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有粮企:改革未有穷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1:5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长期以来,我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流通工作始终服务于军需民食和社会稳定,并作出了积极贡献。粮油市场放开后,特别是国家对种粮农户的各项补贴均直接贴给农民,使种粮农户获得了较多实惠,国有粮油购销企业也通过改制获得了新生。但是,近日记者在无为县采访中发现,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改制后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非主产区国有粮油企业生存困难。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本地没有粮源,必须跨地区收购,收购成本明显高于当地国有企业,竞争处于劣势。如无为县粮食储备库,位于县城一侧,远离产区,因而收购粮油得到产区设点收购,其收购成本自然相对较高;无为县东乡的一些粮油收购企业因不是处在粮食产区,也得到该县西乡的产区或邻县的产粮区收购粮食。

  改制成本成为改制后企业的沉重负担。据了解,2003年改制时,辖区内的国有粮油企业尚有2100万元的改制成本(主要是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费)没有支付,按地方政府规定,这些改制成本应由改制后的企业在两年时间内缴齐付足。实际上,2004年全辖区粮食企业经营状况虽然相对不错,但剔除有关经营费用后剩余很少,因而几乎都未弥补应付改制成本。此外,当年辖区粮油企业挤占挪用农发行贷款近7000万元用于改制,其留下的“包袱”也必须由改制后的企业逐年去消化。

  产权制度改革尚未进行,制约了企业发展后劲。由于第一阶段的改革没有触及国有粮油企业的产权制度,因而企业经营者目前不敢也不愿增加新的固定资产投入,造成企业在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方面仍停留在改制前状态。

  企业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银行信贷支持受到限制。无为县国有粮油企业历史包袱重、底子薄,目前改制仅在人员负担上实行了划断,没有根本改变企业的实际状况,其抗风险能力仍十分有限。从调查看,改制后企业的收购资金全部靠农发行贷款,自有资金全无。企业把改善经营条件所需资金的来源仍是依托在农发行,而自身可办理抵押的有效资产又少得可怜,制约了农发行的信贷投放。本报通讯员汤冰本报记者 蒋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