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频繁跳槽还是少数 中国未实现“多纳圈”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4:03 青年时讯

  “多纳圈”是西方一种经过油炸、上面裹上糖的甜品。大约10年前,英国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出版了《空雨衣:理解未来》一书,该书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必读书籍。在书中,汉迪预言:未来的人们将不会再有终身工作,至少传统意义上的工种会减少,大型机构将不再是主要的雇主等。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再按照先前的计划,优哉游哉地等到退休了。人们会不停地跳槽,身兼几职,进入一种组合式的职业生涯,这个做一点,那个做一点。人们不会再按照我们的劳动时间付酬,而是按照我们的技能或者产品计酬。过着一种被汉迪定义为“多纳圈式”的生活。这种状况被汉迪描述为多纳圈式生活。

  在跳槽越来越频繁,普通的就像我们换件衣服,一份工作越来越不流行,兼职成为时尚的今天,“稳定”是不是真的已经成为了过期名词?汉迪所预言的“多纳圈式”生活是不是已经真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周六早上7:00,王薇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赖在床上睡懒觉,而是一下从床上弹起来,洗漱完毕,化一个淡妆,再挑一身得体的衣服。她并不是要赴什么约会,而是要参加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大型人才招聘会。虽然毕业到现在还不满两年,王薇却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加招聘会了。当谈到自己这种现象是否正常时,王薇不以为然:“我周围的朋友也是跳来跳去的呀,反正现在用人单位这么多,自己又年轻,有的是时间,所以当然一个不满意就要再换一个了,现在谁还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小光,在每家公司做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后来索性也不再找工作了,胡同里租来的小屋就是自己工作的地方。当记者问他怕不怕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时,小光回答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做过一段时间,当然有稳定的客户群了。哪儿活忙,人手不够的时候就会找我去给他们帮忙,再不然自己就接一些零活在家弄。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多好,干吗还要过那种让单位绑着,没有自由的日子呢?我们这个圈里好多人都是这样的。”

  谁在频繁跳槽?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各种资源都是以市场需求来配置的,人同样也是一种资源,所以这种资源也必然受市场需求的支配。现在这些工作三、五年才跳的人,已经算是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了,我接触过的一个客户,甚至不到半年就换了三个工作。”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资深职业顾问杨建鸿说。

  杨建鸿认为,之所以会跳槽,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出现了困惑。根据自己接触的客户情况,她把这些职业出现困惑的人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工作5年以下。这个群体里大学毕业不久,刚工作一、两年的人表现的最为突出。这时的他们,在职场呆的时间不长,略微有一点工作经验,但是又不足,比较茫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而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不一定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所喜欢的。

  杨建鸿接触过一个客户,刚工作一年多,就找到她说:“我再做不下去了,感觉太难受了。”分析原因,除了他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技术工作外,专业底子也不够厚。这就是典型的这类职业困惑。

  第二类,工作5年以上15年以下。这个年龄群不断跳槽的人比较多,他们大都有6到7年的职场经历,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他们换工作不能简单理解为跳槽,他们这时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总结以前、审视现在、把握未来。他们跳槽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在原单位没有了继续上升的空间,大部分人坐到目前的位置上,感到自己没有了竞争力,再也上不去了。

  其次就是一些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尤其是IT行业的技术人才,这点更加明显。到了这个年龄,他们就想要转为做管理或者别的工作,觉得做技术让自己上升的机会不大。马磊在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当记者问到他怎么看自己的工作时,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吃‘青春饭’的,再做几年我肯定会转一个方向的。”

  第三类,工作15年以上。这部分跳槽的人最少。并不是说这部分人有多么喜欢自己目前的职业,而是他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年,成为一种习惯了。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职业模式已经基本定型。即使自己不喜欢,也会因为觉得自己的年龄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而不去跳槽。而且这部分人即使有能力去跳槽,也还要考虑到社会是否还会给自己提供这个机会或空间。

  频繁跳槽是职业心理问题

  在谈到会不会一直这样无限期跳下去时,王薇肯定地说:“当然不会,现在是想趁时间比较充足,找到一个真正合适自己的工作。我可不愿意一辈子都过着那种没有稳定工作的日子,会很没有安全感的。”小光虽然没有再找份稳定工作的打算,但是他的想法同样实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职业模式,并不是有多喜欢。而是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只有现在挣够了足够多的钱,才能保证以后的生活没有顾虑。”

  “9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谨小慎微的人居多,人们很少变动工作。那时经商叫做‘下海’,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很大的事情,只有胆大的人才会跳来跳去为自己创业。当这些人当中有人成功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下海并不可怕,接着大家就开始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做事情,跳槽也越来越频繁。”浩竹猎头公司首席执行经理王常江说,“但现在中国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大家频繁地变动工作,甚至有人认为不跳槽才是奇怪的。”

