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起步(热点聚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5: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曲哲涵

  低保人群更需要保险

  “最近我都忙瘦了!市政府希望我们今年能提高补偿标准,参保年龄也从女性年满40岁、男性年满50岁一律放宽到16岁,说真的,我们的压力挺大。”3月2日,在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办公室里,团险部经理郭骁婧清清爽爽地坐在记者对面。嘴上说压力大,可看得出,她的心劲儿也蛮大。

  如她所言:“失地农民养老险”是为农民兄弟们办的大好事儿,不敢懈怠。

  刘一容,原重庆市北部新区双桥一社的农民,2002年8月土地被征用后,她参加了新华人寿开办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在每个月都从保险公司领回175元,两年多来共领了5400多元。

  南岸区的农民李大姐也很庆幸自己当初参保。“一个月180多元,买米买菜,油盐酱醋不用犯愁了,细水长流啊。”李大姐说她平时出来做个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顺心,那些当初没参保的邻居们都很后悔。

  按当地标准,被征地的农民可一次获得2万多元的补偿金。郭骁婧告诉记者,以前,农民拿到补偿金这笔“巨款”后,不会合理使用,有的还赌博,很快就把钱花光了。“如今农民把这笔钱交到我们这儿,通过运营受益使资金增值,再加上财政补贴,可以确保每年获得10%的资金收益,共有2000多元钱。”

  新华人寿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这几年在重庆市深得民心。目前参保人数已达2.4万多,占失地农民总数的30%多。可这件好事儿当初办起来并不容易,新华人寿煞费苦心。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生存难题日益凸现,也给当地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2002年,新华人寿重庆分公司在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后向政府提出:保险公司用商业化的运营思路、专业的管理手段,帮助政府解决这道难题。

  政府大力支持。可对农民兄弟来说,2万多元的补偿金,拿在手里热热乎乎,交出来,而且是交到自己不熟悉的保险公司手里,行吗?

  风里雨里,新华人寿的员工挨家挨户地拜访,把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算算账吧,老乡!10年收回本金,20年又赚一份!”

  收益倒是挺高,可农民还有一个心结:“钱一放到你们那儿,还能要回来吗?”

  “本金始终是您的,身故或遇有急用,可以随时退保!”

  心河比冰河更容易感化,农民们怀着期待走进了新华人寿。

  3年来,很少发生因养老保险问题导致的闹事和上访,政府在管理难度和费用方面的压力大大减轻,新华人寿不仅实现保费收入5亿多元,还在农民中声望大增。农民、政府、保险公司实现三赢。

  “总公司发话要全力支持,所以今年重庆分公司还计划开办农民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因为低保人群更需要保险。”郭骁婧说。

  企业要对社会负责

  “低保人群更需要保险。”在北京西三环的新华人寿大厦,董事长关国亮也这么说。

  保险公司要对员工、客户、股东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应社会之需,急社会之急。新华人寿将企业的价值观提炼为“责任”———“有责任意识,才能和时代的脉搏共振,与广大百姓的需求呼应,才有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才能建成百年老店。”关国亮说。

  除了在重庆地区积极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近年来,为求“尽职尽责”,新华人寿不断在产品、服务上大胆创新。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人们谈“非”变色,新华人寿及时推出“附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疾病保险”,将非典纳入“重大疾病”范畴提供保障,开国内寿险市场先河。

  非典之后,为向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保障,新华人寿又于2004年初首家推出“附加传染病疾病保险”,保障范围包括鼠疫、狂犬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7种甲、乙类传染性疾病。而保费却很低廉,只相当于重大疾病保险金额的2‰。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寿险公司而言,短期附加险风险较大,含金量并不高。“附加传染病疾病保险”新品推出的意义更在于它的“服务”性上。

  2000年,新华人寿开始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在天津大港区开展“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的试点,按照天津劳社局规定的赔付范围和赔付比例,为大港区14万职工报销超过4万元以上部分的住院医疗费用。

  这些年,不少保险公司都把产品定位在低风险、高收益的“高端客户”身上,热衷于开发分红险、投连险等理财型产品。而新华人寿却响应政府和保险监管机关的号召,重新把目光转向保障型产品。他们接连推出了“少儿成长计划”系列少儿险、“健康天使”重大疾病保险、“红双喜·养老无忧”等90多款产品。多样化的产品适应了客户丰富的需求,市场反响良好。

  增实力 强服务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就是企业必须赚钱,没有实力何谈开发产品,何谈参与公益,何谈服务社会?不赚钱甚至赔钱的企业承担不起对国家、民族、社会、员工的责任。”关国亮说。

  投桃报李。新华人寿对社会的真诚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回馈———他们的确赚到了真金白银。1995年成立至2003年,新华人寿的保费收入实现“八级跳”。2004年,在全行业发展速度整体放慢的情况下,新华人寿保费收入189亿元,增幅达9.5%,仍然保持了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

  继2000年成功增资扩股,2005年成功发行13.5亿元次级债,公司的资本实力、偿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后,关国亮表示,2005年新华人寿将全力以赴进行集团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到2005年底,完成控股公司框架的搭建工作,也就是在新华保险集团之下,有寿险、财险、资产管理、健康险、养老金、经济公司、代理公司这七大公司组成的,以寿险为核心的保险集团。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周到、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履行我们对客户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他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电话服务中心、柜面服务中心和网站三大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公司已在全国大部分作业城市实现了服务柜面的标准化,推出了触摸屏查询系统;同时,在全国所有作业城市开通和运行统一客户服务号码“95567”,部分城市还建立了短信服务平台;网站的服务和宣传功能也进一步得到加强。2004年,新华人寿客户服务体系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大提升了客户服务整体水平。

  昂首前行,向国际一流的金融集团迈进;垂眸顾盼,从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起步。新华人坚信:“尽责任,必然会出效益。”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21日 第十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