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龙井满地跑 “翁龙满杨”欲树新品牌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13:27 钱江晚报 |
-新茶未开摘,白堤上“西湖龙井”现炒现卖; -名字已取消,茶市里“浙江龙井”到处挂牌; -开价1万元,狮字号“翁龙满杨”欲树品牌。 新闻事件 狮字西湖龙井要打天价牌 3月17日,来自翁家山、龙井村、满觉陇、杨梅岭四个村庄的茶农代表自发组织起来,在满觉陇路石屋洞内,对如何拓宽当地特有的“狮峰”龙井的销路进行了商量。他们打算成立一个联合经营的实体,目前正在注册以每个村头一个字组成的“翁龙满杨”品牌,把四个村集中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集中收购、集中炒制、集中销售,把龙井茶的质量和销路搞上去,把西湖龙井茶做得更加正宗。据牵头人邱泽翔估计,今年他们最贵的10公斤茶要卖一万元半公斤。 新闻背景 据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介绍,龙井茶是历史传承下来在杭州西湖乡一带种植的绿茶。1949年以前,有“狮龙云虎”之称,狮,即狮峰山、上天竺一带的一些茶园;龙,即龙井、翁家山、满觉陇、双峰一带的一些茶园;云,即云栖的茶园;虎,即虎跑的茶园。1949年后,云、虎逐渐淡出,新增加了梅,即梅家坞、云栖一带的茶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龙井茶的品种和炒制方法无偿地被各地学去,最鼎盛的时候周边有11个省在种植炒制龙井茶。但由于土壤、气候等不同,毕竟口味有所不同。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一级品茶师、高级工程师沈红介绍说,狮龙梅这三个字号之间并没有特定指哪个质量好,哪个质量差,它体现的是不同产地茶叶的不同特点。如狮峰的茶叶香气和口味比较突出,外表呈草米色;梅家坞的茶外形翠绿,平扁光滑,而双峰一带,也就是“龙”字号则味道较浓。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炒制手法的不同都会影响到茶叶的不同。 外地茶在外形和口感上与西湖龙井比还是有差距的。外形幼嫩、颗粒比较小。外地茶外形看可能比较绿比较漂亮,但是口味很清淡,喝第二杯就没味道了,有的还有青草气。 新闻调查 是什么原因压得“狮”字号龙井卖不出去?记者来到西湖边、茶叶市场、梅家坞、满觉陇等地进行了调查。 假冒茶叶惊现西湖 真正的西湖龙井今年还未开采,但在市面上却已经有商家打出了“西湖龙井2005新茶上市”的招牌。昨天上午,记者看到孤山路楼外楼旁和省博物馆边的旅游纪念品小店都看到了炒茶工在炒制新茶。“这是2005年的新茶,很香的。”看见记者有兴趣,一名男子立即从店里走出来向记者介绍。“这是今年的西湖龙井,是我们自己茶地里摘的。价钱有点贵的,155元一两。”该男子表示,自己是狮峰一带的农民,这批茶叶是特地赶在前几天的那场大雪之前采摘下来的,“叫‘春前’茶,是赶在3月20日春分之前摘下来的,比明前茶要好喝得多。”记者特意看了看,茶叶比较小,颜色青,很干净,闻了闻几乎没有香味。 事后,记者从多位茶农和茶叶经销商处得知,市面上叫卖的“今年新茶西湖龙井全部都是假的。”大多是温州永嘉那里的乌牛早,价格便宜的只要150元半公斤。 “浙江龙井”喝到头口水 在杭州老大坊一带有个茶叶市场,那里林立着很多茶叶专卖店。记者昨日看到,几乎每家茶叶店的门口都挂着“龙井新茶,现炒现卖”的字号。记者走进一家名为“聚茗堂”的茶叶专卖店,问店主今年的龙井新茶到了没,店主马上就从一个铁桶中拿出了今年的“龙井新茶”。这些新茶色泽鲜艳,叶面扁平较宽,香气还可以。店主毫不隐瞒地说:“这是浙江龙井,温州永嘉产的乌牛早,那边的温度相对杭州较高,因此每年产茶的时间都比杭州的西湖龙井要早,现在杭州市场的鲜叶子都是从那边过来的,价格也比西湖龙井便宜不少,差的也就150元半公斤,好的也要700多元半公斤。所以不少买茶叶送人的都会买这批茶叶。” 老百姓都有喝明前茶的爱好,以为越早的茶叶越好。冲着这个“商机”,大量产自浙南的茶叶冠以“浙江龙井”涌入杭州,虽然在品质口感上不如西湖龙井,但却在时间上占尽了先机,吃到了头口水,对正宗的西湖龙井茶的销售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据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介绍,根据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规定,现在的龙井只有“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名称,使用“浙江龙井”这种名称混淆视听,属于违规,可以要求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部门查处。 新闻调查 缺品牌还是缺市场意识 按照满觉陇人的说法,“狮龙云虎梅”狮是排在第一位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乾隆御封十八棵御茶是狮字号的,如今惟一的中央礼品茶基地是狮字号的。但同样的茶叶等级,去年梅家坞的西湖龙井最高卖到2800元半公斤,所谓的“浙江龙井”也能卖个1200元半公斤,而满觉陇只不过1000多元半公斤,还有很多卖不掉。 满觉陇村的邱泽翔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茶农没有统一的品牌。他说梅家坞的成功启示了他,品牌也是价值。但他们不能走梅家坞的老路,要走高端路线。他已经与狮峰山、满觉垅等四块土地的农户签下协议,定点采摘高档龙井。他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村委会和村民们的支持。 是否是这么回事?记者前天中午来到了梅家坞。一进入梅家坞,眼前一亮的是柏油马路边溪水潺潺,两边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再远处含芽待产的茶树整齐地排列在茶山上……我们的汽车一路开过去,村民们不断地招着手,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吃农家菜、品龙井茶。 礼耕堂的翁老板擦擦额头上的汗,告诉记者:“早在我爷爷的时候,梅家坞人就有了经营意识,把茶叶销往上海等几个大城市。这几年,由于农家菜的带动,梅家坞的名气越来越大,政府又帮助打通了隧道,改造了民居,游客上门品茶的就越来越多,茶叶自然不愁销路了。” 春娟茶馆老板娘孙春娟说,“梅家坞”三个字叫得响,是无形资产。而且这里的茶园保护得好,游客来了就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茶园,碧绿碧绿的很漂亮。按道理,狮峰的茶叶是比我们这里好一点,但我们的炒功好,茶叶外形漂亮,细长、光滑、碧绿,卖相就好。 下午记者赶到了满觉陇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付景象。满觉陇路比较狭窄,两边的农民楼房一幢接着一幢比较破旧,有的裸着水泥墙,有的裸着红砖墙。路面上除了施工人员几乎没有人,幢幢楼房里传来“沙沙”的搓麻将声。 曾当过满觉陇村村书记的左文友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比较小富即安,一年也就忙两次,一次桂花、一次春茶,其余的时间就是搓麻将。“满觉陇的村民路子不多,靠朋友带生意卖茶叶养不活自己,很多村民靠房屋出租赚点小钱。”左文右惋惜地说。“龙井卖得好一点,翁家山、杨梅岭是靠村民出去拉点散客回来解决茶叶销路。”这样的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茶叶的销路。 看来,除了政府支持、品牌效应外,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市场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