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热议“和谐社会”:让孔雀飞回大西北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21:12 人民网 |
人民网记者 赵颖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不仅是委员们公认的今年“两会”最大的热点之一,更是少数民族地区委员关心的话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雪中送炭作为重中之重。目前有一个不和谐是东西部的差距问题。”来自土家族的曹毅委员一言道出委员们的心声。 “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钮茂生(满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非政府组织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慢,群众生活水平低,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站全国贫困人口的45%,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建议:深入细致地研究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好民族地区、信教群众的思想工作;中央应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增加投入。 “‘兴边富民’,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林兴委员(京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2004年,西部边疆地区上缴关税占全国总关税的2%,如果按照30%的比例返还,不会影响国家对关税的总体安排,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很大。 建议:中央在2006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按30%的比例返还关税,支持边疆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留住西部的人才,让孔雀飞回大西北” 马国超委员(回族):走遍大半个中国,感触最深的就是:东西部地区差距太大了。西部一些地区穷得叮当响,交通、信息都很闭塞,特别是缺人才,没有人才出点子,引进外界先进的知识,西部怎么发展?可是,越穷就越缺人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孔雀东南飞”,西部培养出的人才,仍然“飞”去了东部,很少有人“飞”回大西北。 建议: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当地教育方面的倾斜,使经济状况、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件设施能够吸引人才;完善岗位安排、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使人能尽其才。同时,东部发达地区应该给予支援,这种支援不是“救济”,而是让其学会“造血”,这样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田岚委员(土家族):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使一些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技术、资金流向发达地区,而民族地区在输出资源的同时却留下了污染,这种情况需要国家用“有形的手”帮助固本强身。 建议: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所有少数民族实行“两免一补”;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应对民族地区给予区别对待政策,不要“一刀切”。 “让少数民族地区看病、上学不再难” 曹毅委员(土家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雪中送炭作为重中之中。目前一个很大的不和谐是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建议:一,投入专项经费解决农村中、小学生饮水困难问题,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大力扶持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设立民族文化抢救专项基金,抢救濒危的民族传统文化;二,建立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民族地区的协调机制,在对口支援上制定出台更有效的政策措施;三,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造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