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今年将告别“下岗职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10:08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基本解决国企下岗职工问题。一度成为中国总理头号“心病”的下岗职工问题,也许就此将成为历史名词

  941万,600万,410万,260万,153万。

  这分别是1999年和2001年至2004年,中国“下岗职工”的数字。而到2005年年底,这个数字或将趋于零。

  信号来自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字一顿地讲道:“今年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今后企业裁员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

  这意味着,自1998年以来出现的“下岗职工”这个名词,到今年结束时或许会成为历史。

  “下岗职工”将成历史名词

  1998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基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目标,并决心花三年时间,也就是到2001年基本解决国企裁员的问题。

  国企裁员的解决办法是“准市场化”的:并不是裁员后就不管了,而是建立再就业中心,被裁的员工档案还保留在原企业,这部分人被称为“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可得到基本的生活费,企业有义务为其上各种社会保险,如果再就业或自谋出路还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政策、工商登记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等。

  国企改革推向纵深后,下岗职工人数每年都在累加,尤其是1998年至2000年,每年人数都维持在700万~900万之间。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当初的三年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这次报告提出今年争取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这个目标,相信是可以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说。他的乐观,首先是因为2000年后下岗职工的人数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1年为600万人,2002年为410万人,2003年为260万人,而2004年已经降低为153万人了。

  虽然在再就业中心享有各项保险,但下岗职工还是要努力找新工作,否则3年后会转为失业,基本生活保障由失业保险来解决。失业保险也有时间限制,最长的是24个月,在此期间还找不到工作,便只能进入城镇低保了。下岗、失业到低保,搭建了三条针对国企裁减人员的保障线。在各方的努力下,国企下岗工人的数量一减再减,一部分人再就业,还有一部分人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到去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并不完全指并轨的下岗职工)达1058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211万人,有419万人领取着失业保险金。

  在此背景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下岗职工”的说法将消失。

  据他介绍,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等12个省市实现了国企下岗职工从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并轨后,就不存在“下岗职工”了,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也都将被取消。

  温总理在报告中还提到,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据此,张车伟认为,国企裁员目前已在收尾,国家再加大投入,今年年底一定会实现基本解决下岗职工问题的目标。

  国企职工原有5000万人,根据政府的统计,从1998年至今,裁员累加已近3000万,7年时间裁掉十分之六的人员,“这个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这么大的裁员能够平稳过渡到现在是个了不起的成果”,张车伟感慨道。

  国企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

  张车伟认为,国企改革的大规模动作已经结束,“下岗职工”是其中的一个遗留问题。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持不同意见。

  在他看来,中国的国企改革是渐进式的,先易后难,而今正处于攻坚阶段。一部分集体企业、几百个大型国有企业,还有垄断性企业的改革正摆在面前,而这些企业要改起来非常难。

  他分析,垄断性企业、大型国企的改制很难。一是这些企业长期形成某种生产方式,技术设备陈旧,与市场不太接轨,客观上不能得到市场资金支持。二是企业办社会负担很重。像西北的某有色金属公司,除了火葬场几乎什么都有。中央早就提出要解除企业负担,把社会职能转交给社会,但是现在的财政体制还没能将其理顺。

  即使是像民航、铁路等垄断性国企,丁也认为,改革是迟早的事。而这些企业需裁减冗员的数量也非常巨大。况且,100多万家事业单位的改革还没有全面进行,为了提高效益,3000多万人的事业单位被裁掉数百万人也是正常的。

  精简冗员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稳妥地安排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下岗和再就业,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

  下岗职工的问题是国企改革迟早需要支付的成本,东德的问题是通过西德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俄罗斯通过货币贬值让全社会承担改革成本。我国目前也在做着积极尝试。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提出,可以考虑将企业拍卖的钱拿出一部分支付给这些被裁的员工,以补偿他们过去以低工资实现高积累,为推进国家工业化所做出的贡献。但是也有人指出,很多国企已濒临破产,卖无可卖。

  另一方面,尽管下岗职工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但是他们的再就业却越来越难。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下岗再就业率基本能达到60%~70%,2004年却只有30%多。

  据统计,每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约为2400万到2800万,但是2003年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也是新增就业岗位900万,这意味着仍然有1500万人不能就业。新生劳动力都很难找工作,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的下岗职工困难更大。这也是今年国家增加再就业资金支持的主要原因,这些钱将主要用于下岗职工的“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

  因此,虽然“下岗职工”被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但并不能说国企裁减的富余员工问题已完全得到解决。

  “所以,现在就说‘下岗职工’成为历史名词还早了一点”,丁元竹说。

  农民工问题愈加凸显

  数年以来,“下岗职工”一直是中国政府最忧心的事之一。而现在,农民工问题成为了政府关注的另一焦点。

  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使得进城农民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万~1500万人,目前进城的农民工已经累计有1.2亿至1.3亿人。

  丁元竹认为,从绝对数量上看,今年不到200万的下岗职工与每年新增的1200万至1500万的农民工,历年累计的3000万下岗职工和1.2亿进城农民相比,目前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三农”而不是国企。所以在讲完“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后,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可视为中国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信号。

  “报告显示出,中央对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矛盾的认识也到了新的阶段,”丁元竹说,“过去将国有企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关注下岗职工,现在则更加关注农民问题。”

  而且,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地将再就业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张车伟认为,过去国家政策只是考虑到国有企业职工,三条保障线都是针对他们而设的。如今将其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职工是很大的进步。以此逻辑推论,将来私企裁员也应纳入保障范围内。

  循着这样的步骤,一个不仅是针对某个特定人群,而是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网,才是中国政府的最终目标。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刘英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