成现状的最重要原因是污水管网建设没有跟上,生活和工业污水没办法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只好直接排向大海。人大代表:监管执法要到位

  市人大代表、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孙飒梅认为,要改变污水直接流入海洋状况,一是要有法可依,而且能够落到实处,后期的监督管理执法要到位,再就是全社会来监督,使得这些工程设施能更有效运转。

  霍湘娟认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只是产生污水直接排海的部分因素,最关键的还在于相关部门对污水直接排海现象的监管不力,无论有没有管网,在某些部门的眼里,污水直接排海已经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没人出来制止或者管理,形成了一种默许的状态。

  在污水直接排海这件事情上,涉及到市政、环保、海洋等多个部门,实际上形成了多头管理状态,最终使得污水直接排海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专家指出,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机制上解决多头管理现象。市政部门:今年情况将改善

  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环岛路沿线的污水前几年就没收集进来,去年已把沿线六个泵站管网建设好,去年下半年环岛路沿线的污水已经收集进入石胃头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再向海洋直接排放污水。

  市政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环岛路北部片区、疏港路等道路修建,他们将同时铺设污水管道,污水直接排海的一些重点地区比如机场、火炬高科技园、象屿保税区、寨上等可望在今年内解决这一问题。

  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允嘉介绍,比如说我们的东北片区,就是机场火炬工业园区这一块的污水,我们正在建设这一片的管网,这一片的管网建设好了以后就可以把这一片的污水也进入我们的污水处理厂;还有一片就是本岛的西北部,就是我们的象屿保税区,寨上湖里这一片的污水目前也还没进入污水处理厂,我们将借助疏港路的改造同步埋设污水管,把这一带的污水收集进我们污水处理厂处理,这个应该在今年可以实施,这样我们本岛几个大的污水就能够都收集进来,整个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水质评判影响什么

  一个海域的水质直接关系到该片海域的功能发挥。不少人会关心天气预报,对同安湾和大嶝水域的水产养殖户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海域水质,海域水质是否恶化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年收入。

  许昆灿认为,海水监测中要尽量避免数据的“天然波动”。事实上采集的每个数据都包含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双重因素,即使我们有条件按月对海水进行采样分析,仍无法避免“自然干扰”产生的数据偶然性。

  水质变化是一个趋势曲线,定期监测得到的每一个监测点只能反映一小部分时间段的水质情况,为排除数据的“天然波动”造成的干扰,还需进行适当取舍。采访手记

  治理效果评价 何时不再尴尬

  厦门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环境评价指标逐渐成为市民热心关注的话题,市民希望了解自己的安居环境。

  厦门的海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域水质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决策。而实际上水体恢复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又存在着诸多的干扰因素,如何正确地反映海域水质变化情况,不让治理效果遭遇尴尬,海域治理呼唤出台一个准确的评价标准。

  《厦门海域水质状况评价技术研究》项目已立项,届时厦门市海洋、环保等领域的专家制定一个统一的监测评价体系,为今后海域水质的监测评判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