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护我们的森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05:3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常莉

  面对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2000年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启动了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居六大工程之首位。

  工程建设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国有重点林区,按计划调减木材产量;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为保证天保工程顺利实施,第一阶段2000年到2010年工程资金国家投资将高达九百六十八亿元。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六省(区、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七省(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海南、新疆五省(区),总计十八个省(区、市)的七百三十四个县和一百六十七个森工局。

  为了再造秀美山川,要坚决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从大兴安岭到长江畔,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采访中,所到之处,我感受到了森工企业百万职工在执行国家林业重大战略决策时,由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今天的种树人的战略大转移中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为了国家的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大兴安岭人在高寒禁区艰苦备尝,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急需的木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竭泽而渔也使大兴安岭宝贵的森林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天保工程实施,森工企业百万职工大转移,他们由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今天的种树人。

  加格达奇,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林地面积七百三十万公顷,相当于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五,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七十八点四四。去年是大兴安岭开发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率先开进大兴安岭,把铁路从嫩江修到了漠河古莲站。铁道兵做开路先锋,十万林业大军开赴,加格达奇一片帐篷。大兴安岭最早的一批林业人回忆说:“这里除了沿江的鄂伦春人,没有人烟。冬季零下五十多摄氏度,越冷生产越忙,冬季生产条件好,林地冻住后,拖拉机、汽车能进去,运输条件好,生产成本低。“门上锁、人上山,千军万马搞会战,林业职工上山安营扎寨,用鄂伦春人的四不像驮着,几个小杆子当铺,底下是冰,地火龙,吃的是干菜海带黄豆汤,大兴安岭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现在的人根本想象不到。就这样为国家拿出木材。”大兴安岭至今仍是国家林业局的直属企业,“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是共和国的骄子。木材是当时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四十年里大兴安岭生产木材一点一二亿立方米,财政收入四十二亿,相当于投资的四倍以上。”

  大兴安岭一望无际的森林从我眼前掠过。从加格达奇开始,五个小时过去了,火车在森林里穿行,除了树还是树,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眼前的绿色让人兴奋,让人充满惊喜。8月是一个好季节,绿树如海,波涛向天际。漂亮!壮观!在我兴奋的、喜形于色的赞叹声里,同行的大兴安岭人朱宏平静地告诉我,这些树都是次生林。次生林就是经过砍伐之后又长起来的天然林,它们的生态价值大于经济价值,它们还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休养生息,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后来的几天里我们有许多机会在林区近距离地观察大兴安岭的树,树径都不大,能合抱的树很少,都是次生林。大兴安岭的树,几乎都被砍过一遍了,1964年大兴安岭木材可采蓄积量四亿立方米,现在是一点二亿。大兴安岭林区的人说:“砍的都是最好的木头,成熟、过熟林,好木头基本上快砍没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后来才长起来的,也就是次生林。

  这就是中国的森林,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可采资源持续减少,这样的森林再砍下去,若干年后,我们将无可伐之木。

  天保工程实施,大兴安岭的森林被分成了三类:重点生态公益林,全面禁伐,占百分之三十二;一般生态公益林,占百分之四十三,为限伐区;商品林占百分之二十五,可以间伐、择伐。天保工程要求大兴安岭人要以四十年前战胜高寒禁区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长子精神,实行战略转移。他们要做到令行禁止,砍树人现在要成为栽树人,护林人,管护好中国的森林。

  在黑龙江塔河林业局的秀峰林场,场长刘静训带着我们到张克福的家。

  这是林场的职工宿舍,一排排平房小院,土路。张克福的家是一间半房子。院子里种着菜,家里朴素整洁,有电视机、缝纫机,最诱人的是厨房里那半竹筐晒干的蘑菇,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你闻到了大兴安岭森林的气息。

