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首先要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驶入快车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00:14 红网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刘卫星等代表提出国家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议案。刘代表称,随着我国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逐步推行12年义务教育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分片实施。

  我非常赞同将现在的9年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前者没有完全实现的时候,就提出推行“12年义务教育”,显然只是脱离实际的理想,并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现实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并没有使适龄儿童百分之百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国仍有6%地区未普及义务教育,这是一。其二,义务教育完成率仍比较低,全国平均只有76%,辍学率依然严重,有的地方高达40%,统计显示,每年有500多万少年儿童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离开了学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根据联合国和OECD组织往年的各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占本国人均GDP的平均指数,以及上海市教科院智力所研究的我国义务教育生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基本保障标准测算,我国每年投入的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缺口接近750亿元。

  应该指出,义务教育的内涵有两个特点,一是实行完全免费的制度,即不但学杂费免,连书本费也免,九年义务教育如此,十二年义务教育也如此;二是实现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而现在九年义务教育,还远没有做到这一点。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今年两会,沈士团等56位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建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尽快达到4%。(3月8日《中国青年报》)4%,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使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意味着中国的教育投入,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3.6%,意味着中国的义务教育将有可能实行完全的免费教育,将使农村不再有读不起书的孩子。

  但是,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年前联合公布的《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但教育投入仅占GDP的3.28%,比2002年的3.32%%减少了0.04个百分点。《统计公告》还显示,表明,2003年共有17个省、市、自治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支出的比例比上年有所下降,而2002只有7个,增加了10个之多;15个省、市、自治区未能实现预算内教育拨款增幅超过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要求。

  据报道,财政部已经作出了回应,表示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争取到2007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这就是说,2007年之前难以完全实现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拿什么来推行12年义务教育呢?

  无可讳言,跟世界比,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制度上,我们落后了。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但教育投入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据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汤敏介绍,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都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一些人均GDP只有我们三分之一的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而从国际的经验看,都是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而后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如古巴也是如此。

  应该看到,“4%”是个硬道理。只有人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科学的发展。讲科学发展观,就要讲这个硬道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文发展报告说,“收入贫困”与“人的贫困”不是一回事。前者以金钱来衡量,后者则以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如人文、教育、社会服务与保障等等)来衡量。这就是说,人的贫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就难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即便一时走出收入贫困,也难以持久。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远高于物资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大约50%。没有远见卓识,就没有硬道理;讲硬道理,才能拿出硬指标。因此,我们期待12年义务教育,但当务之急,是加大教育投入,制订时间表,让9年免费义务教育驶入快车道。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启动12年义务教育。即便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也应先实现9年免费义务教育,因为在同一地区不应两种不同的义务教育。试想想,一部分孩子享受着12年义务教育,另一部分孩子却连9年义务教育也难实现,公平吗?(稿源:红网)(作者:文志传)(编辑:潇湘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