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世界名人请到镜头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17:41 新民晚报
把世界名人请到镜头前(组图)
把世界名人请到镜头前(组图)
把世界名人请到镜头前(组图)
本报记者唐宁

  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主席大卫·斯特恩、波音公司总裁艾伦·穆拉里、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CalvinKlein女装设计总监弗朗西斯科·科斯塔、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遗孀大野洋子、前香港总督现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彭定康,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约见这一位位国际名流,东方卫视《21@21》制作组是怎样非常出击的呢?

  皮尔·卡丹介绍阿兰·德龙,妮可推荐了哈里斯

  《21@21》——看上去像个电邮地址,却是一档电视访谈节目,每周五晚在东方卫视播出。“第一个21代表21世纪的中国观众,第二个21代表21世纪的国际名流,中间的@代表连接、互动、沟通、在线和时尚,这就是我们的节目理念。”主持人潘杰客对记者解释这档节目名称的蕴意。

  前不久,潘杰客刚刚在法国巴黎完成与皮尔·卡丹的对话。这位时尚界名流形容自己辉煌而顺利的人生:“我一辈子没有吃过苦,但一辈子都在努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相谈甚欢,皮尔·卡丹请潘杰客去法国总统府邻街,他的六星级宾馆内的马克西姆餐厅里吃饭。潘杰客在餐厅里看到一张熟悉的脸,问皮尔·卡丹,那是阿兰·德龙吗?主人头也不回地说:“可能吧,他常来。”潘杰客抓住机会说:“我小时候就崇拜阿兰·德龙。”皮尔·卡丹当即拉着他的手穿过了用餐大厅,阿兰·德龙恭敬地站起身与他们招呼。皮尔·卡丹说:“你一定要接受他的采访,因为潘杰客是我的朋友。”阿兰·德龙欣然答应说:“您都接受了采访,我还敢不答应吗?”

  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是在电影拍摄地接受采访的,虽然约会妮可,信件来回耗时5个多月,但做完节目后,她和经纪人都很满意,经纪人还主动打电话问潘杰客:想不想采访埃德·哈里斯?”

  坦诚应对克服障碍,施瓦辛格训斥助理

  潘杰客说:“每一位嘉宾都经过无数次的联系与周折,他们的秘书或经纪人都是十分难对付的。为联系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我们与施瓦辛格办公室来来回回共发了500多封邮件,前后4次去美国。”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国际化团队,他们知道联系嘉宾的途径和方法,并以嘉宾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联系。如采访波音公司总裁,我们就请曾在美国高盛公司纽约总部工作过的人联系;约请皮尔·卡丹,我们则用曾在联合国工作的法国人去做工作;而联系德国总理,我们就曾在德意志银行工作的德国同事去做。”潘杰克很为他的团队而自豪。

  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也让这些国际名人了解和接近了中国。为联系采访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来回发了500多封邮件。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的助理只给15分钟。施瓦辛格谈得非常高兴,居然还训斥了流露不满的助理。当得知中国采访组为采访他等了9个月,他对助理开玩笑说:“你现在失业了。”

  摄制组刚开始联系这些名人时,还没有确定播出平台,很少会有一家电视台和一个尚在设想中的方案签约。这伙“散兵游勇”是如何取得嘉宾信任的呢?潘杰客说:“我们如实相告,绝不说谎。我们告诉他们节目的计划和进展,准备和已经采访了哪些人,我们将在中国的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杂志上进行传播,可能有数亿人因此而了解你——最后我问,这样的节目在哪里不能播出呢?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每一位嘉宾的信任。”

  迄今为止,潘杰客已经完成了与20多位国际名人的对谈。每位嘉宾的秘书或经纪人都将访谈时间严格限制在30至45分钟内,也不提供哪怕是一张纸片的资料。以非常有限的素材做成30分钟的节目,潘杰客及其团队的创造空间十分有限。为此,他们总是充分准备,去应对每一场智力角逐。潘杰客说,“我想让更多人从这些国际名流的故事中,感受到人性的力量。”他还说起,采访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骆家辉时,潘杰客问他为什么要辞去州长,骆家辉回答说就是希望多陪两个孩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地狱天堂间巡游,贫困潦倒去读书

  智力角逐的双方必须旗鼓相当,否则玩不起来。潘杰客自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出身于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物理学博士,1955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潘杰客自小学习优秀,同时热爱戏剧,自编自导自演了很多戏剧小品,把卓别林模仿得惟妙惟肖。高中毕业后他报考电影学院,却因长得不够“英雄”而名落孙山,去了重庆一所建筑大学。毕业后没几年就当上了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潘杰客看起来仕途平坦,但他渴望更大的挑战。1988年他去欧洲探望妹妹,旅途中领略的世界,令他犹如经历地震。之后他去父母定居的美国,选择重新开始。然而他只在父母家中住了3个月,就开始独立谋生。他与十几个人一起挤在地下室,每天16个小时送外卖,4个小时读英语。一年后,他在曼哈顿第47街当上了珠宝店的销售员,很快由经理升为持股股东,最后成了老板。