  眼前的张克福是个极普通的女人,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刘场长告诉我,她带着几十个人的林场家属队,从1994年至今,造林近两万亩。张克福是1969年跟随当兵转业的丈夫来到塔河林业局的。这个当年二十多岁的山东姑娘回忆起当时的塔河:“全都是帐篷,只有一所房子是食堂,帐篷周围都是几人合抱的大树。”近四十年过去了,张克福乡音未改,能吃苦和公正也一如既往,所以大家愿意和她一起干活。她带领着林场的家属,“冬天清理林地,开春了挖坑,一米见方,坑大树自然长得好”。春、秋两季种树:“一季二十多天,天一亮就得起来栽,男、女各一个帐篷,栽到黑天。”其余的时间抚育清林,低质林补植。

  张克福描述的六十年代里那随处可见的几人合抱的大树早已见不到了,她站在家门口让我们看东南面的山,山上有焦黑的颜色。她说,那是一片过火林,还没来得及抚育。塔河是1987年大兴安岭那场森林大火的重灾区,过火面积达百分之五十二。天保工程实施,过去的伐木人现在都变成了森林管护员。在大兴安岭实行天保工程的林区,有职工家庭管护、专业队伍管护、森林公安警察巡护为主体的三道森林资源管护防线,全面覆盖国有林地。大多的森林管护模式是:远山专业队伍管护,近山设家庭管护站,一人设站,全家就业,这些家庭管护站执行管护森林的职责,还可以利用自己承包的林区的林下资源,宜采则采,宜摘则摘,自给自足,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大兴安岭的一片绿色林海里,如果你能看到红顶或黄顶的林中小木屋,那一定是森林管护站。他们看护着国家的森林,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止盗伐、滥伐森林和乱捕野生动物及非法侵占林地等。

  刘静训场长说:“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国家的这片林子看好,把大火烧过的林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过去林区人就会伐木头,带着斧头、锯,戴着安全帽;现在得学习新的本领,在战略转移过程中,我们的观念和本领也在转变。像红军长征一样,相当不容易,我们没有损兵折将,还人丁兴旺。”

  黑龙江大兴安岭过去年产木材达五百万立方米,现在是二百一十四万立方米,减掉了产量,意味着减少了收入,这还意味着大兴安岭有上万名森工要在这次战略转移中离开他们熟悉的林业,另谋生路,寻找新的职业。

  以“砍大木头”为生的林区人,靠什么生存?大兴安岭人找出了自己的生存之路。

  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与黑龙江的漠河接壤,是大兴安岭林区最冷的地方。8月的阿龙山却气候宜人,绿树葱茏,阳光明媚,溪水欢畅。阿龙山林业局是全国2003年天保优秀单位,森林管护站红色和黄色尖顶的小木屋,在一片绿色的林海里格外醒目。比这些更醒目的是林海中一排排整齐的露天大棚,棚里面养着银色的狐狸,雪白的、黑色的、灰色的貂,还有一排排平房里的白色和灰色的安哥拉兔。

  阿龙山林业局长周思伟兴奋地带领我们参观他们的养殖场:“我们的养殖场一建立就是高起点的,丹麦的貂,芬兰的北极狐,美国的短毛黑貂……这些动物的皮毛都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一只貂皮三百元,价值等于一立方米木头,我们三年达到了年产毛皮二万五千张。”

  周局长让我们看正在建的一个规模更大的养殖场,他说:“我们要在冷字上做文章,真正发挥冷的优势。北部林区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冷。纬度五十二度,高寒七八个月,温度与北欧接近,比北欧还次冷。动物皮毛的含绒量高,我在北京出席第三十届国际裘皮展览会,我们的‘森龙牌’裘皮获优质产品,比北欧的还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天保工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木材减产了,职工的生活水平不能下来。天保工程是否成功,人员安置是个大问题。要大力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家庭经济。动物养殖解决了林区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去年我们的家庭经济超过了四千万元。”

