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患病湖泊再造“人工肾”,绞杀致病生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11:12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宣布,该院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河湖污染控制技术,通过在被污染湖泊外围建立人工湿地,将外来的“病毒”拦截、分解,净化水质。

  湖泊污染难治愈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李文朝研究员介绍,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可目前,我国各地的湖泊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让这些“染恙”的湖泊重新恢复生机?该所专家首先在云南进行湖泊污染治理探索。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是镶嵌在云南土地上的九颗明珠。近年来随着污染加剧,明珠渐渐“蒙尘”。为了让它们重放异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经过探寻,发现“九湖”的主要污染源由工业污染变成了农村面源污染,而农村面源污染比较分散,一般治理技术都很难见效。

  “人工肾”阻截“病毒”

  专家们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受自然界湿地功能的启发,发明了“生物减污法”。李文朝表示,“生物减污法”就是在湖泊外围修建人工湿地,造一个“人工肾”,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筑坝拦截污染物进入湖泊。一般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美人蕉、富贵竹、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系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所在云南杞麓湖红旗河口、抚仙湖污染最重的河流窑泥沟等建立起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据环保部门跟踪监测,其水质处理效果达到了国家污水厂排放的一级标准,实现了河口区环境的生态恢复。

  绞杀湖内致病生物

  外来的“病毒”被拦截后,湖泊本身还需“强筋健骨”。在污染湖泊治理过程中,专家组决定通过岸带生态修复,重新建立湖泊的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李文朝解释,蓝藻是湖泊“致病”的一大因素,他们运用多种技术将蓝藻的危害极大化解。比如在抚仙湖的治理中,在水深达10.5米的隔河入口处湖面上建设面积300亩的扇形漂浮植物控藻工程,用漂浮植物的遮荫、生化相克、根系吸附吸收以及微生物分解转化等综合机制,去除蓝藻并净化水质,这一全新的工程方案在夏、秋季节蓝藻水华暴发期发挥出巨大效率。通讯员宁地 金陵晚报记者陶孙进(编辑 丹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