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中心城区要实施整体提升思路(地方领导谈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2:39 人民网-华南新闻

  杨建城

  城区是所在城市功能的承托,也是城市经济的载体。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由其所属的各个城区综合形成的,但城区又是城市整体的局部,其建设与发展直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约束,必须服从发展定位。各个城区发展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运行过程相协调,就会大大增强城市经济的系统力量,达到各个局部之和远远大于它们简单相加的结果。所以,坚持整体性与局部性的有机统一,服从城市发展的整个目标,立足于通过增强城市集聚力,来赢得城区自身的发展,是城区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城市形态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心城区,应当实施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着眼于从城市集聚力增强中获得“势能效应”,从城市综合实力壮大中获得“溢出效应”,从城市聚集经济效益提高中获得成果分享的“倍增效应”。

  突出功能特点,提升区位优势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集约程度存在差异,各项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不同地段的土地利用强度也有差别,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组合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明晰功能定位,突出功能特色,是实施城区差异化战略、树立城区品牌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城区功能定准了,方向清晰了,可以吸引相同性质、类型的产业和企业聚集,形成数量众多的产业簇群,促进资源配置优化,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又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实现范围经济。

  城市形态比较成熟的中心城区,应突出决策中心、管理中心、商贸中心及科技创新基地等集中体现中心城区作用的功能。要转变发展观念,从区属向区域转变,从区级所有向社会资源转变,注重整合区域资源,整体发挥城区的功能作用。主动适应城市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专业化、多样化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前瞻,重视引导,着力提升城区功能作用,使之能够为先进生产力和新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切实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功能经营理念,塑造新城区形象,打造亮丽名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展都市产业,提升经济集约度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依据“位置级差地租”理论,一个城市内部以其中心区为基点,运输费用及土地利用强度按与这个点的距离往外渐次递减,土地收益也相应存在空间差异,越靠近市中心,运费越低,收益越大,地租也就越高。处于不同区位的城区,其运营成本和收益差别很大,必须遵循比较经济效益原则,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

  居城市内部区位高端的中心城区,聚集力和辐射力较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富集而且速度很快,集中了大量资源,但地租较高会增加运营成本,一般低值高耗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为继,比较适宜发展高增值、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少占地的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组织调动资源的巨大能量,顺应当代产业结构调整变动的趋势,围绕构建与中心城区区位、功能作用相适应的都市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由低度化向高度化提升,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提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高地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高新技术产业是都市产业的重要特征,应结合城市信息化的推进,健全创新机制,强化载体建设,帮扶高新龙头,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风险资金筹措机制建设两大难题,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是中心城区聚集力和辐射力的集中展现,也是其发展优势和潜力所在,按照做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布局的思路,加强规划引导,整合区域资源,加快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提高档次。着力培植、引进“总部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化物流和新兴商贸业,打造商贸服务业知名品牌,强化其优势服务功能和特色市场集散地的地位。积极发展需求潜力大的金融保险业、物业投资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保健等新兴服务业,大力拓展生产服务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贯彻“退二进三”的方针,稳步迁出现有制造业企业,规划保留的也应改组、改造,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营造“两个适宜”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

  着力营造适宜人创业发展和适宜人生活居住的环境(简称为“两个适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赢得竞争主动的重要举措。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重要区别,就是资源打破了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跨区、跨境快速流动,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有关地域资源秉赋决定经济发展的局限。行政区划有界,资源利用无边。如何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流动着的资源吸引来,稳得住,做得大,做得强,关键在于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环境优化了,既能大大增强城区集聚力,更大规模地吸引外部资源流入,又能为区内企业健康成长提供好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就是生产力。广州市天河区的实践就是很好的例证。近几年来,该区坚持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营造“两个适宜”的环境为主线,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区位优势,使聚集经济效益更高,城区经济发展更快。工商部门统计的全区企业数量,截止2004年11月底为5.56万户,比2002年底增加2.2万户,增长65%,其中外资企业增长47%,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6家落户;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04.72亿元,同比增长16.02%;实现国地税收入119.40亿元,同比增长10.87%;实际利用外资17826万美元,同比增长44.03%。可见,抓环境建设就是搞经济,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基础工程。我们要把营造“两个适宜”环境摆上经济建设的突出位置,整体规划,综合安排,软硬并举,突出软件,一手抓适宜,一手抓提高,在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适度超前建设,以更好地跟上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步伐。

  实施“文化优区”战略,提升城区文化品位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社会相互交融、一体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

  每个城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必须认真分析、深入挖掘,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优势,彰显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功能。广州市天河区具有3个方面的文化资源优势:一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形成了中西交汇的以现代高科技文化、现代商业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风貌;二是区域性的文化知识传播地,区内现有高等院校22所,国家及省、市科研院(所)44个,在校大中专学生及各类科技人员超过20万人,是华南首屈一指的文教区;三是广州市现代文化功能区集中地,现代化文化设施密集,艺术单位众多。实施“文化优区”就是充分发挥文化具有的强大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进而提升整体经济素质,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增强综合竞争力;同时使文化自身获得更快发展的内在力量。要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区文化,通过文化精神的培育、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设施的完善,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因此,要切实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凝聚社会文化合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保障措施,促使文化建设摆脱封闭运行、自我循环、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得更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本文作者是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

  《华南新闻》 (2005年03月16日 第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