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招聘设槛,是形势不是歧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3:00 信息时报 |
认定这个民营企业招聘有无存在“歧视”,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回归到“歧义”这词的本义。对此,一位行为研究专家对“歧视”作出过形象解释“如果见了一只老虎就跑,那就是歧视。为什么?因为你无法知道那是不是一只不吃人的虎;如果见了一个黑人就跑, 那就是歧视。为什么?因为你无法知道那是不是一个不抢劫的人。” 回归到民企招聘设槛事件,这种算是“歧视”,或者有“歧视的可能”吗?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曾纵论“考名校好还是考名专业好”,最后的结论是:名校名专业D名校“差专业”D“差校”名专业D“差校”“差专业”。笔者认为,这是综合了“名校”与“差校”的优势劣势(包括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和就业情况等等)所作出的最合理推断。毫无疑问,名校的学生在就业时要比非名校学生占有更多的优势,就算上述新闻中的民企不堂而皇之地设槛,一道鸿沟也早已横在招聘者心中,“应聘资格审核区”更是在他们脑海里普遍地存在。 在“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在信息沟通不充分的前提下,企业招聘设槛就是成本最小、风险最小的招聘办法,我们不可横加斥责。换句话说: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他们完全有人才招聘的自主权,用什么样的人、用哪个学校的人都是企业内部的事情。我们应该明晰的一点是:企业的招聘,跟企业的服务、政府的公务员招考是两码事(企业服务必须面向广泛的大众,公务员招考在设置一定条件限制的同时必须注重横向公平等等)。 笔者深深地理解一些非名校学生所吐的苦水,某些企业招聘只看学校招牌不看能力潜力,这些“不公平”的事情其实很多成功人士也曾遭遇过。在形势面前,我们的非名校学生就坐以待毙吗?一个更加科学和合理的解决办法,或许是一方面非名校注重自己的教学科研,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以期有朝一日能成为名校;另一方面则是非名校的学生要比名校学生付出更艰辛的努力,着力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如果条件允许,报考名校研究生是个不错的选择。倘若非名校学生要在企业招聘中跟别人过招取胜,除了要忍受招聘企业设槛的形势外,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和保持乐观的心态,“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断“试错”,也总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企招聘设槛是形势,而非歧视。(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