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治理的速度为啥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治沙劳模王有德代表的生态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16:15 新华网

  治理的速度为啥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治沙劳模王有德代表的生态思考 ( 新华网 2005-03-12 16:16:20 )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肖敏、李亚彪、齐中熙)“从建国到现在,国家投了多少钱在生态建设上,可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地方为啥还是年年植树难成林,治沙的速度就赶不上破坏的速度?关键是生态建设与人畜消耗能源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全国人大代表、治沙劳模王有德对目前我国生态建设表示担忧。

  以治沙闻名的王有德,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治沙,一治就是20年。由他带人栽种的绵延42公里、宽10公里,面积达25.9万亩的防沙林带,把毛乌素沙漠牢牢锁定,成为宁夏首府银川的天然屏障。

  王有德代表三句话不离本行:谈他的治沙体会,谈他的治沙乐趣,谈得更多的是浸透在他骨子里面的生态忧患。“虽然我们林场不断将绿色扩大,可是西北整个大环境却日益恶化,总结其中的教训,主要是林木矛盾、林薪矛盾突出,生态建设的成果不是毁在了羊嘴上,就是毁在了人的吃饭上。”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生态脆弱,草场载畜量过大、群众砍树取薪仍是生态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林牧矛盾,人们想尽办法,攻水治沙建草原、处理山羊、划区轮牧……但效果并不理想,而危害更大的是群众生活的燃料还没有彻底解决。”王有德说。

  20年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治沙劳模深切体会到人工治沙的艰辛,但他更痛惜人工治沙的成本——没有上千万元的投入,付出的汗水再多也没用。这也正是他提倡禁牧的根本原因,“禁牧后,靠生态的自我修复,成本低,见效快,超越人力工程,禁牧这条可持续发展的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王有德代表说,“通过封山禁牧以及国家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山绿了,人富了。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也使农民实现了圈养,确保了增收,新兴的羊绒等产业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王有德代表说,近年来西北各地先后出现了不少禁牧区,禁牧越早的地方生态改善越迅速。但是相对于整个西北的大环境而言,只有星星点点的禁牧是不够的,禁牧只有大范围推行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王有德代表建议,一定要增加投入,可采用修建太阳能、沼气池等多种办法,帮助沙区周围群众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同时,国家和地方要做好科学规划,集中有限的治沙财力,一块一块地突破,干一块成功一块。“目前,国家防沙治沙的五年规划已经制订出台,应该严格按照这一规划分布实施,集中财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沙合力。”王有德代表说。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