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点:解读“两会”教育八大热门关键词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22:34 人民网 |
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辑:陈阳波 “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成“学店”了,什么都要钱。”表达了代表委员对教育乱收费的不满,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招生腐败等词汇在“两会”上被频繁谈起,本文归纳了两会上有关教育的八大热门关键词,且看代表委员是如何解读这些关键词的—— 关键词一:教育公平 调查显示,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通过缴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比例占到19.5%、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 。 我国的教育仍存在不公平问题,如教育公共投资不足、国民占有教育资源不平等、教育政策不尽合理等。同时高校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的地区差距也是一种不公平现象。近年来我国国民占有的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公平呈现失衡状态。(——全国政协委员李仁臣) 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区别让教育更加不公平,随着学校收费自主权的扩大,加上政府官员、管理部门、学校、教职工等各方面的利益驱使,导致“择校费”恶性膨胀,存在着“寻租”的巨大空间,导致了影响恶劣的“教育腐败”现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日趋扩大。资本的寻利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力,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刘晓) 中国的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都在进步。人们现在关注的重心变了,原来大家不怎么关心的教育问题,现在教育公平被人所瞩目是好事,上上下下都注重教育,这说明国家在进步。满意这个指标是业绩和人们的预期相比最后得出来一种结果,但业绩受资源等制约,往往增长有限,而现在由于信息社会的来临,人民对发达国家的情况了解很快,预期所受到的限制很小,人们的预期容易长得很快,预期很高。这样,虽业绩很好,增长也很快,但跟不上预期,人民的满意程度仍然会有所偏低。(——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邱东) 关键词二:教育投入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达到4%,但直到现在,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 国家穷不应成为投入不足的理由。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们的现状,但是不能因为穷国办教育,就可以把经费放在世界最低的位置。国家穷,人口多,不应该成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理由。这个下降的0.04%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优先发展教育,首先应当把教育经费极大地提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 政府投入应在在基础教育中拿大头 。对农村,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投入远远不够。当前教育投入体制是有问题的,基础教育开源出路少,应该依靠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在基础教育中拿大头。(——全国人大代表华岩) 地方应跟中央保持一致 。各级政府重视不重视教育,是不是把教育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键要看投入。中央领导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我们在中间的落实环节上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到具体执行的时候就变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 广开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当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时,就要想一些办法。现在有足球彩票、体育彩票,为何不发行教育彩票,或者发行西部教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或者建立中国教育银行,通过它为教育融资,加大教育投入。中国太大,政府的确不能只将钱投入教育,想办法广开渠道的确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鲍义志) 关键词三:教育 乱收费 据统计,中国十年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教育乱收费花样名目之多,有捐款、赞助费、择校费、复习费、补课费、集资费、搭车收取农业费、危房改造费等等。 。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学杂费大体是:小学一般每生每年在600元左右;初中每生每年大约在800元左右,这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收入较高的家庭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支出。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适龄儿童大都是多子女家庭,经济本来就很拮据,难以负担几个孩子的教育支出。为此,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收费。帮助贫困家庭儿童享受义务教育权利,鼓励、支援经济困难家庭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徐州市副市长段雄) 乱收费 让学校成学店。现在各地对付“一费制”花样翻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费制”变相反弹的现象,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公示的收费项目一般在开学时进行检查,可有些学校把要收费的项目提前或推后来收,把检查的时间错过。还有的学校办所谓兴趣班,把语文、数学都当成收费兴趣班来办了,这本是教学大纲内容啊!学校不准办班,就换块牌子,变个花样。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成“学店”了,什么都要钱。(——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心) 关键词四:民工子女入学难 目前中国有约1.2亿的流动农民工,他们的学龄子女约250万,其就学形势并不乐观。 。 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基础教育必须依靠地方政府。地方税收是地方政府兴办基础教育的资金来源,但是地方政府要办的事情很多,而上缴中央后的税收留存不多,所以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拨钱给基础教育。现在关键的关键是,使地方税收的分配体制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平衡起来。(——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 。 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流入地政府面临巨大财政压力。