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坚:把垃圾变成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4:03 青年时讯

  办公室里的物件

  金坚的办公室里最多的物件就是牛,金坚属牛,1949年晚期生人,有幸与共和国同龄。木牛、铜牛大大小小放在显眼处,金坚指着一尊铜牛说,那铜牛虽是仿制,无论做工原料都属上乘,故而价格不菲。

  雕漆花瓶很是抢眼,那是他从成都背回来的,虽说也不是什么文物,金坚说,这东西物超所值,值得收藏,这个花瓶在成都那个商店里摆了五年。在北京会这种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从工艺上讲这个花瓶也算是上品了。

  金坚出生在上海,十岁时随父亲到北京,金坚的父亲早年供职故宫博物院,做文物鉴定,耳濡目染,金坚在这方面多少也算个行家。金坚在收藏上并没下多大功夫,他说人生难得有钱有闲有健康,古人云:人生憾事难免一二,三者总不能统一大约也是其一吧。

  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古字画,老子的画像还有他那句话:“自知者明,知人者智”。那幅字画是金坚从潘家园淘来的,不值什么钱,但画中所写正中金坚心意,金坚精心裱好挂起。身为公司总经理,金坚说:“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相马’,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墙上的另一幅字是金坚刚刚换上去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被换下去的那幅字曾写着“要么领跑,要么让路”。当金坚的中科通用能源环保公司能够在业内领跑时,金坚又把心思放高了一步,金坚对于理想这样解释———立足现实,想想下一步。否则只是梦想。凌志军在他的《联想风云》中说到了40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发挥自己。金坚直到知天命的年纪才有机会拳打脚踢施展一番。金坚说:“成事者,七分在天,三分在人。七分就是机会,50岁时得到这样的机会,我并不认为晚,但我确实有紧迫感。这三五年一定是焚烧垃圾产业发展迅猛的三五年,这个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要抓紧这三五年,把公司做成行业老大。”

  金坚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水晶奖杯,上面刻着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英才,获奖理由是世界最大垃圾焚烧发电厂核心技术发明人。金坚素来低调,即使为了应付商场上的应酬添置的行头他也是挑那些个不张扬的。他不喜欢把自己搞得跟个暴发户似的。他也只想把事做好,不想说得太多。但金坚绝对愿意为这个行业唱高调,因为这不再只是他个人的事了。他乐于成为一个行业的标杆,通过他让焚烧垃圾发电这个对于中国仍旧是“新事物”的产业被更多的民众更多的政府认知和接受。

  一本《管理会计学》放在金坚的案头,金坚每天早上7:30至8:30一定抽一个小时在办公室里看书,至今金坚最大的爱好还是看书,忙时看闲书,闲时看“正经”书。由于大多数项目都在外地,金坚也就成了“空中飞人”,他是机场书店的常客,旅途中看书成了他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金坚看书很杂,他认为每种书都有它自己的功用,可以当成工具,或者给你带来心灵触动,或者就是消遣。金坚目前最大的工作就是融资,理工科出身的金坚在恶补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前一阵金坚在机场看了凌志军的《联想风云》,看到柳传志当年被骗的经历时,金坚差点笑了出来,看来知识分子初闯商海都得被摔打摔打。当年公司初创,急于挣钱,金坚也干起了所谓贸易,结果公司账上仅有40万元,被人骗走了20万元,至今没有追回来。金坚说,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启发,“我不适合做买卖,还有就是不熟悉的领域我不会再去做。”

  有一阵书市上各种宝贝类书流行时,金坚在书店见“宝贝”就买,金坚并不以任何批判的眼光看这些书,他认为这些小说给他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年轻人所思所想所为。他的看法是,如果让每个年轻人都和他一样思考,一样生活,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必太乏味了些。无论别人与你的生活哲学是否一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金坚的手机可能是办公桌上最惹眼的物件。金坚不抽烟不喝酒,但是有个爱好就是换手机,每次都换最新款的也是最贵的那种,到现在都换了30多个了。淘汰下来的也不卖,就搁家里看着好玩。金坚的手机里有时下流行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金坚可能与时尚的年轻一族只差一步,把手机各项功能重刷一遍。他说:“也没有刻意地追求什么,其实每天上上网,想不流行都不行。”

  金坚的带兵之道

  在金坚的记事本上写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机会。金坚曾经给每个员工送上一本时下流行的励志类图书《敬业》,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让我们一同敬业,与公司共同成长”。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并不多,也就是50多人,而且2/3以上都是外地人,员工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中科院,有来自电厂的,还有一些招来的博士。每个人群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惯性。

