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中国女足的溃败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13: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带着中国女足在阿尔加夫杯上第7名的最差历史战绩,王海鸣和她的队员们返回了北京。为了表示中国足协对中国女足的支持,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和薛立一同迎接这支队伍。让我们来重新审视这支队伍,看看她们究竟输在什么地方。 中国女足正处在零起点 兵败阿尔加夫杯后,外界对中国女足的评论充满了悲观的论调。不过,挪威队主教练贝恩特森的话相对中肯,他表示:“中国队整支球队过于年轻,输球在所难免。中国队还需要更多高水平比赛的锻炼,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周期。” 实际上,中国足协与贝恩特森的观点相同。“媒体对女足在阿尔加夫杯的表现能不能容忍?”在等待女足班机到达的时候,南勇突然向记者发问,这让围在他身边记者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当记者向南勇发问同样的问题时,南勇沉思了一下说,“大家都不能着急,她们还年轻,大家应该多些容忍,多给她们时间。” 南勇的话也代表了中国足协的态度。而王海鸣在总结这次西行结果时强调中国女足现在处于零起点,不少队员还是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年轻自然也就没有经验,尤其是国际大赛经验少之又少。“现在是中国女足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这支从零开始的队伍需要时间,需要耐性。” 王海鸣将改变选人思路 其实无论哪项体育运动,新老交替都是必然的。但我们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年轻球员,或者说在这些年轻球员身上,大家找不到孙雯、刘爱玲的影子。 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女足似乎脱离了世界女足运动发展的轨道。如今,追求力量和速度似乎逐渐变成了女足运动的发展潮流。而中国女足既没有与世界接轨,又在慢慢地丢失自己小、快、灵的风格,现在的中国女足颇有些“四不像”的味道。 “大家也能发现,欧美人的身体条件很棒,我们根本无法与别人对抗。因此,在这次阿尔加夫杯上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方向,中国女足欲改变现状必须要从技战术指导思想上进行变革。国际潮流既然是向高强度对抗发展,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以此为主导思想,再像从前那样单纯端技术饭碗肯定不行,必须两条腿走路。”王海鸣强调。 回到北京后,王海鸣便开始着手他的新计划,“经过这次比赛,我的观念转变了,因而以后选人的标准多少会有些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抗能力和在对抗中的技术能力,我们今后要抓紧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对于“大换血”的说法,王海鸣予以坚决否定,“‘大换血’不可能,因为没有这么多人可以选择。” 战略失误导致后继无人 王海鸣道出了中国女足最大的尴尬———缺人。对于这种状况,记者听到的大部分解释是中国女足人才出现断层,而很多人把断层归咎于中国女足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补充新鲜血液,从而造成了队伍现在的年轻。其实,所谓的没有及时调整仅仅是中国女足水平滑坡的表面原因,而真正的原因是女足的战略失误。 上世纪90年代初,首届中国女足世界杯在中国举行,当时正是中国女足运动发展的最好时期。但当时奥运会上还没有女足项目,因此女足自然不会成为重点,不少省市直接取消了女足队伍。这也打击了女足的人才培养体系,直接导致了孙雯、刘爱玲等人之后整整一代女足球员的空白。可以说,现在中国女足的无人可用是中国足球在吞食当初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恶果。 尽管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把女足列入比赛项目,让中国女足运动总算因奥运会开始复苏,一些省市又开始组建新的队伍。但这种复苏遭遇的依然是无人关注的状况。不仅国内联赛少人关心少人问,即便是中国足协对于女足也没有足够重视,只有到了奥运会和女足世界杯时,或是男足“丢脸”后才会想起靠女足来争面子。 现在,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已经很明显,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换帅、换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女足要重现辉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特派记者白志标本报北京3月18日电(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