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论毛泽东的国防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15:46 人民网

  张巨成

  【摘要】

  毛泽东非常重视国防建设的战略地位,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确定了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并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他的国防思想具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国防建设是为了保护人民利益;国防建设要动员、依靠全国人民,这些观点正是毛泽东以民为本的国防思想的体现。在新的形势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国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国防思想国防建设启示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士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以及国家所拥有的和军事有关的一切设施。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立。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兴衰荣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不受侵犯,成为党的军事工作的基本任务,这就要求军事工作的中心要转到巩固国防、建设国防上来。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的总目标和各项具体任务,确定了国防建设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晚清和民国时,中国的国防能力很弱,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侵略。鉴于历史的沉痛教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于如何加强新中国的国防、提高国家防卫能力,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全面科学的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防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国防建设,奠定了国防基础并大大提高了国家防卫能力。毛泽东的国防思想内容丰富,本文仅择其要者进行论述。

  一、关于国防建设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非常重视国防建设的战略地位。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他强调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页)毛泽东的这段话,是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宣言,强烈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求建设强大国防的愿望。1950年1月,毛泽东为《人民海军》报创刊的题词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可能的侵略。”(《人民日报》1950年1月4日)同年4月15日,为《人民空军》杂志创刊的题词指出:“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人民日报》1955年3月29日)1950年9月25日,毛泽东郑重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都有赖于同志们和全体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战斗员一道,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0—31页)同月,毛泽东为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题词指出:“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人民日报》1950年9月27日)。1950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为建国一周年举行庆祝大会,周恩来在为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训,进一步阐述了上述毛泽东的国防思想。他说:“中国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二十几年的历史表明:中国一直是帝国主义侵略盗匪的重要目标,因此胜利了的中国人民不可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自己。我们必须及时地加强我们的国防建设,并且随时警惕地注视着帝国主义敌人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人民空军和人民海军,才能够击退从空中和海上袭来的武装盗匪,保护我们的领空领海不受侵犯。我们的人民陆军必须陆续加以强化,使它足以战胜任何侵略者。”(周恩来:《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选集》下卷,1984年版,第33—34页)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是个大国,要有强大的陆、海、空军。我国有那样长的海岸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58页)基于毛泽东强烈的国防意识,新中国各项建设一起步,党中央、毛泽东就提出了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1964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了“两个拳头、一个屁股”的建设方针,就是要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国防,特别是要加强基础工业。基础工业是“屁股”,农业与国防是“拳头”,“屁股”坐稳了,打出去的拳头就有力量。“两个拳头、一个屁股”的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强烈的国防意识,既指明了国防建设在国家总体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又摆正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方针的发展。

  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国家利益的最高表现,是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非常重视国家的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安全问题随时保持高度警惕。

  毛泽东认为,战争的危险性是经常存在的,而我国的经济技术状况又是落后的,为了确保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不受损失,就必须从最困难的条件出发,准备应付最严重的情况。他强调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当以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849页)从这样一个基本点出发,部署安排国家建设,要首先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包括发展军事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好基础。在国防建设的各个方面,抓常备军建设,不能忘记武装群众;发展军工生产,要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改善军队武器装备,要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并实行土洋结合,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结合;搞战场建设,要考虑到我国南北方不同的自然条件;修筑国防工事,部署防卫力量,要根据我国边防线漫长、不同战略方向面临不同的形势与任务的特点,实行重点设防,重点守备。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再度紧张,我国的安全与发展受到来自南北两个方面的威胁:南面,美国出兵印度支那,战争不断升级;前苏联则在中蒙、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在边境地带不断挑起事端。因此,毛泽东完全有理由认为战争的危险是很迫近的,他提出了极具号召力的“要准备打仗”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战争(包括常规战争和核战争),毛泽东要求全国上下抢时间、争速度,全面加强国防建设。

  毛泽东在对国家各项基本建设的宏观指导中,反复强调要树立国防观念,注意照顾国防需要。

  他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国防问题摆在应有位置,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把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在企业、交通、民航、通信等领域中,实现国防潜力的积蓄。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为战场建设创造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又强调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这里,包含着毛泽东对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所作的新思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以民为本的国防思想

  国以民为本。民者,国之本也。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这在他的国防思想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保护人民利益,是毛泽东国防思想的核心,也是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晚清和民国,国防能力软弱,受尽列强的欺凌和侵略,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经常受到侵犯并付出惨重代价。鉴于沉痛的历史教训,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穿着保护人民利益这条主线。毛泽东十分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影响人民利益的基本因素,揭示国防建设的战略地位。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在该文中他强调指出,由于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和阶级还存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即加强人民军队、人民警察和人民法庭的建设,“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6页)在建国后的二十多年的国防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基本思想: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因此,“国防不可不有”,“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必须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巩固国家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创造和平的环境条件。

  毛泽东的国防思想,以保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对不同时期内影响人民利益的各主要因素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正确地确定并适时调整国防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点。

