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历史:美国把反分裂写进忠诚宣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17:33 新华网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从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建国之日算起,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维系各个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移民紧密团结的固有纽带。

  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长中的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体制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在外部世界,原有的宗主国仍在对美国内政进行干涉;美国国内,分裂主义势力日益活跃。这场“不可遏止的冲突”终于在19世纪60年代演变为一场长达4年、席卷全国的南北战争。面对日益迫近的分裂联邦的严重危机,林肯发表了“分裂的家庭是不能持久的”(Ahousedivided against itselfcannotstand)的著名演说,表明反对分裂国家的严正立场。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林肯严肃指出: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单凭自己的动议合法地退出联邦,任何为此而通过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

  1861年4月12日,南部邦联武力攻占萨姆特要塞,林肯领导联邦军民奋起反击,内战全面展开了。为了保卫联邦,联邦军民的爱国热情如潮水般涌现出来。特别是随着《解放宣言》的颁布,大批获得自由的黑人加入保卫联邦的队伍,大大改变了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南部虽然有英国的支持,但未能挽救分裂主义者失败的命运。1865年4月9日,南军统帅罗伯特·李被迫投降,美国联邦复归统一。

  重新实现统一后的美国,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上,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国。南北战争结束30年后,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与美国赢得反分裂战争的胜利无疑是分不开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和美国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美国政府将反对分裂国家作为公民效忠的核心理念的深刻原因。

  1892年9月8日,美国《青年之友》杂志编辑弗朗西斯·贝拉米撰写的一段誓词,当时是作为纪念哥伦布航海到达新大陆40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后来成为忠诚宣誓的誓词。1942年美国政府对该誓词予以正式认可,从此它就成为感动美国、支配美国政治生活的“圣经”。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服国会,在誓词上加上了“上帝庇佑下的”几个词。誓词译成中文,大意是:“我谨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诚于它所代表的共和国,上帝庇佑下的一个国家,不容分割,人人由此享有自由与正义。”同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规定,宣誓时,宣誓人脱帽,取立正姿势,右手郑重地放在左胸前,贴于心脏区,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宣誓。

  忠诚宣誓誓词的核心思想是:美国作为一个完整的国家,绝不容许分裂。美国的每个成员、每个公民与生俱来的天职与首要义务就是保卫美国的完整与统一。这是每个人效忠美国,不可须臾忘记与背叛的最基本的政治信条与道德准则。

  今天,忠诚宣誓已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国庆日,人们要在国旗下进行忠诚宣誓;每个外来移民在加入美国国籍时也必须宣誓效忠美国。忠诚宣誓还是全国中小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常性内容。“9·11”后,忠诚宣誓更成为美国人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民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美国之所以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上升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长期坚持不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美国从自身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确保美国高质量生存与高速度发展的基本前提。

  ·彭光谦·

  美加两国与反分裂有关的法律

  美国的《反脱离联邦法》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8个州要脱离联邦独立。为防止联邦分裂,美国国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反脱离联邦法》的英文单词是“anti-secessionlaw”。“这个词是特有的”。经过南北战争,南方战败,叛乱平息,“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被捕,被控以叛国罪。

  加拿大的《公决明确法》

  加拿大议会于2000年通过《公决明确法》,规定是否举行一个省份寻求独立的公决,以及公决结果都须经联邦议会审核和认定,否则公决无效。该法针对魁北克省独立问题而制定,为魁省独立设置了法律障碍。此前于1998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已作出裁决,宣布魁北克省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完)(来源:羊城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