广州适龄入学的流动人口约32万人,如果由公办学校全盘接受,广州每年至少要追加财政拨款10多亿元,加上基建费用、教师工资等就不止这个数了,巨额的经费开支,地方政府财政现时无力承担。国家按照财权、事权对称的原则,把流动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之中,由国家作统一的预算安排。否则,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目前只能留在输出地读书较为现实。(——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张广宁) 关键词五:高校扩招 从1998年以来,高校刮起了一股扩招风,很多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以30%的速度递升,校舍紧张、工作难找等各类问题也随之而来。 。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使更多学子圆了大学梦。但高校过度扩招也出现了许多必须正视的问题: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师资、教学设施短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由于高校过度扩招和收费不断攀高,实际上已成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的严重障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青海省委副主席兼秘书长程苏) 。 扩招没有导致高等教育质量滑坡。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质量也是有基本保证的,对我国的人才培养起着奠基的作用。短短几年,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是了不起的成就。除了教育投入之外,我们以前制定的目标都达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周济) 关键词六:招生腐败 2004年,北航高考招生丑闻使招生腐败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 。 在2004年,高考招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说明高校在招生中有许多漏洞。我国的教育立法欠缺,只有一些非常宏观的教育法律法规,一旦出现招生黑幕,就会出现谁来查处、按何程序、依何法律、如何惩处等一系列法规及执法主体缺位问题。如果国家的相关法规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那高招就不会有太多“潜规则”横行。(——全国政协委员刘昌谋) 招生腐败问题出在操作上 。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招生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关键是在操作上出了问题,招生录取出现问题,根本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比如不正之风、腐败的问题,应该立法加大打击力度。(——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士团教授) 招生腐败源于应该教育 。当前在招生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凭分录取,一考定终身。应该加强监管,防止招生腐败,修改《高教法》可以涵盖招生方面的,有没有必要专门制定一个《招生法》,很复杂,需要研究。(——全国政协委员、原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 关键词七:大学高收费 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 由于扩招比例过高,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大量农村生源毕业后无业可就,无力偿还助学贷款,家庭付出的巨额投资得不到合理补偿,花高价上学,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已成为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 。 一,严格控制高校扩招规模,使扩招比例和就业率有一个合理的衔接关系,要认识扩招之后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二,严格控制高校收费,建立收费听证会制度,使收费标准走向公开化和透明化。政府要在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方面对西部省、自治区贫困农村的生源要有特殊的优惠政策;三,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要的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就业岗位。对长期不能就业的毕业生,劳动部门要纳入到再就业培训计划,使其掌握一项或多项技术,促进就业;四,拓宽新的高校投入机制,探索新的成本分摊机制,可对现有一部分高校实行改制,改进引资方式,实现多种投入,以减轻家庭、学校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 关键词八:高校贫困生 1994年,我国开始启动与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紧密相联的收费政策改革试点,到1997年全面铺开,一个新的群体——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统计数字20%~25%。 。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必须立足社会,从如何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解决。国家和社会尽力帮助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支持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弟接受高等教育,既是对家庭的支持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因此国家应该在这方面扮演主角。国家应该加大奖学金、助学金的投入,把钱使在刀刃上,支持贫困家庭子弟完成学业。既能帮家庭脱贫,又为国家发展积蓄力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喆) 。 对贫困生不能只助其经济,还要育其精神,其中就包括培育他们的“大爱意识”。否则,资助就可能成为一种“慈善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贫困的家庭无法选择,人生的价值可以创造,贫困生虽然暂时在经济上遇到困难,但可以集中精力,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上,打好基础,将来成功的机会会比别人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 我们企业近十年来先后捐助了2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据跟踪调查了解,其中不少人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去资助其他贫困学生。各级捐助单位都要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将社会各方的捐款汇总起来,按照救助标准,统一使用,让贫困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为他们建档立册,跟踪了解,鼓励并监督他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回报社会,以弘扬知恩图报的美德,并保障救助基金源源不绝,使更多贫困生能够上学。(——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赵志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