  王常江认为,现在这些频繁跳槽的、三十多岁的人的生活状态并不属于“多纳圈”式的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渴望稳定的,认为自己要是找到好的企业就会做几年,把企业理想化了。忍耐力太差,跳槽成为了习惯。”

  “没有人从心底就愿意频繁跳槽。盲目跳槽越频繁,自信心也会随之下降。”杨建鸿分析,“跳槽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比率大于中年人群体.一般来讲,当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有了家庭和孩子以后,很多实际的问题都会出现.这时,人们会越来越看重”稳定”。所谓的以跳槽为乐的人,现实中极少,甚至还不能排除这部分人的职业心理是否有问题。

  “多纳圈”何时降临中国

  “‘多纳圈’的核心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钱而工作。为自己的兴趣而工作,压力会非常小,自己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生活。”浩竹猎头公司首席执行经理王常江认为,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情,对多数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真正的“多纳圈”是那种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会过的生活。

  杨建鸿也认为,从中国目前职场的现状来看,是不太可能达到“多纳圈”生活的。她说:“虽然目前跳槽现象的确很频繁,但是引发跳槽的原因同样也很复杂。其实,没有人从心底就愿意频繁跳槽,之所以现在出现这么多频繁跳槽的人,是因为他们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中国人的职业不稳定状态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的,最近这几年越演越烈,这对现在的中国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更糟糕的是,现在还没到谷底,所以这种不稳定状态还在持续。”王常江说。

  王常江继续分析道:“再经过三五年这种情况会得以改善。很多中国人应该会稳定下来,去好好地做点事情,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功利。这些年,很多书非常畅销,像《送给加西亚的信》,《圣杯的故事》等,畅销的原因是有些老板们认为,书中的这些员工是他们所需要的,也让员工们知道自己也要做书中那样的人。这说明有些人已经认识到了稳定对一个企业的重要。现在有些年轻人特想稳定,只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来稳定,尤其是那些过了三十岁的人。”

  “多纳圈”生活,是跟传统雇佣模式相对应的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的传统雇佣模式就是长期雇佣,像日本,大公司里的很多人一工作就是几十年,在那种企业中,大家会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这种‘家’比‘小家’的感觉要更有价值和意义。”王常江说,“这种雇佣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会给员工机会,尽量让你成长起来,确切地说,中国现在没有这样的雇佣模式”。

  在他的观察中,中国的几个少数重视员工长期发展的企业,都发展得非常好,但大部分企业都是抓机遇,求冒险而不求稳定的。“中国企业跟国外相比是缺乏这种传统的长期雇佣模式的。中国的这种职业发展从整个社会群体来说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更多的人还是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状况,而过去的传统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人变得浮躁。”“中国现在的职业发展趋势有可能会跟国外的发展方向一致,但不会完全一样,因为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挺大的,“比方说面子、人情,是与西方人完全不同的,还有一种就是虚伪,明明肚子没吃饱,也不敢说自己没有吃饱。”王常江说。

  经常跳槽的人企业不欢迎

  在不久前在国展举行的“2005年北京人才大市场”上,一位招聘单位的负责人说,任何一个招聘方在选择求职者时都会十分慎重,他们宁愿选择能力一般,但工作特别稳定的求职者,也不会冒险去选择能力强,但工作不稳定的求职者。因为公司或企业日后将在员工的身上投入较大的培训、适应费用,即使求职者的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断跳槽,那么公司或企业在他身上的投入就付诸东流了。

  “企业不会顾及你的过去有什么事情发生,不会听你的借口,对于跳槽太多的人,他们就不会要。”王常江这么认为。

  “整体原因在于整个社会缺乏信仰,没有信仰大家只承认功利,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看眼前很少看长远,很多人不考虑他为企业做了什么,而更多地考虑这个企业给了他什么;企业老板也不是考虑怎样成功、成长,而是考虑怎样从员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大家都在争,都在博弈,整个企业当中,想要找到优秀的人很难,一个人才想要找到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很难。”

  “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状况,而这样的一个状态就会使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大家都不喜欢应届毕业生,他们没有经验,培养好了又跳槽了,没有忠诚性;另外的一种情况是,大量的人才找不到工作,但又有大量的企业找不到人,找不到合适的人做事情,有一点经验的人在这里稍有不顺心就跳槽。”

  王常江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讲功利,个人跳来跳去,不愿意在一家企业干上十年,这样的后果就是,人才在每个企业都没有经验的积累;企业也会有大量培训费用的流失,经常找不到熟练的人,企业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竞争力也会变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