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查证时代”的结束和怀旧(三家村晨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04:40 人民网-江南时报

  近来读报读到两句话,耐人寻味。一句是江苏省公安厅厅长黄明接受央视《法治在线》记者采访时所说,“我们每年都有几十万的线索是人民群众提供的。”另一句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出的,“为加强社会管理,应该赋予警察随时查验公民身份证的权力。”他建议取消警察查验身份证的前提条件。

  几天来,网络媒体上对“随时查证”反对声颇盛,这并非偶然。而探寻两句话的背后,又让人多了一番感触。

  第一句话提供的信息是积极的,因为在“平安江苏”的构建体系中,老百姓对打击犯罪行动的参与非常重要。黄明厅长的话揭示出一种相信老百姓,并且善于把这种信任表达出来,让老百姓感到“参与之快”的治安思路。第二句话无疑也是积极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打造平安社会。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它却难以回避这种尴尬:警察可以随时查验居民身份证,有把老百姓置于“嫌疑人假想”层面的嫌疑。可能这种“随时”并非“随意”,但是即便是在警察同志经过专业分析准确捕捉到对象的疑点,例行公事查验身份证的情况下,也同样会让一些较真的老百姓不快,因为这样做的前提是,老百姓没有选择权,更没有说“不”的权利。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如果说前一种思路是让老百姓带着以权利为基的安全感构筑“平安长城”的话,那么后一种思路无疑是对老百姓在“无证行走”状态下也拥有的安全感进行限制——毋庸讳言,在一年多前,我们为《居民身份证法》之实施欢呼雀跃时,媒体的嗅觉直白到和老百姓的感受如出一辙:“警察不能再随意查身份证”。寥寥十数字,勾勒出一个“随意(不只是随时)查居民身份证时代”结束时的民意如山。这个时代的结束,使得“没有携带身份证的外来人员也不再被视为‘三无人员’”(据2004年1月1日《天府早报》)。令人后怕的是,那种以“三无人员”的表现为甚的对警察的“敬畏”,无不包含着一种平民安全感的削弱。

  应当承认,治安工作立足于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在特定情况下,警察确有进行身份证查验的必要。

  可是,取消警察查验身份证的前提条件,有可能导致执法超限,负面影响难以消弥。那么,是这种必要超越了我们对平民安全感的敬畏,还是权力的被限制日久,诱导了权力怀旧?但无论是何种“情愫”,对比黄明厅长的另一句话都该惭愧不已:“平安的标准……一个更直接的要求就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达到90%以上,就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感到自己比较平安,比较安全,这才行。”

  作为一个外行,笔者无法为有关方面找出“不查证”之外的治安捷径,但我知道,平民的安全感应该是一种权利的恒常,一种民主法治精神的实践。

  作者为本报首席编辑

  《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13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