  阿龙山的优势还不仅于此。周思伟带着我们上阿乌尼林场的鹿鸣山,山不高,山顶上居然有一片平整的大石头可以让大家从容地坐下来欣赏周围的景色,真是好客的山。刚好下过一阵小雨,天清气朗,白云蓝天,脚下是无边的林海,令人心旷神怡。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顶上,还有一块巨大的“风动石”,用手一推,石头就会摇。下得山来,我们都要求不要坐车,在林中的小路上漫步,路旁野花静静地开放,仔细地欣赏周围的树林,呼吸着林中清新的空气,能在这远离尘嚣的林中散步对我们这些城里人来说,真是难得的享受。

  在大兴安岭,美景无处不在。歌里唱道:“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其实兴安岭并不高,是丘陵地带。百分之七十多的森林覆盖率让大兴安岭到处是树,树多,水就多,这里到处是河流,森林中的河流是最美丽的,静谧而清澈。路两旁总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各色野花,还有鸟。这里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红顶鸟、松鸡、黑嘴鸭;有鹿心草、松蘑、蕨菜、黄花菜;森林美,高原草甸的风光更美。这里的山水草木在城里人看来,都是画中的风景,更何况这里还有未经污染的最清新的空气,天也是清澈得能让你看到纯净的蓝天和白云。大兴安岭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在局长周思伟看来,它还蕴藏着等待开发的宝贵的旅游资源。他说,他要仔细考察、周密论证,开发森林旅游。

  大兴安岭可开发的资源很多。北部寒冷天然草场少,养狐养貂,适合皮毛生产,可以在冷字上做文章;中部有水有草,无霜期短,可以养鸡鸭等家禽。在内蒙古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我们看了刘春雨和李德林两家共同承包的家庭管护站。他们承包了两百三十七公顷林地,除此之外,林业局还大力扶植他们搞家庭养殖业。我们看到在管护站旁边的林子里有一大群白鹅,围栏里还养了二十一只鹿,五头牛。刘春雨说林子里放养了三千只鹅,他们和在牙克石的大鹅加工基地签了十年的合同,一只鹅的净利润是十元,今年养鹅可以收入三万元。

  还有丰富的林下资源。由于大兴安岭的气候特点,中草药的药效好,非林非木产业前景广阔。食用菌和养殖业全年都可以生产。我们在各大城市的超市都越来越多地看到林区生产的蘑菇、木耳、猴头等山珍,还有珍贵的各类药材。林区的人说,这些新开发的产业比伐木还挣钱。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长江造林局走出一条“以科技为支撑,坚持生态与产业相结合,造林与园林相结合,大力发展林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他们是长江上的赶漂人,有大江的豪情。手握撬杠,脚穿草鞋,在金沙江到宜宾的六千里大江上,唱着川江号子放木排,十几米高如山的木垛子在他们灵活的撬杠下瞬间轰然倒塌,成群的木排驯服地顺江而下。

  这些赶漂人是四川雅砻江木材水运局的职工。他们把木材从水路运到除了东北、西藏的全国各地。他们长年工作生活在水上:“金沙江到上海,木排要拖一个月。”三十年来为国家运送木材上千万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企业。

  如今的雅砻江水运局已成历史,更名为长江造林局。以运木材为生的赶漂人要以植树造林为自己新的职业。长江造林局总部设在四川宜宾。来到总部,远远地就能看到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幅以一片森林为背景的摄影,上书“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这幅照片上的树是在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过后栽起来的。这地方叫三堆子,是水运局一个比较大的水运站。1996年朱总理考察这里时,正是九十月份,木材大量到达,河面上的原木有一公里长,再看左右山上一片荒凉,就是在这时,朱镕基提出“森老虎下山”。

  1998年9月1日四川阿坝、凉山、乐山、攀枝花率先起动天保工程。全部封存砍伐工具。涉及在职职工四万,离退休职工六万。

  长江造林局把原从事木材水运的单位按地域重组为四个营林分局,下设了二十四个林场,六个中心苗圃站,建立了四川省长江森林公安局,完成了从赶漂人到植树人的整体转移,开始实施“按长江水系造林”的战略,在长江上游及支流雅砻江、金沙江、岷江、青衣江等水域植树造林。