  赚了钱之后,潘杰客重拾艺术梦想。他加盟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请中国艺术家到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演出。卡耐基签约的前提,是中国艺术家能够到达美国的凭证,而签证又须备演出合同。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像打了一个死结。潘杰客在移民局、音乐厅和领事馆之间不知跑了多少趟,才做成这场空前的演出。

  然而,因为没有商业操作和管理经验,巨大的债务掏空了潘杰客的积蓄。惨到去超市捡拾糊口时,却发现有人拿着票据去领取食物,打听后得知是救济穷人的食品票,他转而奔向图书馆查找文件。第二天,就申领到许多救济票据,成了穷人中的“富人”,不再为温饱发愁。在贫困潦倒之中,他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回炉读书。目标锁定哈佛、耶鲁、牛津大学。

  顶着一身债务,不去打工挣钱还债,反而走进书斋消磨时光。在旁人眼里,潘杰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疯子。懒得解释,也不接受同情或嘲笑的目光,潘杰客索性戴起墨镜,出入于图书馆和寓所,准备入学论文。半年后,他通过了一次又一次严格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三所名校同时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他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贫穷,他得到了全额奖学金。1995年,36岁的潘杰客,一贫如洗的潘杰客,走进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

  不做“皇帝”做电视,追梦想自讨苦吃

  非洲某国副总理,欧洲某国总统府秘书长,亚洲4个执掌大权的部长——潘杰客在哈佛商学院学习企业管理同时,也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与这样一群人同班进修。每个人讲自己民族的事情,整个班级就讨论全世界的问题,潘杰客的智慧之门被打开了,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经商和从政之道。

  1997年5月,潘杰客以全A的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他来到陌生的德国,在千人竞争中成为奥迪汽车集团大中华区首席顾问兼营销总监。优厚的待遇使他迅速还清了债务,成为世人所说的“金领”和“打工皇帝”。这中间,潘杰客应邀从慕尼黑飞往波士顿,参加了老布什为克林顿访华而举行的中国问题专家座谈。那一天在哈佛大学参加会议的30名中国问题专家中,潘杰客是唯一的中国人。

  在一切按部就班顺利进展之时,潘杰客又辞去了奥迪集团的职位,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梦想与金钱无关,却与他的人生信仰密不可分。他想用自己的能力与所学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世界,从而影响更多的人。2001年,潘杰客加盟香港凤凰卫视,成为其资讯台首席财经评论员兼主持人。9·11事件后,凤凰卫视叫他去芬兰采访其航空公司总裁,潘杰客却说如果要我去,我就去采访芬兰总理。同事说:“你以为你是谁啊?”他笑了笑,果然带回了采访芬兰总理的片子。

  人生因勇敢出击而绚丽,心灵因骄傲而坚强

  在凤凰卫视做了不到2年,潘杰客又选择了离开。2003年,潘杰客在香港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泛华传播有限公司,专事访谈世界著名的商界巨子、政治领袖、影视明星、体育大腕以及社会名流,展现这些国际级人物的“人性故事”。尔后,他又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积蓄。这在常人看来,又是一个痴心妄想式的举动。

  从成立公司到节目正式播出,历时3年多,这中间只有投入没有回报,换了别人也许会顶不住。但潘杰客毫不动摇。很多人问他,在最困难的关头,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不倒下,他的答案是“心灵的骄傲”。他说:“我常常问自己,我这个生命是否值得再为自己做下去?我能否超越自己?人在困难时刻,会暴露很多人性的弱点,我就是要战胜这种弱点,去追求心灵的纯粹和强大……人是不能低头的,一旦低头,就再也不可能骄傲了。”

  2004年5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2004年度全球校友董事会年会上,潘杰客被推选为该董事会副主席,这是哈佛大学近370年历史上首位华人当选这一职务。潘杰客还会冲向一个个新的目标,他的人生因无数次勇敢出击而绚丽。

  2004年9月,《21@21》航空版节目在东方航空公司的所有班机上播出。同时,新浪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代人物》周刊和《申江服务导报》等跨媒体合作平台也全方位传播或连载。2005年1月7日,《21@21》在上海东方卫视正式播出。

  (本版照片由泛华传播公司提供)

  我国电视荧屏上的人物访谈节目最初是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开始的,以后又出现了《人物》《艺术人生》《对话》等,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商旅冲动》、《财智人生》,阳光卫视的《杨澜工作室》在业界和观众中也颇具影响。上海也有《财富人生》和《可凡倾听》等。美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拉里·金的脱口秀,对这些谈话节目有一定的影响。

  电视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谈,让观众如临现场,感受了解人物的独特经历与他们的思想性格。大多数走入访谈的人物都有着积极奋斗的人生,曲折丰富的情节,有很好的励志作用。一些社会故事能带来很多信息,让观众了解世界;财经故事则有开启智慧的功能;而《艺术人生》中的嘉宾和他们故事,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还能满足人们了解演艺名人的向往,兼有娱乐休闲的功能。

  潘杰客采访妮可·基德曼

  与施瓦辛格在一起

  时尚名人皮尔·卡丹说:“我一辈子都在努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