  来自中科院的员工大都在研究部工作。在中科院的大院里,科技为王,但在一个公司里,为了节省成本,在设计中必须牺牲一些创意。在这里完美不是评价标准,实用才是一切。有的员工刚开始发牢骚说,在公司里技术是资本的仆人,技术为资本在打工。

  金坚说:“这就需要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需要的时间很长。只有当公司创造了利润,员工得到实惠,员工们也才会渐渐意识到,只有资本提供了舞台,技术才有施展的机会,自己也才有成长的空间。”

  公司里有很多来自电厂的员工,他们一线的经验很丰富,在实际操作中一个角度一点速度的微调,从科学上看不登大雅之堂,但在实际上却能解决很大问题。金坚最大的工作就是把这样一群优秀的人排列组合在一起,将他们的能量最大化。

  金坚每次看到员工买房买车时,自己心里就会格外高兴。当记者小心翼翼问起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没想到金坚很爽快地就回答了,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月平均工资一万余元,这大约是北京人均工资最高的单位之一。金坚随后还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员工看病从不用花自己一分钱,社保解决一部分,商业保险解决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都由公司承担了。每年员工的工资都会随着公司的发展略有上浮,我的原则就是不动存量,只动增量。”

  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借着行业发展进行增资扩股,金坚希望有一天公司也能够在境外上市,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公司得到发展,每个员工都合法地成为百成千万富翁。

  当垃圾成为一种能源

  “焚烧垃圾发电”是因为采访金坚才知道的一个词组,着实给我一种震撼,原来垃圾也可以成为一种资源,当全中国都在闹电荒,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叫喊着“垃圾包袱”难以承受时,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技术、一项新兴产业,大有四两拨千斤的架式。金坚说:“一座城市的垃圾,就像是一座低品位的‘露天矿山’,可以进行无限期的开发,而开发使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城市垃圾发电。”

  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人的常识仅限于填埋或者堆肥,金坚说:“填埋对于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密集的区域难度是明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城市垃圾多,但是土地寸土寸金,而且填埋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多。”金坚2003年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获得70万元的“海淀园创新资金”支持,源头就与垃圾填埋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关。海淀区垃圾处理过去多半也是采用填埋方式,一次民工在一个填埋点上搭起了工棚(垃圾填埋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填埋程序就会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后果更严重。事实上由于经费原因,我国垃圾填埋大多数都不符合国际上的填埋惯例)。填埋的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沼气并渗出地面,民工们在做饭时导致火灾,民工们不同程度的受伤。海淀区政府意识到填埋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找到了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支持他们发展焚烧垃圾发电事业。

  至于堆肥,由于我国垃圾中生活垃圾占主要部分,且不作分类,成分复杂,所以生产出的肥料氮、磷、钾等含量一般都不能符合我国肥料的最低标准,厂家在加工时还需要添加一些原料,这样就造成肥料的成本增加。无论是农民还是厂家对垃圾堆肥因此都不再感冒。

  而焚烧垃圾发电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日本这样经济发展、人口稠密的国家十分普及。目前美、日、法、英、德、意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垃圾发电列入国家“议事日程”,投入大量资金,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开发城市垃圾发电,并使其趋于商业化。法国共有焚烧炉约300台,可将城市垃圾40%%以上的处理掉,巴黎有四个焚烧炉,年处理垃圾170万吨,占全市垃圾总量的90%%,回收的能量相当于20万吨汽油,供蒸汽量占巴黎市供热公司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国外,“焚烧垃圾发电”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新潮流,城市的管理者们都希望让垃圾通过处理变成强大清洁能源的同时,也能早日甩掉生活垃圾带给城市的“沉重包袱”。

  对于国人来说,关于发电的概念似乎除了热电、水电就是近年来才有的核电,金坚说:“这样的意识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中国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焚烧垃圾发电事业也有着客观原因。”十年前,中国的燃气还不普及,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所以城市垃圾里大量的成分是煤渣。而煤渣已经没有任何可利用的热能,混合着大量煤渣的城市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很低,所以那时候的中国不适合发展“焚烧垃圾发电”。而这三五年是中国“焚烧垃圾发电”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垃圾产量增长速度惊人。据统计,中国1990年城市垃圾总产量为6900万吨,而北京则要超过200万吨。如何处理这些城市垃圾,使之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成为各级政府当务之急要考虑的问题。

  金坚说:“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本届政府的几个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这几个关键词带给这个行业足够的信心,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关注‘焚烧垃圾发电’这个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央为此提出转化经济增长模式,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许多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更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未来几年,中央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重塑一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金坚说:“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被本届政府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向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从2001年7月至今正是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高速发展的阶段。”

  就在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一次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有了金刚钻,揽下瓷器活

