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儒勒·凡尔纳充满矛盾的另一面――(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11:2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儒勒·凡尔纳充满矛盾的另一面――(组图)
儒勒·凡尔纳(1828年~1905年)

  在科幻小说迷的心中,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是神一般的人物,没有哪个科幻作家能和凡尔纳媲美。

  他多产,在1854年~1904年期间,凡尔纳共写了上百部科幻小说,平均一年两部。

  他是先知,他的科幻猜想最后多变成了现实,这一点让后来的科幻作家无法比拟。譬如,他不仅在小说中用大炮将探月飞行器送上太空,甚至还将发射场安排在了美国佛罗里达州,这正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射场,而阿波罗号着陆的地点也只距凡尔纳飞船落地地点不过数公里。

  这样的预言数不胜数。譬如,这位1828年出生的作家在小说《海底两万里》虚构了“鹦鹉螺号”潜水艇,10年后,第一艘真正的潜水艇才下水;他的《征服者罗比尔》中有一个类似直升机的飞行器,数十年后,人类将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此外,他的小说中还出现了电视、霓虹灯、导弹、坦克和太空飞船等机器概念,而这些后来都变成了现实。凡尔纳因此被称为“机器时代的梦想制造者”和“科幻小说之父”。

  本月25日,是这位享有全球盛誉的作家的一百周年忌辰,法国、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将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英国《独立报》也发表了“机器时代的梦想制造者”纪念凡尔纳。不过,这篇文章着重描写的是被捧上神坛的凡尔纳的另一面。(本报综合报道)

  文字:吴为
儒勒·凡尔纳充满矛盾的另一面――(组图)
去年,儒勒·凡尔纳的名著《八十天环游地球》再次被翻拍成电影,由香港影星成龙主演。

  本报综合报道

  儒勒·凡尔纳是机器时代的第一位预言家,也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预言家。虽然他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但当他的一百周年忌辰来临时,知道儒勒·凡尔纳这个名字的人无法无动于衷。法国首都巴黎将举办“凡尔纳节”纪念他,他的出生地南特港和他的主要居住地亚眠市都将举行活动向他致敬。

  不过,除了致敬外,也有质疑。最近几个星期,法国和英国的出版界推出一本又一本的凡尔纳传记,试图描绘出“真正的儒勒·凡尔纳”。他的伟大已经众所周知,现在“真正”的意思就是挖掘凡尔纳的另一面。

  譬如,他真的只是坐在家里,进行自己在全球各个角落的“幻想旅行”?他是文学上的天才吗?现在是不是只有孩子才对他的科幻小说感兴趣?听说他小心眼?他还是个伪君子?起码,作为一个人的凡尔纳是一个谜。

  法国刚出版了凡尔纳新传记《儒勒·凡尔纳的隐秘一面》,揭露了一些凡尔纳之谜。在这本传记中,凡尔纳并不是天才、富有幽默感的人道主义者和对人类科技的乐观主义者。实际上,他是一个乖戾的老人,过着混乱的私生活。

  爱情姗姗来迟

  传记作家发现,凡尔纳在亚眠有两个家。在一次搬家时,他烧毁了所有的私人信件、日记等。1886年8月9日,他的侄子加斯顿向他的腿上开了两枪。随后,加斯顿被当作精神病人被关了54年,直到去世。

  为什么会这样?一些传记作家猜测,凡尔纳很可能“金屋藏娇”,还有一个妻子和家庭。事情甚至还不止如此,加斯顿很可能也是凡尔纳的私生子。

  出版商皮埃尔·儒勒-赫策尔将凡尔纳包装成了一个顾家男人,一个寓教于乐的儿童教育家。但真实的凡尔纳更像是一

  个可怕的丈夫、一个失职的父亲。他儿子米歇尔也曾给他写过一封信,让凡尔纳感叹“从来不曾有哪个当父亲的收到过如此可怕的信”。

  凡尔纳的这种矛盾可能和他的早期经历有关,他的初恋很不幸。16岁时,正上中学的凡尔纳爱上了表姐卡罗琳·特朗松,但表姐并不喜欢他。1847年,特朗松与别人结婚。这让凡尔纳深受刺激,并写过一封信,哀叹他“不幸的幻想”破灭了。

  9年后,属于他的爱情才姗姗来迟。当时,他去亚眠参加一个婚礼,结果遇上了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奥诺丽娜·德维亚纳并一见钟情。两人不久就结婚了,但这场婚姻似乎没有给凡尔纳带来激情。其证据是,凡尔纳的总共104部小说中,根本就看不到妻子的影子。

  《独立报》称,凡尔纳的作品只是“一个男孩“对自己心爱之物的描写,里面不会看不到这个男孩对女性的爱。譬如,《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有两万人,却没有一个女性。

  未曾环游地球

  除此以外,他的小说和真实的凡尔纳还有很多令人难解的矛盾。

  譬如,“机器时代的梦想制造者”似乎并非是机器的热爱者。在小说中,他是“机器诗人”,理性、实际又充满想象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凡尔纳却拒绝使用电话和汽车,这些真正的发明并没有让他产生兴趣。

