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周国平先生相会在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0:58 红网

  去年11月,大雾迷茫,本来预约好要来我校做报告的周国平先生也因此延期了,让翘首以待的我们在迷茫中度过了一个“雨雪霏霏”的冬天。“或许是老天爷让我们在春天相会吧!”周先生幽默地说,让我们为之粲然。

  周先生以他特有的温文尔雅就尊重生命的价值,享受思考的快乐和塑造高贵的灵魂三个方面娓娓道来,把他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用语言的播种机种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一、生命的春天

  周先生说理解人文精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它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把人的价值看得最重要。人身上有三种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头脑和灵魂。其中生命是基础,讲究人文主义第一就是要尊重生命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生命只有一次,大自然是永恒存在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机会在世界上出现。对于每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机会,不应该伤害,对自己的一定要珍惜,对别人的一定要关爱。周先生认为,生命是神圣的,无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从科学来看,生命的起源同宇宙的起源和大脑的起源可以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迷,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

  周先生由此讲到生命和责任的关系。他说,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对生命负责。其实人的一生要对很多事物负责,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死了,没有人能够代替;如果虚度了,也没有人能真正安慰你,一个人真正想要过得有意义,对自己所作所为就要有一个考虑,应该做的就一定要负责任,不应该做的,负不起责任的就不要做。除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外,还要关爱别人的生命,而在于中国,这方面做得却很不够。周先生举例说,在中国古代就有“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生命相对于“忠”和“孝”来是微不足道的。更有甚者“连坐”和“诛族”,一杀就是成百上千人,这些生命一下子就没了,是令人很心痛的事,所以鲁迅先生才会说那个历史是吃人的历史。然而,令周先生深为遗憾的是,在目前的社会中依然存在草菅人命,为了金钱谋财害命的情况。为此,周先生强烈地谴责了那些伪劣食品以及目前的医疗腐败,因没钱而见死不救的现象。

  在周先生认为做为一个社会是好还是坏的评判标准是对于生命的态度。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利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的幸福。好的社会就应该保障个人这个权力。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个人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但是如果追究到底哪方面是目的,究竟是社会为个人,还是个人为社会?个人应该是目的。社会如果没有个人,就仅是一个虚壳,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而只有社会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幸福时才能称得上是个好社会。好社会就要强调利己,但是却不允许损人,这里面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承认生命的价值和幸福。鼓励利己,要承认每一个人的权力,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的,是有规律的,不允许损人。尊重生命就要建立一个合理社会的基础。

  周先生的一番话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生命。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里,生命也感受到和风煦阳的温暖,迎接一个新的开始!

  二、思考的春天

  人是有尊严的,就是因为人类是有头脑的,有理性的,可以认识世界的;还有一个区别是人是有灵魂的,人类思考活着有没有意义,就是有没有灵魂的表现,两者相和就称之为精神。人类不仅是生物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周先生还高屋建瓴地给大家分析了人之所以区别动物的本质所在。

  周先生认为,头脑就是理性。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心,人类最开始的思考就是来自于好奇心,人是有很多好奇心的,爱因斯坦称之为“神圣的好奇心”。人对世界的认识起源于好奇心,有人说哲学起源于人类仰望星空,当每个人好奇的时候,就开始了哲学的思考。周先生以自己6岁的女儿为例说,她问妈妈世界的外面是什么?妈妈说还是世界,而女儿则说是下一“曲”世界——因为唱歌的时候唱完了一曲就是下一曲。她的女儿曾经有一段时间老是考虑什么是时间?怕自己长大,变老。有一次她说想明白了,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她说她刚才说这句话的时候这段时间还没过去,但是说完了,这段时间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还有一次她问世界上会不会还有一个她。周先生笑着说有,可能还会遇到呢。而她却很严肃地说,不,妈妈如果老了,还会有另外一个,只是不是一个样子了——她讲的是轮回。周先生说或许每个人六岁的时候都是如此,六岁以后“哲学”水平就下降了。这引得大家一片笑声。

  周先生补充说,对于儿童的问题,最坏的有三种方式,一是装听不到,逃避问题,二是把问题顶回去,三是随便给予一个简单的答案,这都是不负责任的。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她,与她一块思考下去。好奇心在教育中是最难保持的了,它主要有两大阻力,一是习惯,很多人都一些问题都习以为常了,认为是明白的了,其实并不是真的能懂了,而是见怪不怪了,是麻木了,而科学家总是能够保持好奇心的。二是功利心,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要问有没有用,没有用就不会再去想。周先生指出,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所犯的错误是比较严重的,好像没有用就不学。其实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表现出来。周先生举例说获得诺贝尔奖的光子和X光在当时一点用也没有,直到四十年以后才用上,而量子力学在当时也是被认为投入最多产出最少的,没有价值的。还有就是很多人老是认为知识够用了,不必再研究了。爱因斯坦说,教育没有把人的好奇心完全抹杀掉,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而中国的教育是中国的孩子的好奇心比外国的孩子消失得快,有一个笑话就很能反映问题:在一个夏令营上,老师问孩子们对世界粮食匮乏问题的看法,美国的孩子说什么是世界,非洲的孩子问什么是粮食,欧洲的孩子问什么是匮乏,而中国的孩子却问什么是问题,因为中国的孩子很少问问题。中国的留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总是最用功但是缺少创造力,不爱提问,基本上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人应该是有一个享受未知快乐的能力的,周先生说思考的本身就很快乐。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实用性品格,什么都要问有没有用,一切精神都要归结为物质的有用性上去。周先生认为人为什么为人,如果只归结到物质性上来,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只是比动物更会享受更奢侈一点而已,但精神的满足却会有更大的快乐,把一切精神的追求都落实到物质财富其实是人自身的一种贬低。周先生进一步说马克思思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并非仅是物质上的极大财富,吃好喝好玩好,而是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在物质彼岸的自由精神。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类只需要一点点时间进行物质生产,而发展自己的能力才是生活的目的,必要时间用于生产,自由时间则是发展艺术和科学,它们本身就是目的。一个理想的状态不是为了有用,而是思考,从事思考本身就是目的。爱因斯坦也说为了知识才学习知识。毕达格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但是在当时一点用也没有,却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

