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旗帜(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05:2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这部回忆录最大特点是权威性和史料的翔实性。著者以革命家的胸怀和饱含深情的笔触,真实地记述了他个人长达七十余载的革命生涯;同时也向世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我党我军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设新中国,历经“文革”十年磨难,直到拨乱反正后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的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画卷。著者少年时就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后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并在一二九师度过了太行山的艰苦岁月。他在战火中历练成长,后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率部参加上党、邯郸等战役,进军大别山,参加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建国后,在海军工作多年、创建研究院、到国防科委等单位负责科研装备工作,后进入军委工作,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见证和参与了党和国家、军队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本书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历史,为党史、军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史料和佐证。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如著者任一二九师秘书主任时,在护送邓小平同志的途中,碰上了没钱没车的窘迫场面,被邓小平同志轻松化解尴尬;西征时,著者作为和谈代表独自进入乡寨谈判,化险为夷使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的冒险经历;长征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诞生过程;建国初期,留学苏联的经历与感受;“文革”中,为“东方红”卫星命名的波折等小故事。 《刘华清回忆录》令我们目睹了一个大别山里出来的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者的成长历程,最令人叹服的是书中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不难发现,刘华清同志一生中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革命战争年代,国难当头,他临危受命浴血沙场;1952年当新中国在面临建设海军的崭新课题时,从小在山沟里长大从未见过大海的刘华清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到海军工作,一干就是许多年;当1961年的中国面临外忧内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时,中央紧急任命刘华清同志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负责创建、开展中国的舰艇研究工作;当1987年,七十一岁的刘华清同志正为退休作准备的时候,又一次被小平同志“点将”———“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古稀之年的他进入军委工作;1989年11月在国际国内动荡不安的形势下,中央军委任命刘华清同志为军委副主席。他大刀阔斧锐意改革,调研军队改革,论证装备体制,狠抓军队干部队伍建设,亲自参与和制定了新时期我军战略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决议。刘华清同志所走过的七十多年革命征程,是与党和人民和军队一路风雨兼程同呼吸共命运的七十年。而贯穿他的个人命运又始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巨大动力就是———他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 这一点强烈地引起了我们对生命与历史、个人与祖国、信念与成就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思考和感悟。《刘华清回忆录》一书所要告诉人们的,也是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时,个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智慧,从而最终实现个体的价值。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20日 第八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