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集装箱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1:18 今晚报

  在大学里,李教授一肚子的哲学,上课时讲的都是稀松平常的身边事,理儿却极深,于轻松逗乐之中,阐释深刻命题。

  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叫“集装箱效应”,翻书查找它究竟处在哪一章节,却不得结果。李教授说:“集装箱效应是我创立的,书上没有。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理论,先来听一个关于集装箱起源的故事———”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是美国北卡罗来州的一名农村青年。1931年,他购买了一辆车跑运输,因为刻苦勤奋,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他接到的货运业务是直送港口码头。1937年夏天,马尔科姆把一车木材紧急送往码头,下车装船时,离轮船开行只有6个小时。他急得不行,生怕误了装船。木材上船刚刚结束,船就鸣笛起航了,马尔科姆有惊无险。

  打这起,他就在琢磨一个问题:能不能把货物一次性送到船上,从而节省劳力和时间?

  通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马尔科姆·麦克莱恩终于发明了储装箱,解决了装船慢、货物累积量小的历史性难题。1955年,他收购Pan·大西泽公司,着手将自己的发明付诸现实,把公司里的油轮改造成储运货物的大金属箱———即现代集装箱雏形。

  1956年4月16日,他的第一支集装箱船队“理想6号”驶出港口。从此世界储运史悄悄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集装箱用于储运,码头装卸时间大大缩短,由数天压缩到数小时,而且每一艘船只的储运量比以前提高了5倍,美国到欧洲的货运时间足足减少了4周。

  故事讲完了,李教授说:“你们都知道‘利润最大化’是工商业界的一条铁律,与此类似,储运行业也有一条:货物储运量接近运输所能承受的极值,就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也就是我所说的集装箱效应。”

  说到这儿,李教授话锋一转:“人生也莫不如是。做人就是要把自己潜在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才会拥有集装箱人生,得到沉甸甸的收获。”

  大学毕业多年,“集装箱效应”还深深地烙在大脑里。人生就是一艘空的远洋轮船,我们的目标就要巧妙地造出一只只集装箱来,凭借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把智慧、才情和学识化作“货物”去充实。灵活运用“集装箱效应”,我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多的人生之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