  他的小说描写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凡尔纳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位“全球化”作家。但他自己没有去过什么地方,基本上是在南特和亚眠终老一生。他的作品悲天悯人,似乎具有“世界主义者”的胸怀,但凡尔纳实际上是一名狂热的反犹主义者。《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福克是一名伟大的英国英雄,但凡尔纳实际上对英国持有敌对态度。

  他的作品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但在当亚眠市议员时,他有一次给朋友写信说,他希望1870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像狗一样被毙掉”。

  《独立报》称,与真正伟大的文学家相比,凡尔纳或许并不真诚。他的作品很可能并不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或许只是出版商的要求,因为这样的书更好卖。1989年,凡尔纳的曾孙发现了凡尔纳的一部著作

  《二十世纪的巴黎》,这部作品是解读凡尔纳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对科技发展悲观

  此前问世的凡尔纳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未来学家对科技的乐观态度。但在1863年就已经完成的《二十世纪的巴黎》中,这种乐观态度荡然无存。在书中,凡尔纳预言了钢铁和玻璃建造的摩天大厦、高速列车、以汽油为动力的自行车、计算器、传真机,甚至还有因特网。相对于潜水艇、飞机、宇宙飞船等,这些预言更令人惊异。

  但是,与凡尔纳的其他科幻小说不同,《二十世纪的巴黎》是一部悲剧。它描述了在1960年的巴黎,一位仍保持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在疯狂的非理想主义的现实社会中寻找幸福和快乐的故事。在那个世界里,每个人都为钱而苦恼,并且禁止笑。显然,凡尔纳对拜金主义和科技的结合充满担忧。

  一些专家说,凡尔纳年老时的确对科技有了更多的认识,不再只是单纯地将其视作进步,而添加了许多担忧。但是,《二十世纪的巴黎》完成之时,凡尔纳才不过35岁。

  《独立报》分析称,最合理的解释是,对科技的悲观主义才是凡尔纳内心的真实写照,而绝大多数作品中的乐观主义是出版商赫策尔的主意,他认为只有这样,凡尔纳的小说才能畅销。赫策尔之所以封杀了凡尔纳的《二十世纪的巴黎》,只是因为书中的基调太消极了,赫策尔担心这本书卖不动。

  支持这个论点的一个证据是,1886年,赫策尔去世,凡尔纳的小说又重新恢复了悲观主义,他的小说中更重视自然而不是科技,他开始质问:人类能够保证一直控制机器吗?人类使用的许多资源是有限的,用完了怎么办?凡尔纳担心机器崇拜和拜金主义结合到一起,最终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独立报》认为,赫策尔给凡尔纳制定了一个清晰的写作战略:充满科学理论、幻想和乐观主义的高度冒险故事,并且一定要让孩子们看懂。这一路线让凡尔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科幻小说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他的书直到现在还是畅销书。

  不过,这一路线也让凡尔纳付出了代价。法兰西学院认为,凡尔纳一直没有认真考虑作品的文学性,所以拒绝授予他院士学位。相对照的是,福楼拜和左拉等作家受到了法兰西学院的青睐。

  法国学院派作家一直不承认凡尔纳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们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当时,结构主义兴起,结构主义的领军人物们认为凡尔纳是伟大的作家,凡尔纳从此以后才登上法国学院派的圣坛。

  晚年相当不幸

  不过,也正是结构主义“毁”了凡尔纳。结构主义学家们认为,一个作家的意识不如无意识更重要,要了解一个作家,就必须深入了解他的私生活。真实的凡尔纳也就因此一点点地被挖掘了出来。

  凡尔纳的晚年相当不幸。尽管写了那么多畅销书,但他却出现过经济危机,为了给失业的儿子找一份工作,他不得不去恳求别人。更痛苦的是,凡尔纳患了糖尿病,双目失明,听力日益衰退。不过,凡尔纳1905年3月25日病逝时,全世界的人都来哀悼他。

  不过,凡尔纳本人可能更喜欢巴黎一家报纸对他的悼词:“这位会讲故事的老人去世了,这就和飞驰而过的圣诞老人一样。”
儒勒·凡尔纳充满矛盾的另一面――(组图)
墓碑雕像意味深长

  本报综合报道

  儒勒·凡尔纳葬在法国北部城市亚眠。墓碑前有一座意味深长的大理石雕像:凡尔纳背上压着一块巨石,一只手撑在地上,一只手伸向天空,他的目光也望向天空。

  这个雕塑正是这位“未来学家”的写照:一个伟大的、有着无限想象力的作家,他似乎看到了人类100年后的世界。只不过,这位幻想家的一只眼睛上蒙上了一块鸟粪,在墓地树木的阴影下,这看起来相当怪异,似乎昭示着凡尔纳矛盾的一生。(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