  “这是对我们的使命感、生存勇气的巨大考验。”长江造林局局长刘定帮说。

  长期在水上工作的赶漂人既没有林地,也没有造林技术。在省林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落实造林地。以国有、集体、个人承包多种形式,租农民的地。同时学习造林护林知识。造林、林业管理、苗圃基地、人工示范林、病虫害、管护,过去一样也不懂,职工们看中央电视台的《金土地》节目,学习植树造林技术,一切从头开始。

  在全新的事业面前,长江造林局体现出了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和可贵的团队精神。

  凝聚力来自于长江造林局决策层正确的战略决策。

  刘定帮局长介绍说,五年里,他们与四川大学联合成立“长江科技股份公司”,已经成了产业研发的龙头企业,把林业与生物科技相结合,致力于绿色天然生物与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他们开发的小桐子树,是绿化干热河谷的优良乡土树种,树的果实出油率达百分之六十,用来提取生物柴油、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生物饲料和生物有机肥。引进的印楝喜高温、耐干旱和贫瘠,果子用来提取生物农药;乡土树种青刺果用来提取医疗保健用品。这些树种不仅改善了金沙江、雅砻江干热河谷的恶劣生态环境,也为企业和地方在经济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现在长江造林局有一千万亩林地。在云南、凉山、攀枝花,长江造林局的林场都是当地的龙头企业。

  他们还成立了“园林景观公司”,“过去栽树是在深山老林,现在营林要与风景园林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有大量林地、树种的优势,把树栽到城市。”

  宜宾林场管护工区的罗模山,在水运局时期,是放排站的副站长。2000年下半年他承包了林场两千多亩地,管护着三十四个山头,在管护好森林,防治病虫害、防止人为破坏森林、做好主业的同时,他的副业也搞得很好。种了三百多亩苦竹林,每斤竹笋可卖八元,养了一百头南疆种羊,今年还卖了六头猪。林下作物有苞谷,去年收获了两万斤红苕。罗模山说,看准了的事就要勇敢干,要在这里住得下、稳得住,这样才能供得起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林场场长说,罗模山是能人,也是苦人,能吃苦。

  在山区造林更艰苦。当地人叫他们“拿工资的农民”。一位林场场长说,“职工知道,他们以后要靠这些树养活自己,干劲就不同了。手都挖烂了,血泡磨破了,咬紧牙关干。女职工背树苗上山,三十多斤要爬一个多小时,为了完成定额,把孩子交给别人带。有个女职工背树苗,背得实在太累了,哭了。晚上还是穿着裙子开座谈会,胸前戴着长江造林的局徽。”

  中国的森林将在他们的管护下得以休养生息。森林是人类最后的家园。看护这片人类共同家园的林业人为生态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国家林业局长周生贤说,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由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今天的种树人,这是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的需要,森工企业职工百万大转移默默无闻,却可歌可泣,好多务林人离开了他们熟悉的行业和地方,他们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天保工程直接改变了百万森工的生活。天保工程实施五年来,林业转产分流职工七十四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四十一万“大集体”人员。国家林业局天保中心主任说“任何一件事业人是最主要的,安排不好,生存问题不能解决,就会照样砍木头”,“个别地方出现了反弹”,“有天然林的地方都是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基层林业职工农不农、工不工,最艰苦”。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所到之处,林业职工们的待遇、住房条件大都比当地低。特别是基层的林业职工,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很艰苦。根河林业局局长在介绍情况时谈道,“十一年了,根河林业局一个大学生都没来过,学林业的、不学林业的都不来,工资收入、待遇都不行,从这里一年考出去二三百个大学生,一个回来的都没有。”还有一些林业局因为种种原因战略转移的道路举步维艰,艰难地探寻着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但毕竟许多林业企业像大兴安岭人一样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优势,像长江造林局一样走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天保工程实施的前十年,是关键的十年。抓住天保机遇发展自己的事业,走出生存困境,让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也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林业人在新时期对国家做出的新贡献。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19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