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长钻天打洞送子参赛 万余“小儿郎”赶考小学“奥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9:40 武汉晚报
家长钻天打洞送子参赛万余“小儿郎”赶考小学“奥数”(组图)
  图为低龄化的数学培训,重压之下的“小二郎”。这压力不光来自家长,也来自社会。(记者 金思柳 摄)

  3月13日,2005年度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开考。武汉五个考点被挤得水泄不通,赶考的除了10300名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还有成倍的满眼期待的陪考家长们。

  绝大部分选手是即将升学的六年级学生,也有少量五年级学生来提前预热。考场内,孩子们冥思苦想;考场外,家长们讨论热烈。尽管素不相识,但共同的话题能迅速把他们粘合在一起:“怎么弄到准考证的?”“钻天打洞,托了好多人呀。”“听说航空路有个老师蛮会捉题的。”家长围到一起,交流着经验。

  各式社会培训机构,不失时机向家长们现场推销。尽管考试只有短短一个小时,但每位家长手里,都攥着一大把培优资料。

  万名参赛孩子注定无缘获奖

  走出考场的孩子们,大都面无表情,情绪不佳。“题目太难了,老师从没讲过。”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流着眼泪,对父母说。

  18日,记者从奥赛举办方获悉,约有1500名小学生从这次预赛中胜出。半个月后将角逐决赛,最终有300人能获奖,其中一等奖30人。也就是说,万名参赛者中最终能获奖的不足3%,绝大多数孩子只是尖子生们的“陪考”。

  这个比例与专家判断是一致的:只有5%智力超常儿童才适合学习奥数,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武汉“奥数”考生连续两年翻番

  对于各种中小学竞赛,教育部门态度明确,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批准的各类赛事;即使批准的赛事,很多学校也不热心,担心惹麻烦。

  本届“奥数”,几乎一半的学生,是通过社会培训机构报名的。

  与教育部门打压、低调的态度截然相反,家长送孩子赶考的热情愈演愈烈。据悉,报名“奥数”学生去年4000人,前年2000人,今年猛然爆棚,跳涨到万人,令举办方也始料未及。

  其实热起来的,不仅是“奥数”,只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竞赛,无论正规与否,家长们都会不惜血本,把孩子送进考场,指望拿回一份证书。一位教育官员深有感触:“我见过的证书真是五花八门。真是可怜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学生也兴起“考证热”

  为何送子赶考“奥数”?大多数家长并不是希望孩子长大成为数学家,而是希望获得一张证书,拿到跨入名校的敲门砖。

  在汉口考场,一群家长围住了记者:“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输不起呀,谁不想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电脑摇号,没那个运气;要择校,没那些钱也没那个关系。只能逼着孩子四处赶考。听说奥数证书含金量高,学校抢着要人,那多光彩。”

  知情者介绍说:“小升初不允许考试,但名校都需要好生源,于是有了内在默契。去年获得奥数一等奖的30名孩子成了香饽饽,都进入名校实验班,还免交择校费。”

  客观存在的教育潜规则

  “奥数热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必然结果。不管你承不承认,中小学教育圈就有这样的潜规则,存在就是合理的。”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如是说。万名小学生赶考奥数,市一中高中部副校长蔡旺森提出他的见解:每年武汉也有200余名成绩优异的奥赛考生被著名大学提前录取,但高中生中并未因此赶考成风。“孩子念小学时,家长期望值很高,孩子听话也能够配合;到了初中孩子成绩定型,自主性强了,家长也变得实际了,因为再逼只会适得其反。”

  至少2/3孩子在校外培优
家长钻天打洞送子参赛万余“小儿郎”赶考小学“奥数”(组图)
图为培优班经常可以见到家长陪读。(记者 金思柳 摄)

  要想在竞赛中拿奖,孩子就必须培优,于是社会上各种培优班办得风生水起,赢得家长们的青睐。记者在武昌紫阳路口,随机调查了15位六年级小学生,其中8人参加了校外培优,有5人表示是自愿的。

  “我们学校,至少2/3的孩子在校外培优,因为这里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会更高。”水果湖一小校长郑奇介绍说。每到周末,水果湖步行街上各种培训班就会人满为患。

  不过,目前社会培优机构良莠不分,在校大学生、退职老师……无需开证,似乎什么人都能开办奥数班。有人假借黄冈高中名师之名,有的自夸擅长捉题,各种说法,把盲目跟风的家长们也弄糊涂了。

  但几乎没有哪所学校会主动组织培优。“我们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大众,不是少数精英;是开展素质教育,不是应试教育。不过实际操作中,学校会面临矛盾,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要求。”郑校长说。

  比如大部分家长看重的是学习成绩。学校减负,孩子们回家只留一个小时的作业,他们便给学校提意见;学校搞素质教育,在周末推出“儿童经济跳蚤市场”,个别家长认为是花架子,耽误了孩子培优。

  曾经有学校想对学有余力的孩子进行训练,但马上会被没能入围的家长举报。“现在上面查得严,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冒这种风险。”汉口一位资深教师如是说。

  “奥数”培训热潮催生“刘嘉神话”

  要提奥数,就不能不提刘嘉。16日,记者采访到了被江城家长誉为神话的刘嘉。

  刘嘉看上去很精神,35岁,高中肄业,痴迷数学,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数学培优。全市有5000余名中小学生,每个周末会到他创办的明心学校接受奥数培训。本次奥数预赛中的4位满分得主,均是他的高徒。

  应该说,刘嘉对数学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他推崇明心见性,希望帮助学生打开智慧之门;他不仅要培养奥数冠军,更希望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他的教育自成体系,注重渗透式,反对急功近利,反对把孩子培养成解题机器。

  但刘嘉的教学方式却是残酷的:3月初的入学考试中,有500余名考生成绩在0-9分,被挡在门外,对于这些学校成绩并不差的孩子来说,这种伤害很难弥补;进校后学生按成绩分班,按成绩排座;每半年类似的考试再来一次;刘嘉会亲自带8个班,考进了刘嘉班,是这所学校最高的奖励。

  “考试就要考出差异,要学生能够见贤思齐。”“我的口号是不怕考零分,可怕的是自信心是零分。”刘嘉的这种教育理念,让很多孩子和家长不适应,每年约有20%的学生自动选择离校。

  采访中,刘嘉也承认,奥数培优确实是把双刃剑,一旦把握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他提醒家长要有理性的态度,摆正位置,培优不是为了得奖,因为得奖的只是少数。他认为家长不是督战者,而要做政委,及时帮助疏导孩子,减少伤害。

  对于“奥数”热潮不能只堵不疏

  “奥数”,这个本属于少数人驰骋的领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不得不正视起来,陷入学还是不学、怎样学等难题之中。

  蔡旺森副校长从事数学教育多年,他认为奥数旨在从中小学生中选拔有数学天分的孩子,本身没有错,帮助有特长的学生开发潜能,帮助数学一般的学生开拓思路,解决问题。但如果将奥数与升学捆绑在一起,急功近利,让那么多的孩子陷入题海之中,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他建议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志愿,不要威逼培优赶考,更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孩子在小学阶段,只要有了理想的思维方式,做人的基本标准,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态就足够。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郑奇校长提醒家长们。

  还有专家认为,对于奥数热只堵不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奥数热源于竞争的压力,而竞争的压力又来自于教育资源的稀缺。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还远未满足人们上好学校的要求,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分野还太分明。这已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文/记者 胡 俊)(来源:武汉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