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穗仅存四合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0:01 大洋网广州日报
穗仅存四合院(图)
北斋被认为是广州仅存的四合院式建筑。记者颜士然摄

  本报讯

  (记者卜松竹)“北斋要被拆了!”近日,这个消息在广州城内掀起不小的波澜。虽然有各种或惋惜或反对的声音,13日,拆迁工程还是悄然动工。施工人员从这座老宅的西南角动手,拆下了第一块瓦片。

  观点一:“北斋可以不保留”

  “明天广州市规划局规划处的同志会来看现场。接下来,广州市设计院的钻探勘查队伍就要进场采样地质资料了。”昨日,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向记者明确表示,北斋的拆迁工程将稳步推进,在计划的7月20日之前完成“应该没有问题”。

  “对于北斋中的住户,我们会每平方米补1500元。”李昭淳表示,其实这个补贴方案也属“特例”,是参照了之前广州道路拆迁中的一个案例:对于拆迁涉及租住侨房的住户,可以给予“弃租补偿”。

  他向记者出示了广东省人民委员会1959年作出的《关于文明路旧中大原址建设规划与拆迁问题的决定》。他说,按照这个文件,北斋住户应算“长租户”,并不拥有房屋产权。而在北斋地块上兴建新建筑,从1959年之后直到现在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准。

  记者了解到,北斋是30余户居民的安身之所。他们中不少是中山图书馆的老员工以及老中大教授的后人。目前,已经有10户左右的居民迁出老屋。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北斋的住户中,大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离开他们住了很多年的旧宅,新居一时还没有着落,而且1500元的补偿费用在目前也显得相当单薄。此外,专家指出,由于北斋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在其中仍有20余户居民未曾迁出的情况下,拆除其他部分可能造成整座建筑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安全。

  对北斋的文物价值,在文物一线工作多年的刘春华表示,前年广州市的文物专家曾经专门做过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建筑改动比较大,不完全具备文物保护的原则,加之老中大遗迹中更具价值的红楼、天文台等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北斋可不保留。

  据史料记载,北斋始建于1925年,抗战期间毁于日军轰炸,1946年重建。一位自称在其中住了30年的老住户激动地表示:说这座老宅改动很大并不确切,30年来北斋没有经过任何大的修缮,甚至文革期间破坏的一条走廊,现在还没有修复。

  观点二:“重新评估再作定夺”

  广州市政府参事室和广州市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两日来就北斋拆迁问题进行了现场勘查和研讨。他们提出,既然拆迁中无论对于“保屋”还是“保人”都有很多反对声音,可否考虑暂缓工程,请各学科专家重新评估其价值之后再作定夺。

  李昭淳则表示,北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只是外形类似,并且它的现状已经不适宜居住。北斋的工程不能拖。因为即将在北斋地块上建设的新楼,除了是全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心、广东数字图书馆枢纽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安身之处,更重要的是将设立地下珍品密集库、普通古籍密集库和珍贵典籍密集库,中图10万多种40多万册古籍善本图书,将告别目前仅有125平方米的善本书库和敞开式木书架,得到更好的保存。“保护一座老四合院重要,还是保护这么多的古籍善本重要?”

  北斋寻访

  北斋如同“大隐”隐于市,寻其踪迹颇费一番周折。沿着省博后一条狭长的巷子,走过清代贡院“红楼”,便可看见一片灰瓦白墙的低矮平房,恰是一座古典方形围墙的四合院建筑。门前匾额上墨书“北斋”二字,院中树木参天,清脆的鸟鸣声不断在庭院中回响,真的如同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在北斋出生、成长、居住了50多年的林阿婆告诉记者,北斋最初是按26户建的,统一的两房一厅单门独户的格局,一般40平方米左右,厨房和厕所则建在院外。每日早午晚,几户人家挤在4平方米大的公用厨房一起炒菜;凌晨时分,街坊排队倒夜壶在四合院中也是司空见惯。后来,厕所和厨房都拆了,居民在门前挖了化粪池,还统一在门前建起了一排厨房,所以当你在平房外看到堆积的锅盆碗碟,一点不用惊奇。

  但北斋毕竟“老”了。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不少房屋开始漏水,只好全部更换了屋顶瓦片。然而两层瓦换成一层瓦后,防水效果更差。平房虽冬暖夏凉,但又黑又湿,而且由于年代较久,居住极不安全,已经濒临危房。(张影)

  北斋掌故

  广州缘何有四合院

  与北斋咫尺之距的红楼,原名明远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当时的巡抚李士桢将贡院改建,明远楼是贡院主考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附近建筑尽毁,唯红楼独存。广东自清代起的300余年科考均在红楼进行。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在此建立广东大学(1926年改名中山大学)。建校初年,围绕着红楼,相继建立了中斋、南轩、西堂和北斋等校舍,供教授们居住。

  遗憾的是,中斋、南轩、西堂等在城市改造中永远地消逝了,仅留下北斋。而在北斋西边的一条巷,还遗留下一段有趣的说法:传说在热闹的市中心,生生地跳出了老虎和龙,这条被命名为“龙虎墙”的小巷,过去是学子一生荣辱所系张放黄榜的地方。

  历史上的北斋与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鲁迅、邹鲁、许崇清、商承祚(著名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欧阳山(作家)等众多名人结缘。鲁迅曾在设于西堂的中大教学楼里授课;毛泽东第三次到广州,建立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就住在西堂;其余多人都曾在北斋居住过。

  负责北斋设计建造的是华南工学院教授刘英智,此人是中国早期留日学生,喜好日本平房建筑,同时对北方四合院建筑也很有研究。当中大委托其为大学教授们设计住房时,首选就是四合院式建筑。并且,当时中大有许多教授是北方人,建四合院也可适应他们的居住习惯。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人们都穿木屐,如果建成西堂那样的楼房,走道上木屐声极易影响他人的工作休息,而作为平房的四合院则无此隐忧。(张影)(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