  在建国前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创立了人民战争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把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国防建设,确立了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民办国防的基本指导原则。毛泽东关于动员全民办国防的思想,还具体体现在国家的有关法律法令之中。由中国共产党起草并经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第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均有保卫祖国,应征兵役的义务。”第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努力巩固和加强人民武装力量,使其能够有效地执行保卫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保卫中国人民的革命成果和一切合法权益。”第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度,保卫地方秩序,建立国家动员基础,并准备在适当时机实行义务兵役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上述有关规定在作了部分文字修正后,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正式条文确定了下来。此后,我国的宪法虽几经修改,但其中关于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动员、依靠全国人民保卫国防、建设国防的思想和原则始终未变。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毛泽东多次强调,军队必须放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要亲自过问和落实国防建设问题;第一书记要亲自抓军事,不能只管抓钱,不管国防;地方的同志要和军队的同志结合起来,共同努力,不断地把国防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8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规定,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是地方党委的军事工作部,受同级地方党委领导,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同级军事机构的政治委员。这个规定,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毛泽东关于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的具体落实。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党一贯的工作路线,也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原则。在建设国防、保卫祖国、抵御外敌入侵这个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强调要发动和依靠全国军民,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建国后,在边防工作问题上,毛泽东反复强调了发动、依靠边疆地区广大群众建设和保卫边疆的重要性。我国的边疆地区往往是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团结、依靠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广大群众,是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稳定边疆、巩固国防的重要环节。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判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从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方面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民国防人民办、人民国防为人民的重要国防战略思想。1966年他就“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战略口号作了进一步阐释:第一是备战。人民军队总得先有饭吃,先有衣穿,才能打战。否则,虽然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到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依赖国家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

  国防建设是为了保护人民利益;国防建设要动员、依靠全国人民。这些观点正是毛泽东以民为本的国防思想的体现。它也说明毛泽东的国防思想是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三、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

  怎样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兴衰治乱的重大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经济建设任务繁重;另一方面,二战后冷战双方对峙,中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国防建设亟待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构成了新中国一对较为突出、复杂、棘手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如何统筹兼顾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此作了认真思考,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确定了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并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中国的“两件大事”,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二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保障,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又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如果脱离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必影响和制约国家经济建设;反之,只顾经济建设,忽视国防建设,不把经济实力向国防实力做一定的转化,势必影响国防建设,危及国家安全。正确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必须把二者联系起来,用唯物辩证法来进行考察。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联系的观点,最早提出于1950年6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根据毛泽东的有关指示,联合作出了《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的复员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复员工作的原则,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军建设的需要,并使二者联系起来。”195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中说:“在新民主主义建设中,以及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内外的敌人会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和抵抗,我们还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国防,来保障祖国的建设;而发展工农业生产,又是加强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23页)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在讲到“四化”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时进一步明确提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1984年版,第412页)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十分关注经济力量对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就把经济力量作为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57页)抗日战争结束前,又提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的著名观点。(《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24页)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及时确定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建设方针。1950年9月25日,毛泽东又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当作国家建设的“两件大事”,并提出“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建设方针,充分体现了他对国防的重视程度。对此,我们今天有必要认真借鉴。

  2、要加强国防, 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1页,第272页)毛泽东的论述说明,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国防进步的条件。加强国防,前提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国防,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毛泽东认为,没有基础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其中,重工业是建设的重点。国防工业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撑。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中一贯认为,有了基础工业,无论是农业,还是国防都比较好办。他比喻说:“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时的讲话(1964年5月10日)》)在基础工业中,毛泽东十分强调钢铁工业的作用。他指出:有了钢,有了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工业就好办了。对钢铁工业的重视,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国防的重视。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谈到加强“三线建设”设想时,风趣地说:如果建设攀枝花没有钱,他拿出工资。6月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提出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时强调:三线建设的开展,首先要把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起来,建设要快,但不要毛躁。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党的文献》1996年第3期)毛泽东强调科学技术是国防工业建设的关键。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引起了武器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改进;科学技术一经应用于经济建设,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此,毛泽东十分警觉地意识到:“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8—849页)因此,必须努力发展原子能技术,发展电子技术,赶超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1页)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会议上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人民日报》1967年6月18日)后来他又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人民日报》1970年4月26日)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不失时机地注意发展新兴科学技术,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农业是立国之本,不论是进行工业建设,还是进行国防建设,都不能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生产粮食的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生存、稳定和发展,自然也与国防有直接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0页)

  3、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力加强国防建设

  要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将国防建设纳入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此,毛泽东作过一些极为重要的论述和指示。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195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中若干问题的指示》,要求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对国防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提出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规划之中。毛泽东要求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把国防现代化作为国家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毛泽东在反复要求降低军政费用,支援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国家在国防建设方面的必要经费和技术等的投入。20世纪50年代末,他还要求军队方面提出关于国防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交由国家计委统一平衡,全面安排。国防建设依赖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国防建设,更不是说要等国家经济建设完全搞好了才搞国防建设。民富不等于国强,一个经济强国并不一定是军事强国,一个军事强国并不一定就是经济强国。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不及时地转变为军事实力,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一个国家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军事落后,国防落后,仍然避免不了挨打的命运。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并采取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的有效措施,既发展了国防工业,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防经费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杨帆.: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2003年我国的国防经费总额为1853亿元,约合22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9%,占国家财政的7.8%。根据2002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我国国防经费绝对额只有美国的5.9%,日本的50.4%,英国的58.6%。2002年我国的军人人均军费为8192美元,美国为24万美元,英国为11万美元,法国和德国都是10万多美元。(姜鲁鸣:当前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学习时报》,2004年10月18日)中国的国家安全令人担忧。

  四、毛泽东的国防思想的启示

  毛泽东的国防思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军事学说,创造性地应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国防思想,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中国国防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的形势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国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毛泽东的国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的生存、发展、安全所必需的。2、必须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不能为求得经济的一时发展而忽视国防建设。3、经济发展并不一定等于国防建设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要将经济实力科学地、及时地、有效地转化为国防能力和军事实力。4、可以通过加强国防建设,发展军事工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把军事工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产业来发展。并且,发展军事工业还会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5、今天中国的高层领导人,要像毛泽东重视国防那样来重视今天的国防建设,万万不可忽视国防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廖国良、李士顺、徐焰著《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5、郑文翰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军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张文儒主编《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7、陈继安主编《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系云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教授)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