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周质量报告》乌鸦还是夜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3:5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你所质疑的,就是我们要求证的”,以曝光造假黑幕、维护食品安全而迅速“走红”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最近似乎不再愿意把它这句著名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了,而是在“注重信息平衡”的口号下开始为部分企业“歌功颂德”(见3月15日《北京晨报》)。在我看来,这一转折是根本性的,它将成为《每周质量报告》走向没落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受害最大的是消费者,其次是自废武功的央视,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商家。

  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商家都会尽可能地散播对己有利的信息,隐瞒对己不利的信息。而普通消费者则由于知识、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和商家进行的信息博弈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是所谓“信息不对称”。但《每周质量报告》挟着央视特有的人力、物力和政治地位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费者打破了这种不对称,这才是这个栏目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

  现在,《每周质量报告》开始“注重信息平衡”了,“平衡”的结果是它不再帮助消费者去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了,也就是说,它不再愿意告诉消费者某些商家想极力隐瞒的信息,而是向消费者灌输商家极力想散播的信息了。

  《每周质量报告》的制片人对此这样解释:“扶优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假。”这不合逻辑。因为“扶优”没有回答消费者“哪些食品是不能吃的”这个问题,谈不上什么打假。更为严重的隐患是,因《每周质量报告》用自己此前积累的公信力,为某种产品叫好,而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则危害要比普通的广告大得多,其结果必然是《每周质量报告》自身的信誉也将就此灰飞烟灭。

  由于原生的《每周质量报告》强化了消费者的地位,所以它在商家眼里的形象,无疑是一只乌鸦,不过现在乌鸦的叫声已经有点像夜莺一样动听了。《每周质量报告》为什么不愿做乌鸦了呢?是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还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