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未曾就业先择业,现实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16:46 新民晚报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签约高峰期,许多普通及民办高校的学生已“名花有主”,但不少名牌大学学生还迟迟不肯签约——未曾就业先择业,现实吗?

  只盯高薪外企

  “我已签约了,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小张同学是本市某应用型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学校算不上名校,但长期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早在二三年级,就安排本科生到与其专业相关的大企业实习。实习期满到了就业期,企业便自然而然将他收留下来。小张介绍说,班上很多同学情况与自己相同,已“名花有主”。

  与在这所普通高校的见闻不同,记者在复旦大学听到这样的声音:“工作太难找了。”国际金融专业的一个女生,为找工作已参加了9场招聘会,投出了20多份简历,但始终没有听到哪一家公司的回音。这个女同学成绩优异,据她说,招聘会上很多国有企业对她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但她却只将目标紧紧盯住高薪的外资企业,“不到最后时刻,决不妥协”。问其原因,她说:“到外资企业就业说出去体面,我是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更应该找外资企业。”一时间,她的择业成了难题。

  高不成低不就

  在复旦大学等几所名校,像这个女生这样的求职者并不少见,他们自我期望值高,自我感觉也较好。有的大学生其实已找了工作,但临到签约时就想:“我应该还有更好的机会吧。”因此迟迟不签约。眼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好机会可能稍纵即逝,为大学生趋之若鹜的高回报、高收入企业,可能看中更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于是,一些名牌高校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复旦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秦老师介绍说,在复旦,往往是企业自己找上门开招聘会。而一些普通高校,是学校跑企业去推销自己的学生。如此,不少名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出自“精英教育”,未能对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环境做一个正确的评估,千军万马涌向知名企业、高薪企业这座“独木桥”。

  “独木桥”难走通

  沪上就业专家指出,名牌高校学生当前要认清两件事。一是上海正在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城市,职位竞争异常激烈;二是企业用人现在更注重工作经验和实际的专业水平,哪所大学毕业、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在这两个大前提下,名牌大学生的优越意识过强对求职颇为不利。

  看来,那些名校大学生们,放一放“身价”,降一降“标准”,先就业再择业,才是比较现实的求职策略。

  本报记者张炯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