  在周先生看来,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一个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培养专家,并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所谓的专家就是训练有素的狗。大学教育的成功之处也不是如何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一是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二是自己拟定书目,通过读书思考。这种自学的能力最重要,是终身的财富,而知识却肯定会忘,即便是能够使用也是很笨的。怀特黑德就说,把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才是教育,教育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思考能力。知识是很容易查到的,而教育是一种自有能力。

  思考本身就是快乐,我们的成功就在于在知识面前取得自由,多么深刻的真知灼见啊,这仿佛是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点燃了一盏明灯。的的确确,以前的思考都太有功利性了,反而迷茫其中不得要领。周先生的一席话犹如给大脑的黑暗带来了黎明,犹如是在严寒的冬天带来了春天。

  三、灵魂的春天

  周先生说他不知道他所说的灵魂是不是基督教中的灵魂,宗教中的灵魂是否存在凭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它是靠信仰。但是人是不满足于仅仅活着,还希望活得有意义,人希望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如果找不到就会感到空虚无聊。周先生所说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性。但是人伟大的地方也就是痛苦的地方,因为大自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目的。在宇宙来说,生命只是一瞬间的,而每个人的生命在生命长河中又是转瞬即逝的,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人类却又超越肉体的更高的意义要求,那就是精神领域。周先生认为,为寻求的过程就是一个更高的追求,就很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就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的结论,灵魂生活本身的意义,灵魂的状态就决定了有没有意义。在这里周先生提到了幸福。幸福从世俗意义上来讲就是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质量,用幸福来概括就取决于灵魂的丰富性,灵魂的丰富是幸福的源泉;从神圣的意义来讲,幸福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幸福,但幸福却是相对的。周先生幽默地回忆说,他大学毕业分到大山沟,在那里居住了近十年的时间,每次到城区都认为那里的人是幸福的,但是如果现在再回到那里,肯定是不愿意的。人的愿望一旦实现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西方有谚语也说“生活,在别处”,如果用愿望来解释幸福,幸福是永远也得不到的。就现在来说,幸福要有一定的物质作基础,如果是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是不会有幸福的。另外幸福还需要成功、爱情、健康、平安等,但是你会发现即便是拥有了这些,有些人还是不幸福的,因为幸福还需要内部条件,真正的快乐还是精神上的快乐。但是快乐也有质的区别,有句话说得好,“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快乐,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一个傻子快乐”。不满足可以品味到更强烈的快乐,但是只有可以比较这两种快乐的人才会真正的快乐,而凡是享受到这两种快乐的人都知道还是精神上的快乐更幸福。

  周先生创造性地说幸福是有器官的,那就是灵魂。身体只有快乐而没有幸福,只有灵魂才会有幸福感。幸福是一种能力,只有具备才会感受到。而这种能力,需要养成独处的习惯。因为灵魂的生成和丰富是需要空间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亲密的朋友,那就是自己。要养成自己和自己交朋友的习惯,不要只有一个世俗的自我,还要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要学会在独处的时候和更高的我谈谈心和自己交流。周先生提议大家在大学时代要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托尔斯泰在和自己的妻子相爱后很是激动,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但是也有些忧郁,那是因为不能给自己的写日记了,他有这个疑虑。果然,他的妻子索妮亚真得看他的日记,托尔斯泰认为自己变得平庸了,不诚实了,开始写妻子喜欢的话了。他没有刻意的隐瞒什么,而是感觉不一样。最后不得已只好写两份日记,一份是给妻子看的,一份是自己看的。自己看的只好藏在靴子里。当他的妻子翻箱倒柜地寻找他的日记的时候,他却于80高龄离家出走了……他真的不是隐瞒什么,而是需要和自己的灵魂沟通。周先生说,如果自己不独处是没办法过下去的,好在他的妻子很好,从不看他的日记,因此他没有离家出走,逗得我们一片大笑。

  周先生强调交往是一种能力,但是独处更是一种能力,不会独处的人往往是平庸的,只会打扰别人,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一个人很可能生活的没有了自己,真的很可怜。尼采说现在的生活就像一条激流,人们没有时间思考了,不可能再产生高贵的文化。

  除了和自己的灵魂交流以外,周先生还强调要和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交流,那就是读书。先生谈了他自己的读书生活。强调一定要读好书,形成读好书的良性习惯,学会享受人类文明的精神遗产。他批评了现在的出版商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经济目的,支配了人们特别是还没有形成自己读书习惯的青年的阅读兴趣。他指出一些所谓的畅销书其实是一些垃圾书,实在不堪一读,只有经过时间考验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

  最后先生谈到了灵魂的高贵性,讲到了诚信,讲到了宗教,讲到了信仰……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应该具有的品格和尊严。让我们在灵魂荒芜的深处,似乎感受到一股万里的春风,长驱直入,让我们豁然开朗。

  有句话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周先生的报告犹如百花仙子飞过春天的大地,在我们的心灵中撒下一朵朵的鲜花。在春天里相会,在青春年华里相会,周先生大概是上帝派来的开启我们心智的春天的使者吧!(稿源:红网)(作者:杨以忍)(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