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蓝领”不合格,撤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0:07 东方网-劳动报 |
某单位最近评出30位生产一线的“首席蓝领”,这些职工中的佼佼者开始享受为期一年、每月300元的首席津贴。孰料评后不久,有两位“首席蓝领”荣誉到手不思进取,接连在劳动纪律和产品质量上犯规出事,单位考评小组当即取消当事人的荣誉,停发相应的津贴。此举在“首席蓝领”中引起震动,职工们则点头称好。 评选“首席蓝领”是企业培育无数李斌式的技术精英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励一线职工发奋成才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首度蓝领”注重自身形象,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较好地发挥了“领头羊”的示范效应,然而也有少数职工在荣誉、津贴到手后,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放松感,加上企业考评“首席蓝领”的周期一般为一至两年,个别职工开始居功自傲、工作马虎,甚至出现技术滑坡、质量下降的现象。 对此,企业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提醒几句,教育一番,让当事人好自为之,继续让其享受原有的荣誉、待遇;一是不留情面,撤销荣誉,让当事人立即整改,以观后效。第一种做法更多地考虑当事人的面子,欲等到下一次考评时再予处置,殊不知保留了这一个,会影响一大批,职工的情绪和工作热情无疑会受到挫伤。笔者赞赏的是后一种做法,它强调的是动态考核,先进不是“一评定一年”,先进一旦“失效”,荣誉即予撤销,待遇随之中止。毫无疑问,对失去了示范作用与“引路”意义的“首席蓝领”,当然应该“不留面子”。 加强对“首席蓝领”的评后考核,是保持先进“货真价实”的有力举措,是企业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从根本上激发一线职工自学成才、岗位建功的热情,以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童伟忠(来源:劳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