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大问题对准嘉宾 英国观众直呼“兴奋”BBC举办中国时政辩论(详细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0:38 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谢湘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文舟

  3月10日晚,来自中英两国的嘉宾和180名观众聚集在上海电视台的演播室,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权和《反分裂国家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辩论的组织者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名牌时政节目“问与答(QuestionTime)”,这也是该节目开播26年来首次将辩论场设在中国。

  费尽心思挑选嘉宾和观众

  说起这次辩论,不能不提到BBC正在进行的“中国周”专题报道活动。据中国驻英国使馆相关人士介绍,为了全面报道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BBC早在去年10月就开始筹划“中国周”系列报道,并多次派高层官员来华沟通。3月7日,BBC“中国周”专题报道正式开播,这是BBC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国家进行如此规模的系列报道。这次上海版的“问与答”则是专题报道中的重中之重。在此之前,该节目仅在中东、澳大利亚和美国进行过海外制作。

  “问与答”在英国拥有四五百万观众,被称为英国人的“公共议事厅”。为确保节目中能听到不同声音,工作人员在选择嘉宾和观众方面从不含糊。“问与答”的嘉宾大多是政界、商界、媒体的知名人物,且来自不同背景,代表不同观点。

  在决定将辩论场搬到中国前,BBC曾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中国外交部发了申请,没想到中方很快答应。应BBC邀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参加讨论。为保证节目观点的鲜明性,英方邀请了两名曾批评过中国政策的英国专家:牛津大学校长、末任港督彭定康和英国专栏作家伊莎贝尔·希尔顿。还有一位嘉宾是香港“上海滩”品牌的创办人邓永锵。

  现场的180位观众中,大部分是上海人,还有部分在沪外国人。据说,为了确保到场观众既关心时政,又来自不同的社会领域,还得具备相当高的英语水平,BBC工作人员事先花了好几个星期,专门上街通过面谈精心挑选。

  港台问题备受关注

  蓝色背景板、弧形长桌和一个大大的“?”号,构成了“问与答”中国辩论会的录制现场。主持人和5名嘉宾围桌而坐,就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

  按照“问与答”的操作惯例,所有讨论话题都由观众事先提出,并经工作人员挑选出来。此外,整个辩论全部用英语进行。

  辩论刚开始,一位中国青年就提出了尖锐问题:香港应该什么时候进行直选。龙永图说,香港的民主进程应该以维护香港人的福祉和社会稳定为前提。话音未落,坐在他身旁的彭定康就表示,香港应该尽快进行直选。对于末任港督的话,刘建超明确指出,香港人民是充满智慧的,我们支持他们追求民主的愿望。香港的民主进程应该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龙永图进一步说,普选并不等于民主,美国普选的投票率有时低于50%,说明他们的民主也有问题。美国式的民主不一定适合所有国家和地区,各国人民都有探索自己民主模式的权力和自由。

  辩论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有观众问,该法案是否有利于促进和平?对此,刘建超说,《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台湾问题,旨在遏制“台独”,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维护台海的和平和稳定。英国女作家伊莎贝尔却说,台湾问题应该由台湾人自己去决定。中国收回台湾能得到什么?!邓永锵也附和道:中国从没有管理过台湾,台湾是由荷兰人于17世纪发现的。刘建超严厉反驳道,实现祖国统一,中国人民得到的是我们所珍视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在开发台湾。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问题应该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13亿中国人决定。龙永图接着说,《反分裂国家法》为“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划出了底线,在他们越过底线之前,我们当然会尽全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当有人对一个中国原则表示质疑时,彭定康指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一点毋庸置疑。

  中国发展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中国的人权问题也是辩论关注的焦点。对此,彭定康首先承认,近年来,中国的人权状况确实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同时中国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他还说,人权问题不应该被当成足球在政府之间踢来踢去,任何政府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评。龙永图说,人权问题让他联想到了世贸谈判,各国之间不应互相指责对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关键是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当谈到一些国家对中国人权现状的无端指责时,一位文弱的女士“夺”过话筒说:“如果中国的人权状况真的那么糟糕,中国人怎么可能创造出这些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

  中国能否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超过美国?彭定康乐观地说,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工业革命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30%。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再次发展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还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好处。这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短短1个小时的讨论结束时,观众仍然意犹未尽。但无论如何,正如主持人所说:“跟对中国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在中国制作这样的节目,本身就是一个突破。”

  节目结束后,龙永图有点“懊恼”地对记者说:“我本来事先准备了一堆经济问题,结果一个没问到。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公认,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中国的社会进步。”他强调,来参加这个节目,就是为了表示中国人的自信:我们敢于面对全世界观众,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刘建超则告诉记者,“参加这样一个节目,我们5个人平等对话,与观众积极交流,使西方观众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对他们了解中国很有好处。”他还说,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我们愿意在全面、客观、坦诚的基础上,与西方媒体进行这样的交流。

  英国观众反响热烈

  上海辩论会在BBC电视台播出后,立刻引起了英国观众的强烈反响。实际上,在这个节目确定要播放前的半个月,BBC就在其网站上登出了预告,认为能在上海制作这期政论节目是一个“突破”。辩论会开始后,记者随便拨通了几个朋友的电话,通知他们收看这个有关中国的节目。没想到,他们比记者还积极,早早地就打开电视等着看了。

  第二天,记者又收到了很多英国朋友发来的电子邮件,其中,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兴奋”。一个名叫罗宾·布罗兹洛的人在邮件中说:“看到‘问与答’去了中国,真令人兴奋。这个节目肯定可以

  增进中英两国人的了解和友谊。”一个英国朋友也在信中说:“真是太令人兴奋了。我认为中国人在讨论中占了上风,而且中国观众的英语太棒了。”亚历克斯·唐纳说:“中国两位嘉宾的反应既清晰又深思熟虑、善于讲道理。而且中国人在人权、民主议题上展示了极大的包容,但在台湾问题上毫不妥协。我女儿看了这个节目后,表示希望能到中国去工作。”

  在BBC网站上,记者看到英国各地的许多观众在收看节目后对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他们的话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一些英国观众通过这次节目对中国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台湾、香港等问题,一些观众还是不容易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但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实力上升,中国正在逐渐树立起自信和开放的形象,这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更加关注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问与答”的辩论中,中国是真正的赢家。

  《环球时报》〔20050314 第16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