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临生存窘境 落入民间的《圣井》期待美丽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16:58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戏剧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民间戏剧由于其形式多样、风格前卫,一直是戏剧发展非常重要的生力军。而这种环境是许多中国大陆的戏剧人求而不得的……

  -文/戴婧婷

  近日,孟京辉的御用女主角杨婷又和孟同时出现在了戏剧舞台。不过,这次杨婷不是孟京辉的“最佳女主角”,而是以导演兼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另一部戏剧中。

  3月7日,杨婷带着昔日中戏表演系的所有同班同学,借10周年毕业纪念之由排演爱尔兰剧作家约翰·辛格的《圣井》。杨婷自己发起演出的这出戏剧的背景很纯粹,她说这些年来,繁杂的世界把人们心底属于自己的空间挤兑得越来越少,但挚爱舞台的他们却要“坚定地在这方净土中制作人们必需的精神食粮”。15名天各一方的同学也因为这个原因汇聚一起,共同排演这部神圣且略显悲壮的戏剧;也由此,这部来自民间的话剧与同时期上演的国家话剧院出品、孟京辉执导的商业性话剧《琥珀》有了另一种含义和姿态。

  《圣井》的生存窘境

  2004年12月,杨婷突然想到可以用全班同学重聚排戏的方式纪念他们毕业10年。她选择了在大学演出时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圣井》。天南地北的老同学们热烈响应,纷纷放下工作,不计酬劳地来到北京排练。因为他们不属于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等国有机构,这部戏也缺乏足够的卖点,难以吸引这些院团的青睐对其投资。于是杨婷决定自己拿出30万经费独立制作完成该剧。“我是抱着赔钱的打算,基本不期望市场方面的成绩。我把剧院当成净化心灵的神圣地方。”杨婷表示。

  她的想法得到了北剧场的艺术总监袁鸿的支持。几年前,袁鸿租下这座交道口胡同里的小剧院,将其命名为“北剧场”进行经营,致力于给来自民间的戏剧人和戏剧爱好者提供舞台。对于如何帮助这些往往捉肘见襟的稚嫩力量,他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作为演出场所,北剧场只收取杨婷一部分场租,剩下的部分通过票房分成获得。同时北剧场作为制作方参与整出戏的运作,为它做宣传推广,也帮忙联系负责舞美和灯光的公司。一般是找跟北剧场有一定交情的公司,直接说明这出戏市场前景不太乐观,开出一个对方能够接受的底线价码,如果最后戏有盈利的话再进行分配。

  《圣井》的这种操作模式,几乎是目前国内民间戏剧探索的缩影。在国家院团之外,有不少对戏剧怀抱理想主义热情的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比杨婷更尴尬,根本无法独力支撑投资,只能四处奔走拉来朋友的资助七拼八凑地筹措一笔有限的经费,然后依赖各种私人关系降低方方面面的成本,勉强完成一部戏。他们自然请不起明星加盟,也很难追求舞台的完美效果,更无法大规模宣传。最终票房往往惨淡收场,亏损或微薄的利润就难以保证资金的再投入。简单地说,民间戏剧制作基本停留在靠“人情”、“面子”维持的原始阶段。

  杨婷期待的美丽前景

  目前在国内,民间做戏正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他们单纯因为爱好,以民间身份进行戏剧的艺术创作,既没有体制的支撑,也没有市场的保证。它有别于以陈佩斯的《托儿》和一系列贺岁喜剧为代表的独立制作的商业戏剧,虽然独立于主流院团之外,却以明确的市场目标按一定规范进行商业运作;也不同于以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为代表的职业剧团,他们有政府资金的保障和多方面扶持,而且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形象工程越发受到重视。

  这样生存环境下的民间戏剧尽管展现出它的活力,但迄今仍未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操作体系,多年来始终困扰于资金等老生常谈又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港台地区和国外,民间的戏剧探索十分繁荣。日本有近千处小剧场,每天晚上光东京就有三四百处演出。而香港剧坛除了几个职业剧团和商业剧场之外,一直以业余剧社为主。90年代以后香港演艺学院的成立及海外留学的戏剧工作者回港发展,带动香港业余剧社走向专业化,但仍然是以民间身份运营(前不久来京演出的《半生缘》的制作团体进念二十面体就是这样的背景)。而社区剧社在欧美更是常见形式,戏剧和看电影、健身一样成为人们文化休闲方式的一种。

  除了数量可观之外,他们在艺术创造上的前卫性也足以令大陆职业戏剧人惊叹。去年让不少观众大感“看不懂”的英国戏剧展和日本流山儿剧团其实都是民间自发组建而成,多数成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他们真正将民间戏剧的自由度转变成了大胆创新的艺术作品。

  据了解,在港台和国外,也有几大作为国家文化标志的剧团由政府支持,同时政府和各大企业还设有专项基金扶助民间戏剧力量。艺术家和民间剧社并不寄生于某一固定团体之下,而是通过独立运作的基金会邀请专业人士评估后获得一笔赞助。

  以香港为例,香港艺术发展局就是这样的组织。2000年它开始实行“三年资助”及“一年资助”两种稳定的支持形式,戏剧小组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参考其它评核专家的意见后,以较平均的财政分配,挑选三个剧团提供三年资助,为九个剧团提供一年资助。

  事实上,这笔赞助对于一个剧团的运营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比如台湾最成功的戏剧团体表演工作坊,一年可以申请到相当于五六十万人民币的资助,大概占总经费的20%,剩下的全部依靠票房,台湾戏剧界有五分之一的民间剧社可以像表演工作坊这样基本以收入维持经营。大多数剧团成员另外有固定的工作,他们自主筹集资金,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来排练,将戏剧作为世俗生活之外的艺术理想和兴趣爱好,票房收入对于他们的个人生活影响并不大,有的剧团甚至就是免费演出。

  而在中国内地,显然尚未形成这样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气氛,戏剧艺术之于民众仍然是遥远而陌生的精英高雅文化。中国的民间戏剧力量还远未发挥出它应有的活力和推动力北剧场作为惟一一家独立的民营剧场,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况。杨婷表示在《圣井》之后她将继续这种制作方式,“只希望一部比一部赔得少。”她苦笑着说。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