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保护中国少数民族说唱艺术遗产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3:48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吴晶晶)雅库特、乌钦、达斯坦、赞哈调……这些现在人们听来十分陌生的名词,是中国现存不多的少数民族说唱形式的代表。专家呼吁,这些面临着生存困境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遗产亟须得到抢救和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30多个民族拥有80余种说唱形式,它们拥有独立的音乐唱腔体系、特殊的唱词押韵方法、不拘一格的表演手法,极具艺术魅力。但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大部分说唱形式和曲目已经很少为人所知,有的甚至已经濒临消亡的边缘。 现存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遗产包括并称中国三大说唱史诗的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还有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嘎达梅林》、好来宝《燕丹公主》、满族长篇说唱《尼桑萨满》、鄂温克族雅库特《十五岁的阿拉泰·崇保尔夫》、达斡尔族长篇乌钦《绍郎与岱夫》、哈萨克族冬不拉弹唱史诗《阿尔帕米斯》、维吾尔族达斯坦《艾里甫与塞乃姆》、白族大本曲《白王的故事》、水族双歌《龙女与渔郎》、侗族说唱《吴勉王》等等。 中国曲协研究部主任魏秀娟介绍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一些少数民族曲艺形式经过抢救整理得以出版,或者被重新搬上舞台,焕发出了新的艺术活力。“但是目前少数民族说唱艺术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人才流失、资金短缺、社会重视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魏秀娟表示,少数民族曲艺来源于群众的集体创作,曲艺工作者希望社会各界对它给予足够的关注,让这些少数民族珍贵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但有关专家也指出,少数民族传统说唱作品的挖掘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而整理已采录成的原始资料使之系统、完整,并尽可能符合其艺术原貌,也十分不容易,存在着对该民族说唱艺术本质、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