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裂 长三角或成"长三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5:36 东方网

  东方网3月22日消息:“如果不考虑极值,依目前的沉降速度,到205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40厘米—70厘米,长三角很可能就此桑田变沧海。”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郭坤一忧心忡忡地说道。

  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22条地裂

  耗时4年,花费2000万元,为了一项调查,值得吗?但当你看到这样一串数字,心中的疑问马上会被惊恐取代———上海,2900亿元;苏锡常,469亿元;浙江嘉兴,85亿元……

  这些数据不是出自工作业绩报告,也不是投资数据,而是长三角地区为地面沉降付出的惨痛代价。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发生地面沉降现象最具典型意义的地区之一,地面沉降区内累计沉降已超200毫米,面积近10000平方千米。苏锡常地区因不均匀沉降,目前已发生22处地裂缝地质灾害。”一份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持的《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日前完成。

  长江三角洲由于区内持续的地面沉降,不仅改变了区域地貌形态和地表水的自然排泄条件,造成洪涝灾害频发,还将造成局部农田低洼,常年积水,造成了对农业的潜在威胁。

  面对这样严重的现状,郭坤一大声呼吁:“沉默的土地危机”随时会爆发!

  其实,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长三角。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在《2004科学发展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面沉降已由沿海城市向大面积区域性扩展,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地区为中心的两大沉降区。

  目前,我国有近50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全国沉降面积48655平方公里,年均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海平面即将吞噬低地

  郭坤一掌握的资料显示,最近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华北、西北地区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不少地区已属超量开采。

  地面沉降会引起的后果中,有一条最引人注目:地面沉降将引起海平面上升。

  “如果不考虑极值,依这样的沉降速度,到202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20厘米-40厘米,到2050年上升40厘米-70厘米。”这个可能存在的事实让郭坤一忧心不已。

  郭坤一并不是杞人忧天,持有这种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早前中科院院士任美锷教授就认为,长江三角洲至2050年海平面将上升50至70厘米,而来自上海台风研究所的预测是40至50厘米。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潜在的灾害,它虽然不像印度洋海啸来得那么突然和猛烈,但肯定会加重洪涝和风暴潮等灾害对沿海和低平原城市的危害,使现有的围堤失去原设计功能。”郭坤一举例说,未来海平面上升50厘米后,上海黄浦江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将变为十年一遇,而太湖以东平原河道水闸的排水能力将平均下降20%,可能导致排水不畅,延长内涝时间。

  另一方面,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海岸侵蚀作用,淹没滩涂和湿地。海平面上升50厘米时,潮滩将损失24%—34%。

  治理不能因噎废食

  “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和不断开发自然资源,环境问题只会越来越严峻,长三角地区也不例外。”因此,郭坤一迫切地希望利用一切手段,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防患于未然。

  “地下水应该作为一种资源,不能盲目开采,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如何挽回沉降颓势,郭坤一可谓费尽心思,现在江苏地区大多采用长江水为饮用水源,而一旦长江水质出现问题,就仍得依靠地下水。

  “实践证明,地下水人工回灌和优化工程设计是控制地面沉降的好办法。”郭坤一解释,人工回灌就是将水源通过泵机组交换热量后,再注入到地下含水层中去。这样做既可保持含水层水头压力,防止地面沉降,而且水源水经过热泵机组后,只是交换了热量,水质几乎没发生变化,不会引起地下水污染。

  “这些都是表层的,关键始终在于监控与管理。”郭坤一强调,地面沉降严重发生以后最明显的表现是地裂缝和地面沉陷,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在初步圈定为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镇和工程建设,必须进行灾情危险性评估。

  “地下水的流动不以行政区划为界,如果只是一个省市禁采也于事无补。”为此,他呼吁对地下水开采实行动态控制,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地下水开采协调管理,优化地下水的开采布局。选稿:李宏洋来源:新闻晚报作者:谢飞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