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族精神教育:铸造“中国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9:15 解放日报

  编者按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两份《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前日召开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推出。其分量可谓沉甸甸:德育要踩准重点,直面难点。“树魂立根”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民族精神教育由此凸现;当纷繁的外界环境给青少年造成心灵冲击、带来诸多困惑时,生命教育便适时而生。

  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不是新名词,但本市这两项教育在研究现状基础上,贯穿各个学段,使教育层层递进,渗透于各门课程中,并鼓励各科教师参与。这种全渗透与全覆盖的背后,体现出上海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决心与精心。

  德育就像造楼,地基牢固,才能树起高楼大厦。两份《纲要》就是地基,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成为有魂有根、人格健康的一代。

  本报讯(记者徐敏)每一门课程都融入民族精神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民族精神”四个大字将在上海大中小学教育中深深扎根。

  前天,市教育部门解读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上海将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横向沟通的民族精神教育新体系。

  《纲要》指出了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

  民族精神教育按学生认知规律自然“生长”。小学低年级,进行爱国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初中,引导学生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高中,引导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大学,重点进行国家前途命运、理想信念和责任使命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体现课程全渗透。《纲要》要求,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优势;数理化等课程,要加强科学知识和方法、科学精神教育。高校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法律、近现代史等课程中挖掘民族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教育的全渗透落到实处。市教育部门将每门课程中能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都加以梳理和凸现,汇编成册。例如,初中语文《故乡情》、《藕与莼菜》课文,要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秦俑、敦煌艺术等知识点时,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遗产的感情。今后,教育部门在评价教师时,将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和实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之一、岗位聘任职责之一。

  课外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端午、中秋节,伟人诞辰纪念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等,都将成为民族精神教育载体。书法、国画、篆刻、刺绣、武术、腰鼓等各类民俗技艺班,将在本市中小学遍地开花,每个学生至少要学一种技艺。教育部门还列出蕴含民族精神教育主旨的名著阅读、影视戏剧欣赏、红色之旅考察推荐目录。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