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图文:大山的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2:29 贵州都市报
图文:大山的希望
剑河县南寨乡三个学前班学生们天真无邪的笑容。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后的今天,长征路上又走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志愿者。这是由中国青基会、香港苗圃行动联合举办的“助学长征·国际助学步行筹款团”。这21人正以“行路考察,亲身体验”的形式,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在海内外为红军战斗经历过的101个县募款2020万港元,援建101所希望小学,完成一项世界公益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型公益步行筹款活动。

  步行筹款行动于2004年10月15日从江西瑞金启程,沿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经江西、广东、湖南,于2004年12月4日进入贵州。在贵州行走3个月后,经云南、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区,到达陕西吴起镇。全程8038公里,跨越10省区的101个县,历时10个月。

  去年12月4日,步行筹款团由黎平县进入贵州境内后,记者就一路同行,与志愿者一同体验长征。34天过去了,记者收获了一脚板的血泡、一身的疲倦,而志愿者们仍然精神抖擞。

  记者沿途采访,用镜头记录下了志愿者们的步行壮举,同时也记录下了贵州山区一些贫困儿童、学校的艰难状况。
图文:大山的希望
图文:大山的希望
  剑河县革东镇与台江县的交界处,一群助走的志愿者与步行团合影。步行团所经过的每个县、镇,都有许多青年志愿者加入步行的行列,感受长征这是施秉县双井镇华铭小学一个学生的午餐。在华铭小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离学校在3公里以外,每天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就用塑料口袋装一些饭菜,带到学校当午餐。
图文:大山的希望
图文:大山的希望
  金沙县一所村小。像这样简陋的学校在贵州山区为数不少。步行筹款团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来自陕西西安志愿者王三县在教侗族女孩使用数码相机。这个黎平侗族女孩上初中了,从未见过数码相机;这个相机照过相后能立即看到自己的照片,令她惊奇不己。
图文:大山的希望
图文:大山的希望
  锦屏县河口乡裕和民办中学,地处青山界群山中,是村民一木一瓦凑起来修建的,它让附近10多个村的孩子结束了小学毕业就弃学的历史。

  台江县殿壁小学学生。

  “长征”的味道———采访后记

  长征,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什么味道?

  自从记者去年12月4日踏上“助学长征”贵州段的行程,就常有读者拨通记者的手机,或是在网上给记者留言,询问着这些同样的问题。记者思索许久,真不知如何回答这么严肃的提问。惟有告诉他们说,是大山里那些贫困的孩子牵动了记者的心;至于长征的味道,就是一身的尘土,还有脚底的一片血泡和老茧。

  2004年12月4日,助学长征国际步行筹款团进入贵州黎平。记者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4名志愿者,一起赶到黎平加入了助学长征的队伍。进入贵州后,步行团有规定,每天必须完成30至35公里的行程,不管日晒雨淋、砂石泥泞。每天早晨8点钟准时起程,走完规定的路程后收步休息,这一般都是在傍晚6时以后了。行军途中,每走5公里或者6公里就停下休息,此外,在路上不能有些许的停留,即使路边风景美不胜收,也只能走马观花,经过风景区则是过门而不入。前两天60公里的砂石路,就让记者感受到了长征的味道,脚底走起了两个大血泡;晚上收步后,向报社发完稿子,躺在床上就再也不想动了。

  12月17日黄昏,步行团在黄平县旧州镇遭遇了进入贵州后的第一场雨。冬日的贵州,一下雨就冷。突如其来的大雨,令志愿者们猝不及防,冒着雨水,踏着泥泞,整整走了一个小时才完成当天的行程,此时,大家都是浑身上下均已湿透,泥巴敷了一裤脚。27日,在从遵义到桐梓的途中,步行团遭遇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雪;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翻越娄山关,那份艰辛无须言说;要知道,步行团里很多志愿者都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雪花。2005年1月7日,步行团从赤水市一渡赤水河进入四川、云南,经过18天的跋涉,从茅台二渡赤水再入贵州;刚进入四川与贵州交界的茅台镇石碑坳时,这条连接两省的简易公路全是泥泞,稀泥敷到了脚脖子上,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一路上,不少地方的人们都被他们的壮举感动,想要请他们吃顿饭,带他们去风景区参观,但都被婉拒了。他们都是抛家离职,一路艰辛,他们都为了什么啊?这一路上,步行团的志愿者们给记者最深的感受,就是一种必胜的精神,和对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执着爱心。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关心贫困儿童,重建山区危校,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改变着贫困山区和贫困儿童的未来。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