  当年十强赛中国足球队在自己的最后一个主场比赛中提前出线后,范志毅满腔豪气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赛后打开一瓶“路易十三”庆祝。2003年8月,当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中标东莞国内首个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广东东莞市市区1000T/D垃圾焚烧发电厂时,金坚也拿出的藏酒路易十三,与同事畅饮。这个项目今年6月一期工程将并网发电。

  从科学家、国家干部到现在的总经理,金坚说:“我最喜欢现在这个角色,我认为高端的科学研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但更多的科学家应当将自己的智慧运用到国民经济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才是发展中国家尤其迫切需要的。但在现行的科研体制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科学家们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出成果后,最终只能成为一篇论文或者仅仅是晋升的一个砝码而已。因为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这个环节中,国家不再拨付经费,企业也不愿投入。从某种角度说,这是更大的浪费。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汽车研究所,可悲的是当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时,我们的核心技术却在别人手里,我们为此要付出高额的专利使用费。”

  在垃圾焚烧发电这个行业中,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循环流化床焚烧综合利用成套技术与设备”被确认为“2003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A类”,这项技术在发电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焚烧垃圾发电排出的废气已经高于国家标准,达到了欧盟标准。凭借此项技术,公司已经先后中标广东东莞、广西桂林、浙江宁波、山东泰安等城市的焚烧垃圾发电厂的建设运营工作。

  金坚说:“早先在研究焚烧垃圾发电这项技术时,我们也存在资金缺口,公司就用在锅炉改造项目中获得利润来贴补研究经费。当初决心立项一来是觉得在中国有很大有科研空间,此外在行业上也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与国内同行相比,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背后是中国科学院,科研力量无人能比。与国外同行相比,我们又具本土优势。我国垃圾几乎没有分捡,成分远比国外的生活垃圾复杂,由于不同热值、不同成分燃料的燃烧特性差异性很大,因此,国外的焚烧技术、设备到中国来有些水土不服,说直白点,国外的设备只能吃细粮吃不了粗粮。而且国外建设一个焚烧垃圾发电厂的费用往往需要费用比国内要贵出一倍还多,给政府的资金上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2002年1月,公司第一个工业工程项目———四川彭城垃圾场垃圾焚烧系统进入运行,到2003年中标东莞垃圾焚烧发电厂。金坚说:“公司的核心技术‘循环流化床焚烧综合利用成套技术与设备’在不断地创新中成熟。”手中攒着“金刚钻”,金坚还想到东南亚市场闯一闯。

  采访手记

  3月4日,北京的初春因为那点北风让人总忘了其实我们早就作别了冬日。早晨九点正是上班时,中关村大街边上的中科大厦因为蜂拥的人群使电梯甚至大堂变得狭小,形成一股像场样的空气,总让人觉着有股无形的压力,都市人的一天常常就是这样开始。

  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就在大厦的五层,被采访的主人公金坚、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九点整他正与手下开会,他很认真地说,抱歉,稍等,九点半会议准时结束。

  因此,得空观察金坚的办公室,临着街,敞亮,墙上、桌上、地上摆着、挂着不同的物件,办公室陈设得简约却不简单。

  九点半,金坚如约而至,对金坚的了解如同对他从事的行业———“焚烧垃圾发电”一样少,只知道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先后任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循环流化床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到现如今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面前的金坚比中关村大多数不爱修饰的知识分子多了几分讲究,比起国贸一带领带系得周正的白领、金领们又多了一分闲适,在他身上散发出更多的是散淡的知识分子的气质,难觅商人符号。“焚烧垃圾发电”话题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新鲜,也像是一个“奇迹”,它意味着一个新兴行业的潮流,对于金坚来说很是亲切;当偶尔从“焚烧垃圾发电”的话题拉回到生活中来,惊诧地发现其实可以与面前的这个总经理谈时尚,谈电影,甚至这个社会里光怪陆离的东西,采访中金坚多次提到“平衡”二字,他说,每一次与中学同学聚会,看到他们有的下岗,有的为钱犯愁时,他觉得很满意自己的生活,他的心很平衡;他还认为公司里一把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平衡,公司员工的心态平衡了,这个企业也就达到了和谐;而他从事的“焚烧垃圾发电”行业也在都市中努力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平衡。

  因为平衡,所以金坚能够很容易地看开一切,很从容地享受生活。在他眼里,生活就是一道风景,可以随时随地远观近玩。

  聊了半晌,渐渐发现,金坚办公室里的每个物件都有一段故事,或者就是一段经历,代表一种生活态度。金坚无比坚定地说他从来不过问员工八小时以外的事情,同事就是在一起共同把事情做好,他是西方办公室文化的忠实拥趸,但仅凭着那些物件,看上去金坚自己的生活似乎与工作早就无法分得那样清楚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