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委员呼吁完善应急救灾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04:0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从非典疫情到禽流感,从开县井喷到北京密云游园踩踏事件,从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到阜阳劣质奶粉,从东航包头空难到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每一次灾难都无情夺去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也让人们在良心拷问、官员问责之余开始更多地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灾难所造成的损失?

  “答案是明确的,要有效减轻各种灾害损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把预防工作做在可能发生的灾害之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原局长陈章立如是说。

  陈章立委员认为,防灾减灾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水平总体不高,甚至相当多的人缺乏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薄弱。“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地震海啸预警系统,这固然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关,但也与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紧密相连。”

  其二,防灾减灾科技能力的提高与社会减灾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防灾减灾科技工作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从业人员收入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同等技术职务的人员,严重影响了现有防灾减灾科技队伍的稳定和高素质新生科技力量的补充。另一方面,防灾减灾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许多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基础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的监测和实验系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更有效减轻自然灾害损失,要尽快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在‘十一五’规划中给防灾减灾工作适当位置,尽快建立我国沿海地区的地震海啸预警系统。”

  “从长远来看,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建议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设立防灾减灾研究科目,加大支持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陈章立委员说。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受温家宝总理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

  据了解,预案体系包括已完成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以及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四级。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都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12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