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招聘单位“门槛高”毕业生咋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2:14 云南日报
招聘单位“门槛高”毕业生咋办(图)
杨 峥摄

  春暖花开的三月,各种毕业生招聘会纷纷举办,继3月10日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云南省师资类毕业生求职洽谈会之后,11日云南民族大学的双向选择洽谈会和12日省人才市场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型求职招聘会也相继举行。笔者几进招聘会现场采访,感受到了广大面临就业的毕业生的压力和种种无奈,部分同学“一毕业,即待业”的残酷现实,逼迫他们穿梭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同样,各高校也在接受社会的检验与评判。

  毕业生充分准备,调整心态

  毕业生在逐步认识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调整心态。云南民族大学英语专业的一女生认为民大的毕业生在竞争师资类岗位时很难与师大相比,“虽然我学的是英语专业,也自信能够讲好课,但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简历很难投进去。”2005年仅仅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就有195名毕业生,汉语言文学有247人,学校必须考虑培训成本,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讲求“实用原则”,因此非师范毕业生如果没有很充分的准备和明显的优势很难抓住先机。所以毕业生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

  很多求职者是通过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招聘会来增加社会阅历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原先天真不切实际的想法逐渐被理性客观的认识所取代。云南大学的王同学现在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云大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竞争优势,自信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自负,期望值越高,失望值也就越大。着急是没有用的,应该找适合自己的。我以前真是太盲目了,眼睛只盯着名企国企,其实有些民营企业私营经济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据资料显示,日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的70%,美国占90%,而我国还不到40%,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只要就业观念转变,大中专毕业生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建功立业。我省每年都组织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教育部、团中央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我省也呼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志愿服务贫困地区。就业的路子是很多,关键还是观念要转变。

  高校重视品牌 扬长避短

  除学生自身实力外,在职场上比拼的还有学校的社会品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就业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学校自身品牌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品牌是多年文化底蕴的积累和社会认可程度的集中体现,老牌名校自然不能放松对品牌的巩固提高,而尚未发展成熟的高校也不应自甘落后,应通过多种方式、多层途径,加大对在校学生的能力、技能和经验的锻炼和培训,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内在人力资本含量,提升自身的社会品牌。对于毕业生而言,增强竞争实力的关键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教育部门应当联手其他部门和机构,在观念、制度、体制、组织和规则等各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调整和创新,通过挂职锻炼、职业见习、岗位实习、青年人才结构、人力资源状况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减少毕业生求职的障碍。

  招聘会以人为本 重视质量

  值得一提的还有,火爆的招聘会接二连三,而应届毕业生是不少社会招聘会的参会主力,但左看右看,部分参会企业轻学历、重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是最常见的职位要求,而且这些企业大都对应届生不感兴趣。在清华大学BBS的就业版上,更有学生发帖呼吁:“不要再参加这样的‘骡马大会’了。”云南大学中文系的付同学就表示:“有的社会招聘会,常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很多单位要求工作经验,可是没毕业哪来的工作经验?但是没有办法还是得参加,虽然很拥挤、很辛苦,但是毕竟还是有所期待。”有统计显示,由于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2-3年的工作经验,有35%的被访毕业生表示,因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面对严酷的就业现实,首先,毕业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准备,扬长避短,转变观念,“先就业再择业”,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而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政府部门则以“就业优先”政策目标为指导,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强人才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多举办真正切合学生实际的招聘会。

  崔丽娟 (云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