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对待死刑态度看中国司法改革“务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9:40 中国新闻网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数日前,举世瞩目的中国两会落幕之际,温家宝总理举行了例行的记者会。会上就西方关心的中国的“死刑问题”回答了一位德国记者的提问。

  温家宝说,“中国正着手进行司法制度的改革,包括死刑的核准权收回到最高人民法院。出于我们的国情,我们不能够取消死刑,世界上一半以上国家还都有死刑。但是,我们将用制度来保证死刑判决的慎重和公正”。

  温总理上面这段朴实无华、绝少意识形态色彩的谈话,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面对包括死刑在内的诸项司法改革所奉行的务实态度。这种务实态度建立于对中国三个基本国情的深刻体察之上。

  首先,死刑对中国社会犯罪具有不可低估的震慑作用。这不仅源于降低恶性犯罪的现实,也源于文化。中国改革开放25年,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但就犯罪与受罚的观念来说,中国人仍然秉承“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传统文化。老百姓心目中这一“公正”的尺度,并未变化。尽管部分精英阶层开始接受某些西方国家“杀人不偿命”的观念,但尚未真正形成气候。

  中国人不是不知道西方的生命至上理论,也不是没听说西方某些组织所做的“取消死刑并未提升恶性犯罪”的调查,而是他们没有被说服。从理论上证明死刑没有震慑作用,不合事物的常情常理,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如果就是否应该取消死刑进行全民公投的话,正方必然惨败。这是围绕死刑问题当今中国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国情”。所以温总说“我们不能够取消死刑”。

  第二,中国在死刑的量刑、核准、执行等司法环节上,确实存在让人诟病的地方。特别是某些地方法院,由于对死刑判决不慎重造成冤案,平反都来不及。如果判决后有高一级司法机构把关,这样的冤案可能是可以避免的。这是中国的另外一种“国情”。因此温总表示:死刑核准权收归高法。

  第三,应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积极接受西方经验,积极在各个层面“与世界接轨”是分不开的。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最大限度的慎重对待死刑,逐步减少死刑,乃至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最终取消死刑,应该被看成是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国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已经与西方“接轨”,但在做法上,肯定与中国其它方面正在进行的改革一样,采取渐进方式。而突变只会影响中国的社会稳定。也许正是鉴于此,中国有关最高司法当局才会作出“中国将逐步减少死刑,设立更多的长期刑期”的承诺。

  围绕中国对待死刑的态度,我们看到中国当局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指导下进行司法改革的尝试。这种尝试之所以可贵,由于它没有套上意识形态的桎梏,更由于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现实之中。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评论员文章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