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17:41 海峡都市报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晨行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老王是泉州最后的摆渡人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正在热建中的大桥双溪小景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归家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闽渡0816”泉州交通史上最后一艘渡船的牌照

溪洲渡口的最后回眸(组图)
“40年前,我媳妇就是坐渡船嫁过来的。”

  N李贤斌叶永坚/文林良标/图

  见到记者的镜头,叼着烟的摆渡师傅老王乐了:“又来了!我都成名人了。”

  王师傅今年40,黑黑壮壮,是双溪里泡大的溪洲人。去年7月,他结束了采砂的活计,接过老辈人手里的竹篙,从此成了南安溪洲渡口的摆渡人。

  王师傅自己也没料到,他会成为溪州渡口的最后一个摆渡人。这个泉州的最后一个内河渡口,目前已打好桥桩,过不了多久,双溪大桥一落成,这个渡口也就取消了。王师傅和渡口,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天渡百余人

  正说话间,有一年轻人要从井兜这边到对岸的溪洲村去,骑着摩托车,连人带车一起上船,让记者感觉挺新鲜的。记者也跟着坐上船体验一番。这是一艘很简陋的小舟,船身破旧、狭小,船底铺了木板,船板两侧以铁栏杆固定,或坐或倚,可以随便。因船篷低矮逼仄,容不下几人,一趟只能运载六七人,多了就得等下一趟。竹篙一点一划,船身离开岸边,手摇发动机“突突”鸣响,船驶离岸边向河中滑去。只见溪面浮萍星星点点,岸边倒影层层,让人心灵一下子就清静了下来。正遐思着,还不到两分钟,船就到对岸了。

  候客的间歇,王师傅与记者聊开了。王师傅说,干这行,人得勤奋,每天早上准六点,你得到船上,要不村民就得等你,村民没事不会早早就出去。晚六点,进村的走了,出村的回来了,才能收工。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从溪这头到溪那头,有人来出发,没人时候就休息。王师傅每天的日子,就在这条溪上来来往往中打发。简单,但充实。当然,遇到洪水暴发、刮大风等恶劣天气,船就得停止渡运,王师傅就可以回家歇息了。

  “那一天有多少人乘坐渡船呢?”

  “百来人吧!”王师傅很随意地说。“多少收入呢?”“溪洲村人不收钱,外村人一趟1块,每天几十块吧。”再问王师傅这个渡口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他摇了摇头,反正从他记事起就有了。

  渡口也有过“黄金时期”

  67岁的王金起老人,是村里最老的摆渡人。

  老人回忆说,他20多岁就与船打交道了,过去是帮助运货物,62岁时才开始从村里接过摆渡的活,去年才退下来。老人又说,溪洲村900多口人,外出主要就靠渡船。不过,以前溪上有两个渡口,一个叫龙宫渡,另一个叫井兜渡,后来这两个渡口被撤并为现在的溪洲渡。“40多年前,我媳妇就是乘坐渡船嫁过来的,这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渡口最热闹的是在十几年前。那时溪洲村大面积种植大蔗,村里的船最多达到了30多艘,大伙都将大蔗运往糖厂榨糖。糖厂倒闭后,10吨以上的船便改运石头,村里凡是石头砌成的房子,每块石头全都是靠船运进来的。这几年,带发动机的铁船出现了,专门运沙卖到金鸡沙场。

  由于村民进出村都得靠渡船,不方便,运载能力也有限,交通的落后,困扰着村子的发展。前些年,曾有外村姑娘嫌弃村里不通公路,死活不肯嫁到溪洲村。

  听说不久后渡口要被撤销,老人轻轻叹了一口气。看得出来,老人对渡口的感情,是复杂的。

  关于双溪桥的期待

  “双溪公路大桥建起后,溪洲村就不再是别人眼里的‘溪那边’了。”王金起老人点上一支烟,话题扯到了“撤渡建桥”上。村里人早就盼着有一座桥了,年初,一说建桥,村民们都情绪高昂,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双溪桥是全村人的出路。”王金起老人感慨地说。有了桥,村里与外界的距离就拉近了,村民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好。

  新选址建设的双溪公路大桥就在溪洲渡口旁,已经打下了石墩。据悉,双溪公路大桥设计为两车道,桥宽9.5米,其中行车道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栏杆宽1.25米;桥面标高按50年一遇水位控制设计,抗震基本烈度达到7度。工程计划今年底前完成。

  桥建起,渡口消失。关于渡口的回忆,也将渐渐被溪洲人淡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